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新的形式和思路,有效促進了教育教學的發展和進步。在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學科相融合的過程中,如何改革語文的教與學,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作用,為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創造條件,已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研究的一個課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信息技術;教學融合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6-014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6.140
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信息技術的使用有效推進了教學的變革,為教學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提高了教學效率,不過,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學科的深度融合還沒有完全實現,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也阻礙了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對信息技術與學科的融合進行研究,尋找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學科的契合點,以促進教與學的方式轉變,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奠定基礎。
一、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內涵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已成為一種常態,不過,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并不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簡單的運用多媒體課件,或者是利用視頻來輔助教學,而是強調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有機結合。那么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融合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將信息技術、教學參與者、教學資源和教學環境的有機統一,利用信息技術對語文學科的內容進行信息化的加工和處理,為學生創設信息化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利用更加先進的信息技術來為學習服務,同時,能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促使學生去主動學習,以促進教學形式的變化。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方法和策略
在新課程標準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已得到發展,而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技術更是將學生的主動性發揮到極致,在信息化的教與學的環境中,課堂教學根本性的變革就是提升學生的個性化參與水平,使教學得到創新。
(一)創建信息化的教學環境
在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融合過程中,信息化的教學環境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網絡資源的共享可以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引領到文本所描述的年代,使學生能夠更加貼近作者的思想,從而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比如,在學習《論語十則》時,我讓學生在網絡上查找有關孔子的介紹資料并試著進行翻譯,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很多學生不但熟悉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跡,還對這位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這樣,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一個開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有所得、有所感悟。
(二)構建新型的教與學方式
新型的教與學的方式是新課程標準實施的要求,在信息化的教學環境中原則上是以“自主、協作、探究”為主的合作式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成為知識的自我構建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布置下任務,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也就是知識的發現的過程,是知識的學習提高的過程,是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能力的過程。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資源來引導學生完成課堂任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是起著引導的作用,給了學生大量的自由探究學習的空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化的學習體驗,使語文的學習觀念發生變化,學習過程成了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并且感受、體驗和理解也正是語文學習的重點,這樣的課程結合網絡信息資源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關鍵是學生投入了大量的學習精力,去對文章進行分析、研究和探究,使課堂效率得到了提升。
在網絡環境下的學習其實是一種協作學習,不過,學生借助的是網絡資源,這也要求學生要對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進行研究,互相交流溝通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通、互幫,從而能夠完善對課文知識的理解,這樣的學習也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創造條件,并能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合作精神。
(三)實現課堂教學結構的變化
信息技術與學科的融合使教學的信息化結構更加明顯,教學從原來的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轉到生機對話,因而在教學過程中的課堂結構、組織形式、實施方法和手段等都要與信息技術相適應。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網絡教學環境、教學資源共享的環境,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得到知識的升華和提高,從而實現學生的主體意識、探究能力的提高,為語文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總的說來,在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深度融合過程中,教師仍然起著關鍵的作用,教師要對多種教學資源進行管理和重組,為學生呈現以“自主、協作、探究”為中心的活動空間,開創信息化教學的模式。同時,要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探究,并參與到知識的發現的過程,使學生能夠重新建構語文知識體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有效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盧建紅.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J].科學導報,2015(23).
[2]李穎偉.整合視野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索[J].學周刊,2017(10).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劉紅娜(1980.5— ),女,漢族,河北內丘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課題項目: 本文系河北省“十三五”規劃課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教學結構研究》,課題立項號1604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