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存于陜西銅川耀州藥王山《楊縵黑造像題記》是北魏時期北地郡碑刻遺存之一,此碑的書法藝術反映了此地在北魏時期多元宗教信仰與民族融合的趨勢。與同時期“平城體”、“洛陽體”不同,受地域、時代和宗教的重疊影響,《楊縵黑造像題記》書法呈現出獨特的藝術價值。本文意以書法審美本體為主述評此碑的書法風格類型。
關鍵詞:楊縵黑造像題記;書法風格;環境
陜西銅川耀州藥王山位于陜西省中部,南距西安約80公里,北魏時期屬北地郡所管轄,因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曾隱居于此而聲名日盛。耀州藥王山現庋藏從北魏至元歷代碑刻二百三十余通,其中北魏碑刻數量二十余通,鑿刻時間集中于公元5世紀末至6世紀上半葉的五十多年間。藥王山北魏時期造像題記書法風格天真爛漫,題記行文千差萬別,有的供養人發愿文寥寥數字,有的則碑刻碑陽碑陰以及左右側皆有題記,長篇滿版,著名的《姚伯多造像碑》多達一千一百余字。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曾言:“書法之妙,全在用筆。賅舉其要,盡于方圓。操縱極熟,自有巧妙。方用頓筆,圓用提筆,提筆中含,頓筆外拓。中含者渾勁,外拓者雄強,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隸之法也。提筆婉而通,頓筆精而密,圓筆者蕭散超逸,方筆者凝整沉著。提則筋勁,頓者血融,圓者用抽,方則用即掣。圓筆使轉用提,而以頓挫出之。方筆使轉用頓,而以提摯出之。圓筆用紋,方筆用翻,圓筆不絞則痞,方筆不翻則滯。圓筆出以險,則得勁。方筆出以頗,則得駿。提筆如游絲裊空,頓筆如獅狡蹲地。妙處在方圓并用,不方不圓,亦方亦圓,或體方而用圓,或用方而體圓,或筆方而章法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藥王山北魏時期《楊縵黑造像題記》書風特征,體現隸楷書體的脈絡流變,在審美特點上表現為民間質樸、自然隨性、爛漫稚拙等藝術特征。
《楊縵黑造像題記》刊刻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公元500年),因碑面題記文字漫漶不清不易釋讀,又存有其他別名。韓偉、陰志毅于1987年在《考古與文物》雜志發表的《耀縣藥王山的道教造像碑》一文中稱其名為“楊楞黑造像碑”;著名考古學家石璋如先生在1953年發表的《陜西耀縣的碑林與石窟》考察報告中將其稱為“楊楞黑造像碑”。《楊縵黑造像》碑陽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為道教浮雕造像,下部分為陰刻題記發愿文。題記釋文曰:“景明元年,八月卅日,北地郡富平縣楊縵黑為父造石像一傴,愿眷屬大小,(龍)花三會,道物豐,衣食自然,所愿如意,父楊慶作玉像……楊縵黑妻王白,楊小黑,妻王魯女……息道成、息女阿,息阿因、息道生。”記述了北地郡富平縣信眾楊縵黑為其父祈愿而造像的相關文字內容。
《楊縵黑造像題記》書法表現方面民間質樸的特征較為明顯,布局章法上猶如“天女散花”一般,可以看出景明元年鑿刻此碑文字時碑面并不平整,類同于摩崖刻石。刻工鑿刻到碑面殘損之處時因地制宜就石作字,有意避讓碑殘之處,有行而無列,散亂而自然天成;此碑書法在布白結體方面整體呈現左低右高的動勢,字形恣肆夸張,一派天真爛漫之景。如“富”“平”二字,“平”字因右側碑面殘損,避讓至行距空白處,“富”字則重心移左,抬起右肩,突顯欹側之勢,“楊”“縵”二字皆為左右結構,“楊”字字形左高右低,“縵”字則與之相反,呈左低右高的態勢,強化平正與欹側的對比。《楊縵黑造像題記》在筆畫轉折處并不刻意區分圓轉與方折的轉換,而是隨形而運,就勢而轉,每一筆畫起筆和收筆處亦不刻意區分“切”與“藏”的運筆之別,而是率意為之。據推測此碑應為民間書家書丹之后民間刻工所所鑿刊。也正是源于此,《楊縵黑造像題記》中表現出的自然、自由、稚拙等特點為后世書家的時代解讀中提供了新的審美選擇和接受方式。“站在正統書法發展的觀點上,北魏是一大退步:字的大小不一致,豎畫不正,橫畫不平,錯字百出,一派拙稚模樣,但是包世臣、康有為等人所發現而激賞的,也就是這稚拙之美,即康有為有所謂‘拙厚中皆有異態。這種樸質倔強出自北方外來民族的剽悍氣質……以笨拙的技法和物質相搏斗留下來的痕跡更為動人。”熊秉明先生的此段經典論述可謂一語中的。這樣的“笨拙”與“異態”,正是《楊縵黑造像題記》率意恣肆、民間質樸美學特征。
《楊縵黑造像題記》書法風格的形成,脫離不開根植它的土壤環境,“作品的產生取決于時代的背景和周圍的風俗”書法藝術的發展演進亦是如此。從地理位置來看,北魏時期北地郡為少數民族和漢族的雜居聚居區,《楊縵黑造像題記》中的文字形態來看,存在異體字、通假字以及筆畫省略的現象,應該與此因素相關。“藥王山造像題記書法雖然僅是宗教文化的載體,但是它真實記錄了北魏時期北地郡造像題記書法的多元風貌,亦記錄了當時民族、政權與宗教信仰之間相互依存的歷史關系。藥王山造像題記中書法風格的選擇,是地理環境、宗教信仰和時代背景多重因素交織下的藝術呈現,亦是書家、刻工和大自然剝蝕共同作用的產物。”著名美學家宗白華先生曾言“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濃于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正是因為動蕩的時代背景,多元化的民族信仰以及特殊的地理區位,成就了陜西耀州藥王山北魏《楊縵黑造像題記》質樸稚拙的書法風格。
參考文獻
[1]崔爾平注,康有為.廣藝舟雙楫[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1:201.
[2]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7:21.
[3]何慧斌.地域、時代與書風選擇——陜西耀州藥王山北魏造像題記類型特征與成因考論[J].中國書法,2019,(14):30.
[4]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