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萍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居民消費呈現多元化、個性化發展趨勢,正在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轉變。實施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促進項目,可以統籌各地資源稟賦,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促進特色化發展、品牌化經營,形成差異化競爭局面,從整體上提高我國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實現農民產得好、市場賣得好、消費者吃得好,滿足人民群眾消費結構加快升級的需要。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上升的同時,對于糧食作物的質量要求標準也在不斷提高,故此優質綠色高效種植成為了現階段人們種植的主要目標。
加快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發展是實施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特產富農戰略的重要抓手,對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我國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優質綠色高效水稻栽培管理技術的基本概述
水稻作為我國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擁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依托當前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無公害優質水稻逐漸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其種植質量和種植效率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但在部分地區水稻種植過程中,由于受環境及其它方面因素的影響,水稻的基礎產量難以有效提升,為此在日后的種植過程中,密山市基層產業機構和勞作者需采取如下措施,來促進優質綠色高效水稻生產的全面發展:
1、品種的選擇
經大量科研數據分析可知,水稻品種自身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其種植產量和品質具有直接影響,故此在進行種植栽培的過程中,為從根本上實現優質綠色高效的種植目的,密山市勞作者不僅需選用抗蟲害性、抗病害性較強的品種,同時還要堅持“適應性強、品質好、產量高、抗逆性強”的原則,以期在最大程度降低后期水稻種植過程中化肥、農藥使用頻率的基礎上,為其經濟效益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2、稻田的選擇
在進行水稻的種植過程中,為種植出優質綠色高效的水稻,密山市基層產業機構和勞作者需提高對稻田選擇的重視,從目前來看在當前城市化、工業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的時代背景下,為從根本上實現水稻的優質綠色高效生產,一方面勞作者需選擇土壤肥力充足,耕層較厚,并具有較強的通透性,無殘留的有毒物質的土壤,此外水稻的種植還需遠離工廠、醫院、公路、鐵路等重工業區,在確保灌溉方面的基礎上確保水稻的綠色生長。
3、種子的處理
水稻品種完成選擇后,為從根本最大程度地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密山市勞作者還需對種子進行處理,一般來講勞作者只需將種子放在高溫下晾曬,亦或是用鹽水選種、溫湯浸種消毒,以期從根本上提高種子的發芽率。
4、苗床準備與培肥
從某方面來講,為從根本上提高水稻的種植質量和品質,勞作者需盡量選擇水源充足、土壤疏松、土質肥沃、灌溉方便且沒有病蟲雜草的田地作為苗床進行秧苗的培育,而后再根據苗床的面積,做好基肥的添加,以此來提高苗床的營養物含量。
5、水稻育秧
在播種水稻前,為從根本上提高水稻的種植質量和種植效率,在進行育秧過程中需遵循“稀播育壯秧”的原則,而后并結合當地氣候條件選擇播種時間。
二、水稻種植的基本概述
在進行水稻種植過程中,為實現優質綠色高效的水稻栽培,密山市的基層產業機構和勞作者需組到如下幾點,即:
1、施足底肥,平整土地
水稻在生長過程中對于營養物質的需求量在與日俱增,故此在種植前為滿足其生長需求,勞作者需堅持以有機肥為主,根據土壤肥力,進行其它肥料的施加,以保證底肥的充足性,此外在插秧前勞作者還需做好土地平整的施工操作;
2、把握時間,移栽稻苗
從某方面來講,水稻的移栽時間在一定程度上也對水稻產量和品質具有一定影響,而通常來講當氣溫維持在五攝氏度,床土的PH值控制在4.5-5.5之間時就可移植栽種水稻。
三、優質綠色高效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基本概述
從目前來看,在當前人們環保理念不斷增強的現代化農業產業技術下,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發展的同時,對于糧食作物的需求量和質量標準也在不斷提高,但與此同時由于水稻種植過程中會限用或禁用化肥和農藥,由此從某方面而言其產量較于傳統種植會有所下降,故此為滿足當前人們正常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快無公害防治手段的研發成為了現階段基層產業機構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根本前提,“綠色防控”技術應運而生,簡單來講,所謂的“綠色防控技術”其實指的是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及貫徹綠色植保等理念的防治技術,在當前水稻種植過程中,采取的優質綠色高效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主要有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藥物防治等。
總而言之,優質綠色高效水稻的培育并非一蹴而就,故此為從根本上實現上述培育目標,一方面密山市的基層產業機構和勞作者需結合當地的具體氣候、實際情況以及地形地貌,而后采取科學合理的栽培管理技術以及“綠色防控”病蟲害防治技術,以此來促進水稻種植增產增收。
(作者單位:158321 黑龍江省密山市楊木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