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被調到公司研發部升任研發助理,與大多數同事相比,我的升遷速度略快了些。在研發部,我的工作是規劃、監督、收集同事們的產品材料。我本以為憑借我多年在基層結下的交情,同事們必定會全力支持。可沒想到他們不但絲毫沒顧及情分,甚至故意拖延,有的材料里還出現了低級的格式錯誤,為此我常常修改到深夜,忙得焦頭爛額。
直到最近,我才從其他部門同事的口中打聽到,因為我年齡小、入職時間短,我的升職讓其他資歷更老的同事心里十分不快,這才聯合起來,有意要讓我難堪。我現在每天上班都感覺氣氛別扭,明知他們心里對我怨言不少,還要笑臉相迎。大家不明說,我就連一個替自己辯解的機會都沒有,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瀚明
聶宏斌? 心理咨詢師:
顯而易見,你的同事正在試圖通過對你施加壓力,向公司領導表達憤怒情緒,只不過這種表達是相對隱形的。當他們用延遲交材料、故意弄錯材料格式等較為隱蔽的方式對你進行攻擊時,他們的不滿、被忽視等負面情緒就變得不易察覺。
面對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直截了當地表達憤怒情緒會被視作“職場菜鳥”。可在心理學家看來,人的所有情緒都必然要以某種方式表達,憤怒情緒也不例外,于是當直接表達憤怒情緒不被接納時,隱形攻擊就出現了。
幾乎所有的社會關系中都會存在強勢方和弱勢方,弱勢方往往極易產生憤怒情緒,并設法表達。在電影《教父》中,費雷多從小不被父親看重,甚至被父親冠以“無法辦好事情”,他對弟弟麥克的嫉妒以及對父親絕對權威的懼怕,使得他內心中隱形的攻擊欲望逐漸萌生。表面上,他不去表達自己的憤怒,與家人一團和氣,但背地里卻勾結外人、背叛家族。
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摩爾在《靈魂的黑夜》里寫道:最好只和會表達憤怒的人做朋友,因為看似不會表達憤怒的人,也在用他獨特的方式來回擊你。此外,隱形攻擊的殺傷力以及覆蓋區域也遠遠大于直接攻擊,很多時候是造成對方內傷。
那么,對于遍布生活中的隱形攻擊,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要審視自己,不讓自己在無意識中成為一個隱形攻擊者。在生活中,我們扮演的角色很多,應時刻反省自己,在每一個角色中是否曾通過隱蔽的方式傷害他人,并假裝成若無其事。如果經常有,則要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正向控制。
比如在家庭中,我們應當真誠且有耐心地向家人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情緒,并鼓勵對方說出內心的看法和意見,從而達成共識。在職場中,對于自己的正當權益要勇敢表達,善于養成對事不對人的交際思維,及時與管理人員進行雙向性溝通。
其次要學會躲避身邊的隱形攻擊。通常當人際關系出現失衡后,強勢的一方最容易成為被隱形攻擊的對象。避免被隱形攻擊,同樣需要我們審視自己的角色行為。作為親密關系中的強勢方,自己是否給予了對方足夠的表達機會?隱形攻擊完全可以通過積極的行為進行規避和控制,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合理表達憤怒情緒,減少隱形攻擊對自己和他人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