張亞男
為了讓游戲中的角色盡可能逼真地完成行走、奔跑、跳躍等動作,視頻游戲開發人員通常會捕捉人類的一連串動作并將其轉換到游戲角色身上。但是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方式不可能滿足一個角色與數字世界所有的互動要求。愛丁堡大學和奧多比研究公司的計算機科學家求助于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技術,首先研究人類表演者的一組動作,再將其數字化,借助一個大型的動作數據庫,對捕捉的動作進行深度分析,進而由神經網絡把它所學到的動作應用到幾乎任何情境中,產生自然的視覺效果。它填補了游戲角色各個動作之間的空隙,巧妙地將所有動作連接在一起,使游戲人物的動作更加逼真。
(編譯自Gizmodo網站)
美國科羅拉多州柯林斯堡的研究團隊通過靜止環境下觀測衛星上的數據和地面閃電監測站發現,長度超過100公里的“超級閃電”比人們認為的更加常見,包括2017年發現的破紀錄的超級閃電,它在得克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和堪薩斯州上空延伸了500多公里。我們通常認為閃電是沿著垂直區域移動的,但它也可以水平移動,特別是在高海拔地區。垂直移動的閃電長度一般在6~10公里左右,最高可達20公里。而相比于垂直移動的閃電,水平移動的閃電范圍可以更長,達到100公里以上。
(編譯自Gizmodo網站)
為紀念“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萊奧納多·達·芬奇逝世500周年,法國盧浮宮于2019年10月開始舉辦長達4個月的大型達·芬奇作品展覽,到2020年2月結束。此次展覽已經醞釀了十余年之久,原本計劃展出達·芬奇的大量真跡,卻遭到來自文物修復師和其他博物館的強烈反對。最終展出盧浮宮的永久藏品和從全球各地租借來的展品共計約160件,包括11幅畫作、70多幅素描以及手稿、雕塑和藝術品等,全部出自達·芬奇及其學生之手。此次展覽的策展人路易·弗蘭克還翻譯了一本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傳記,以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這位偉大藝術家的生平事跡。
(編譯自The Associated Press網站)
英國《對話》雜志稱,留存時間最長的動畫片不是出自華特·迪士尼之手,而是由德國的木偶藝人洛特·賴尼格制作的《艾哈邁德王子歷險記》(1926)。這部動畫片對以后的動畫制作人員產生了巨大影響。從小就迷戀于剪紙、剪影制作的賴尼格希望通過定格動畫技術,讓自己的剪紙人物在銀幕上活動起來,于是帶領著五個人的團隊設計并親手繪制了《艾哈邁德王子歷險記》中所有的剪影人物,然后在一個車庫中逐幀地進行動畫拍攝。雖然制作水平比較簡單初級,但卻花費了5年的時間才得以完成。她發明的使平面動畫單元具有立體感的技術為迪士尼的多平面攝影機帶去了靈感。也正是隨著迪士尼公司的崛起,賴尼格的名字才從人們的視野中逐漸淡去。
(編譯自The Dialogue網站)
由澳大利亞加文醫學研究所、釜山國立大學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期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報告稱,通過研究非洲贊比西河南岸地區現代居民的線粒體基因組,對現代人類祖先的起源地進行了深入分析,發現人類祖先的家園可能就位于該地的馬卡迪卡迪-奧卡萬戈古濕地。現代人類的祖先在這里生活了7萬年,直到大約13萬至11萬年前,隨著濕度的增加,在馬卡迪卡迪湖泊周圍較干旱地區出現了“綠色走廊”,人們開始向東北和西南方向遷徙,還有一部分人則留在了該地區(在那里至今仍能發現他們的后代)。專家表示,這項研究雖然并不完善,但是它將啟發很多相關研究,從而推動科學的發展。
(編譯自Big Think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