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家醫院發生的新聞讓人目瞪口呆:患者李萍重傷入院,在被宣布臨床死亡后,她的肝和腎被摘除,家屬得到了20萬元“國家補助金”。隨后家屬發現,這場捐贈是假的,醫生私自摘取了親人的器官。
“假捐獻”東窗事發,6名涉事醫生現在以涉嫌侮辱尸體罪被逮捕。家屬對涉案罪名不滿,認為他們不僅侮辱尸體,還涉嫌組織出賣人體器官。
實際上,暴露的醫生只是器官地下交易鏈條的冰山一角。
合法捐獻器官數量不足,是世界性難題。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2016年,合法捐獻的器官尚不能滿足全球需求的10%。供需失衡,自然就會有黑市交易。
為消滅黑市,有人提出器官買賣合法化。他們認為,把交易放到陽光底下,由政府監管才是最佳方法,并且舉例稱,伊朗作為世界唯一一個允許合法買賣腎臟的國家,它似乎不存在器官短缺的問題。
但很多醫學界人士看來,“賣腎的人大多是窮人,對賣腎后的影響和壞處了解也不多”。更重要的是,政府監管下的腎臟買賣系統,并沒有消滅黑市。
對此,更多的人支持通過減免稅款、賠付誤工費和醫療費等補償措施,鼓勵更多的人自愿捐獻器官。西班牙就取得了不錯的進展,2016年,西班牙每100萬居民中就有43.4人捐贈器官,創下全球新高。
對中國來說,可以借鑒西班牙模式,構建移植協調網絡,加大政府投入,除此之外,更需要公開患者排序,透明化器官分配。要知道國人不愿捐獻器官,除了受傳統文化的影響,還與相關部門公信力缺失有關——很多人懷疑捐獻的器官能否公正地給到最需要的患者,會不會被醫院拿去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