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耀紅
【關鍵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經典;自然;影視;音樂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1—0078—01
如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趨于全面化,既要求有積極、踏實的工作態度,又要求在工作中有創新能力,思維靈活。顯然,這就是新課標的素質教育要求,也是學生能力發展和知識水平齊頭并進的教學理念。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不但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還要給學生閱讀的方向,讓學生知道讀什么,進而實現閱讀對于初中生成長、發展的促進作用。
一、要讓學生讀“經典”,提高閱讀的質量
眾所周知,每一部經典的文學作品都經過時間長河的檢驗,運用所講述的故事,所蘊含的人文情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讀者,給讀者生活的方向和情趣,從而得到社會和廣大讀者的認可。對于初中生來說,有效的閱讀能指引他們生活的方向,能使他們的思想更加豐富,情感更加真摯,目標更加明確,學習更加堅韌,進而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和全面發展。
習總書記曾在一次會議上說:“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初中生正處在發展階段,也正是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在學習之余多讀經典、學經典,包括孔孟老莊,史書游記、唐詩宋詞、散文八大家等;也可以讓學生讀一些外國經典,如,雨果的《悲殘世界》、莎士比嚴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李爾王》等,讓學生吸取精華,陶冶情操,從不同層面提高綜合素養,樹立高尚的道德品格,擴大格局,培養自信,從而能夠克服困難,勇于向前。
二、要讓學生讀“自然”,豐富學生的見識
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但也讓我們失去了很多本能的興趣和能力,包括人類與自然交流的興趣與能力。其實,我們知道自然界是一部百科全書,只有我們在生活中時時對大自然充滿敬意,并嘗試著閱讀它、了解它,大自然才會用它的語言告訴我們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閱讀大自然,讓他們在節假日放下手機,放下課本,走進大自然,去名勝古跡中尋找歷史的足跡,在行走中讀遍山川河流、四季變化,在靜默中聆聽鳥鳴花語,聽風聽雨,讀植物的萬千姿態,了解動物的性格特點,感受清新的空氣掠過皮膚的感覺等等。如果教師能在語文教學中潛移默化地給學生灌輸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意識,學生也會有意識地給自己安排一次次行走,在大自然中領略奧秘,感受魅力,從而愛上生活,愛上自然,愛上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各具特色的人文情懷,既豐富思想,又增長見識,既有見識又有知識,為祖國、為社會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的全面型人才。
三、要讓學生讀“影視、音樂”,培養學生的興趣
現代生活中學生少不了要接觸一些影視和音樂,但是如何讓學生真正靠近這些影視、音樂,教學生學會閱讀它們,走進它們的世界,了解它們的內涵呢?切記讓學生不要為了打發時間或者為了看而看,為了聽而聽,而要仔細、用心地去閱讀、感受。為了讓學生有意識地去看、去聽、去閱讀這些文藝作品,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教學生欣賞影視作品和音樂作品的方法,讓他們看有所獲,聽有所獲。比如,《火燒圓明園》《雅片戰爭》《開國大典》等,這些經典的影視作品,無論是故事還是人物、對白,對學生心靈都是一種升華,對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審美能力都是一種極大的提升。當然,一些經典的、經久不衰的音樂,也有助于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審美觀,比如,《高山流水》《廣陵散》《十面埋伏》《二泉映月》《命運交響曲》《仲夏夜之夢序曲》《第六交響曲》等等。這都有利于激活學生的音樂細胞,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及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氣質;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學習,堅定學生的學習態度,對學生的成長、發展非常有利。
總之,在時下提倡全民閱讀的大趨勢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讓學生明白自己要讀什么,真的比閱讀本身更重要。只有學生知道了自己的閱讀目標和范圍,才能在生活中、學習中有意識地去選,去安排時間,給閱讀一定的空間、時間,讓閱讀陪伴他們成長。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