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近幾年里,我國的學前教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同時也不能忽略在發展過程中的不足。德國的學前教育發展比較早,在教育機構的設置、教育培養的理念等方面與我國有著很大的不同。因此,我國的學前教育在發展中要借鑒國外的先進學前教育理念,提高和豐富我國學前教育的內涵建設,使得我國學前教育發展更加健全。
關鍵詞:學前教育;德國;教學特色
中圖分類號:G6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6-019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6.183
一、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德國學前教育的特色之一。情境教學法是以幼兒的生活情境為出發點,讓幼兒從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獲得知識和能力。具體來說,情境教學法的特色包括以下幾點:
1.以幼兒與家庭的生活情境為取向。情境教學強調以幼兒為中心、以幼兒的生活情境、生活世界為出發點,活動內容都以幼兒日常會接觸到的事物為主。目標是促使來自不同社會背景與能力的幼兒學習如何善用自己的能力、教導他們如何去面對生活情境以及培養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的能力,使他們能夠獨立自主作出判斷,以應變現在及未來的各種生活情境。支持情境教學者認為,在對幼兒有意義的生活情境下,培養幼兒在此情境下所需的技能,就是為幼兒的未來做最好的準備。
2.重視幼兒日常生活經驗。情境教學重視幼兒日常生活的經驗、取代人為籌劃的學習:在托育機構中不應透過“科目”學習,而應透過經驗、經歷以及各項挑戰去學習,因為幼兒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挑戰其實就是能力取得的一種刺激與鼓勵。日托機構正是幼兒學習與經驗累積的場所,在托育機構中幼兒透過認識他們的生活環境、接觸人及事物,并經由與其互動產生新的經驗,從而發展其人格與社交能力。
3.家長直接參與、共同合作。情境教學法重視幼兒需求,并以幼兒的生活情境及生活經驗為出發點,幼教教師必須先了解幼兒的家庭情況才能依需求作出適合幼兒學習的環境與提供適當的支持與協助,因此家長與幼教教師的溝通和了解更顯重要。家長透過直接參與機構活動、與日托機構交換經驗與意見,共同解決幼兒學習與發展上的問題。
4.托育機構和社區緊密結合。幼兒生活情境的學習不應局限于托育機構內的學習,也應包含托育機構以外的學習,使托育機構不再是一個封閉的空間,而是社區的一分子。托育機構和社區作結合之后,能讓更多與幼兒相關且重要的成年人參與日托機構的活動。
二、在混齡的團體中學習
除了情境教學以外,混齡也是德國學前教育的特色之一。混齡是讓年齡不同之幼兒共同學習,同時也是一種社會經驗的累積。年齡小的幼兒以年齡大的幼兒為學習榜樣,他們可以觀察大孩子的行為,并加入游戲;而年齡較大的幼兒也藉由照顧及幫助比他們年齡小的幼兒,獲得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增強自信心、成就感,產生激勵的作用。不同年齡的幼兒透過體驗團體生活以及經由和同伴的合作與互動過程,累積經驗。幼兒不再只是從幼教教師身上學習,而是可以透過與其他幼兒互動得到啟發與成長。在混齡的團體中可以學習到與人相處的社交能力、語言的表自信心及自我認識、觀察能力與解決沖突的能力,這些能力對于日后的學習相當重要。且幼兒心智上的轉變并非透過成人教導,而是經由日常生活中與其他幼兒相處潛移默化的結果。在此環境下,幼兒的智能與社會行為能獲得最好的發展。混齡的學習方式對于獨生子女更具重要意義,因為混齡能讓幼兒學習兄弟姐妹般的互助與友愛,獲得家庭以外、最初的社會經驗,這是學習社會行為與責任的基礎。此外,混齡的另一項優點是,在融合三種托育形態的日托機構中,幼兒在上小學之前都由相同的教保人員照顧,能讓幼兒與其他同伴、教保人員建立起一種持續的關系;家長和幼教教師也比較容易建立起一個長期互動與聯系的關系與認同感;同時家長也少了尋找新的托育機構之不確定感。
三、游戲角落
游戲在德國日托機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此思想深受福祿貝爾的幼兒教育理念所影響。六歲以前的幼兒擁有自發性的學習力量,若以自由游戲來激發幼兒的創造力,能夠培養出幼兒獨立自主的學習精神。游戲是幼兒認識及適應環境的方法,且對于人格發展有決定性的意義。德國大多采自由開放的角落學習,重視幼兒自由選擇的意愿。幼兒本身就是學習過程的主體、讓他們自由選擇有興趣的角落、自己決定要做什么、玩什么。自由的游戲角落提供幼兒實驗、嘗試的機會和無限的學習可能性。教師的角色是在必要時給幼兒適切的輔導與協助、并盡可能使其自由發揮想象力,讓幼兒從環境中主動學習,培養創造力與自信心。
四、與大自然之接觸
德國學前教育強調幼兒與大自然之接觸,幼兒的游具也多以取之于大自然的天然材質為主,能讓幼兒發揮想象力及創造力。在環境規劃上,有戶外的游戲場、沙坑、小木屋等攀爬設施。近年來,受到森林幼兒園蓬勃發展的影響,德國一般幼兒園更增加幼兒與大自然互動的機會。鄰近森林的幼兒園,在時間、空間或教學活動上,充分利用森林資源,如每個月或每星期固定一天或兩天讓幼兒到森林活動,其他時間則留在原來的幼兒園活動。
參考文獻:
[1]王曉梅.德國與中國學前教育的比較和啟示[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5).
[2]何曉宇.中德學前教育比較分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7).
[責任編輯 張翼翔]
作者簡介: 馬蕓(1981.7— ),女,漢族,甘肅靈臺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