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摘 要: 浙江新高考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打破了傳統的高考模式,也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目標,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的高漲、潛能的發揮,教師與學生達到全面發展,除了創新教學方法外,探索有效課程評價機制也顯得有為重要。
關鍵詞:思政課;學生教師評價
1 構建多維度的評價目標,實現學科教學的多元價值
傳統思想政治課,對學生評價的目的多在于籠統性的分等級排序,是對學生前一階段的總結和學習成績的排名,帶有較大的偶然性。這種評價方式對成績優良的學生能起到正面鼓勵作用,但對學習成績一般或較差的學生來說,一次評價就意味著一次打擊。有些教師甚至以一兩次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標準。這與思想政治課的德育教育目標是不相符的。思想政治課作為高中的一門必修課,本身帶有其鮮明的學科與政治特點。
1.1 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主人翁地位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要求老師尊重學生個性特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教學過程中理解學生的知識構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提升老師教學素養。
1.2 情景設置中激發學生情感
情景的設置是思政課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我認為情境的設置要從最大程度上實現三個目標:其一從知識與技能的角度,情境能起到歸納、提煉出教材的知識點,或對教材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的檢驗的作用;其二從情感與態度的角度,設置的情境在使用的過程能體現學生的情感與態度,并利于學生正確“三觀”的養成;其三從過程與方法的角度,情景問題的解決過程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養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各種學習方法。因此,在情景問題的解決過程中,結合了對學生的評價和對老師評價。我在復習教學中曾設置過這樣一個情境:我在汶川地震災區漢旺鎮的一組圖片,地震留下的滿目瘡痍,讓學生們感到十分震驚,而我以親歷現場的目擊者給他們講了我的感受。
1.3 課后作業中激勵學生上進意識
評價學生的作業不只是對題目的正確與否給予評價,還應注意對學生精彩的解題思路、良好的書寫習慣、知識欠缺所造成的錯誤等進行點評,還要附上一些簡潔、激勵的話語。例如,語言流暢,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很好!答題規范、字體工整,但沒能從多角度思考。理由充分,思路清晰。但建議你字體工整些。對學生而言老師的支言片語對其將是莫大的鼓勵。
2 利用多層面的評價主體,實現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在以往,對學生評價,評價主體是以老師為主,這賦予了教師至高無上的地位,有利于樹立了教師權威,推動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但這種教師為主體的評價方式很大程度上帶上了老師的主觀色彩,帶來了不少弊端,這就要求評價主體多樣化,評價學生的主體可以是學生本人、同學、老師、家長及其他有關人員,可以通過自評、互評,綜合評價等使評價多元化。如學校可以實行家長開放日制度,不定時的邀請家長來校參與學校管理,了解學生在校表現,同時與老師進行溝通交流,讓學校和老師了解孩子的在家表現,從而從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自覺程度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社區和社會則可通過對學生參加的社會實踐、假期教育和社會活動的表現來做評價。課堂教學中可讓學生及時反思,同時對同學的表現加以分析,引導他們客觀、公正地認識自己和同學,用贊賞的眼光去認識他人。
3 設置多樣化的評價載體,實現師生的評價一體化
在新課程改革與新高考的理念下,學生被動聽講應轉為主動參與學習,學生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面對這樣的學習方式,教師再也不能以掌握書本知識多少,一次考試好壞來評價學生。因此對學生學習評價的內容要更豐富、立體,既要重視學習結果也要重視學習過程、態度、情感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注重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近年來在高中政治課中普遍采取研究性學習,組織高中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從中培養自我學習、探究創新的能力。這有利于促進思想政治課教育目的和任務的實現;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正當愛好和志趣;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磨練學生的意志;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知識于實際的能力;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課的說服力,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情感。
4 采用人性化的溝通平臺,讓師生在評價中得到完善
評價主體的多樣性決定了要構建多層面的溝通平臺,只有多層面的溝通平臺,才能全方位得到不同主體對學生和老師的評價,通過平臺不僅能獲得不同主體對學生和老師評價的目標,更能獲得不同主體對老師和學生評價的結果,這種評價更具客觀性,也能產生更大的作用,便讓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更有針對性,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具有方向性。到目前為止,我們已構建了:QQ、微信群,校園網中設置教師信箱,定期召開家長會,學生交流會等溝通平臺,讓不同的評價主體都能及時有效的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和教師的教學評價,通過交流中獲得的評價結果更有針對性和時效性,而且往往還會有一些合理建議,為今后的行動提供指導性意見。
總之,新高考背景下,教師與學生密不可分,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標準體系,需要教師及時進行自我評價的反思。作為政治教師,我們更應結合自身的學科特點,落實教學與德育雙重任務,積極探索多種類型、多樣形式的有效評價方法,爭取能達到學生評價與教師自我評價雙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郭鳳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創新體系構建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1).
[2]曹群,鄭永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要義[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2).
[3]潘學良.關于“四個自信”教育貫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全過程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