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梅
作為我國的農業生產中的主要作物之一,小麥在我國北方地區有著非常廣泛的種植,促進了生產管理水平的提高。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先進的種植和管理技術得到了應用,傳統農業逐漸被現代農業所取代。為保證小麥穩產高產的角度,更加科學、更加高效的進行農業生產活動,新時期下,需要以先進技術為支撐,做好小麥的種植管理工作。借助有效的種植和管理技術,保證小麥質量的同時,促進產量的提高,而且也可以更好的迎合現代人對于綠色農業產品的需求。本文就小麥種植與管理技術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小麥的種植提供參考。
一、小麥種植技術
1、整地
小麥種植前,整地工作必不可少,可以借助現代化農業機械,對土壤進行深翻,保持上松下實,為小麥的快速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同時需要做好土壤管理工作,通過噴灑藥物的方式,減少害蟲和雜草,配合底肥的施加,提升土壤的養分含量,實現小麥的穩產高產。
2、選種
選種是小麥種植中的一個核心環節,關系著小麥的質量和產量,還會對田間管理產生影響。在進行選種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區域的實際情況,做到因地制宜,確保小麥品種能夠適應當地的土壤環境和氣候條件,保證其具備較強的抗病蟲害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產量,還能夠減少種植與管理中的資源消耗,降低種植成本。
3、拌種
選種結束后,需要利用藥劑進行拌種,提升種子對于病蟲害的抵抗能力,例如,可以使用70-100mL生命素原液,加入到0.25kg的水中,對25kg小麥種子進行拌種。拌種結束后,需要囤積2h,晾干后進行播種,一方面可以提高種子的抗病蟲害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增加出苗率。如果以殺菌劑和殺蟲劑共同攪拌,可以直接晾干后播種。
二、小麥管理技術
1、播種管理
小麥的播種需要依照具體的播種環境和播種方式,確定恰當的播種時間,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一般情況下,半冬性小麥品種的播種時間在10月上旬或者中旬,春季品種的播種時間在10月下旬到11月初,小麥應該選擇寬窄行的播種方式,保證播種數量統一,如果是晚播或者晚熟品種,可以適當增加播種量。在進行播種的過程中,應該確保種子撒播的均勻性,保證播種深度統一,促進小麥出苗率的提高。
2、田間管理
(1)應該做好冬水管理。在越冬前,需要對小麥進行灌溉,灌溉量以水面自然落下為準,如果存在漏水問題,需要進行補灌,確保結冰時冰層不能超過麥苗的高度,避免對其產量的影響。
(2)越冬管理。在土壤完全封凍后,需要及時對麥田中的裂縫進行填補,確保土壤溫度適宜,為小麥創造出安全的越冬環境,保證其出苗率。同時,在小麥越冬期間,應該做好麥田防護工作,避免牲畜啃食秧苗。
(3)追肥。必須依照小麥品種的生長和成熟規律,進行多次追肥作業,首先是播種后的追肥,如果越冬麥苗長勢較弱,需要在冬季選擇恰當時機進行追肥;其次是返青期追肥,主要是在春季麥苗返青階段,針對長勢差的麥苗進行追肥;然后是拔節前追肥,這個階段的追肥工作可以與灌水同時進行,以尿素為主;最后是孕穗期追肥,一般采用葉面施肥的方式。
(4)灌溉。小麥的灌溉應該避免盲目性,做到分階段實施,確保其能夠順應小麥的生長規律。越冬前如果沒有對小麥進行冬水灌溉,必須在返青期及時澆灌,如果錯過了返青水,則需要在小麥拔節期進行灌溉。在小麥生長過程中,需要重視孕穗期和4月上中旬的灌溉,抽穗水和麥黃水同樣不容忽視。另外,小麥的灌溉應該盡可能避免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這樣不僅會造成水資源的大量浪費,而且容易引發小麥倒伏以及晚熟的問題,影響小麥的質量和產量。
3、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同樣是小麥管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作物生長過程中,病蟲害問題無法完全避免,如果不能對其進行有效防治,會導致小麥產量和質量的下降。小麥病蟲害防治中比較常用的方法和手段有幾種:
(1)化學防治。化學防治簡單來講,就是借助化學藥物來對小麥生長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進行防治,從發展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的角度,在借助化學手段對小麥病蟲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應該杜絕劇毒農藥的使用,選擇生態化學制劑,在小麥抽穗前,進行大面積噴霧,實現對常見病蟲害的有效防治。相比較傳統的化學農藥,生物制劑不僅同樣具備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低毒無殘留,不會對土壤、水源等造成破壞,也不會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
(2)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手段主要是結合害蟲的生活習性,進行人工捕殺,或者設置相應的屏障來防范害蟲的大規模繁衍。具體來講,可以采用特殊氣味、光源等,對害蟲進行誘殺,以此來達到防治蟲害的目的。
(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與物理防治類似,不過其本身作用范圍更大,效果更加明顯,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就可以實現對于病蟲害的有效防治。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是借助物種相克的規律,就可能危害小麥生長的害蟲進行分類,找出其天敵引入到麥田中,在維護自然生態平衡的同時,也可以實現對小麥蟲害的有效防治,實現穩產高產。
(4)農業防治。農業防治簡單來講,就是依照農業生態環境中作物、昆蟲以及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選擇合理的耕作技術和管理方法,針對麥田生態環境進行改善,營造出適合小麥生長的良好環境,抑制害蟲的繁殖。具體來講,一是應該適時播種,避開銹病和紋枯病的發病時機;二是應該適時除草,剔除多余麥苗;三是應該合理施肥和灌溉,提升麥苗抗逆能力。
總而言之,小麥是我國農業生產中非常重要的農作物,在大面積種植和管理方面對于先進技術有著較高的要求,科學的種植方法能夠在保證小麥質量的同時提高產量,有效的管理措施則能夠減少病蟲害的威脅,促進生產效益的提高。
(作者單位:637225四川省西充縣高院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