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于兵
一、基層獸醫在疾病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1、盲目用藥
因地區教育水平與文化發展的限制,基層獸醫普遍缺乏系統性的專業知識,在對畜禽進行疾病防治的工作中存在盲目性。在沒有對畜禽的疾病癥狀進行充分了解并確診的情況下,便憑借自身經驗開展疾病治療,導致基層畜禽的疾病防治工作得不到保障。許多基層獸醫在疾病診斷過程中,從不解剖檢查動物,忽略對臨床用藥情況的準確記錄,一味依照傳統的疾病防治方式見病用藥、見熱就退,使得疾病防治效果普遍較差。由于專業知識的缺乏,當畜禽發熱時獸醫會快速診斷為疫病,忽略了對畜禽機體內的防御反應的考量,削弱了畜禽增強抗病體質并自行恢復健康的能力,用退熱藥降溫,對畜禽的疾病防治恰恰起到了相反的效果,降低畜禽機體疾病防御能力,致使錯過疾病防治最佳時間。
2、藥物使用劑量不當
藥物使用量在相關獸藥法上規定為依據畜禽每千克體重進行計算,但對于使用劑量上限卻沒有明確標出,留下了畜禽疾病治療的藥物中毒隱患。基層獸醫由于對藥物使用專業知識的匱乏,無法針對畜禽疾病情況正確計算用藥量。若治療效果不明顯,獸醫往往會盲目增加用藥量,導致畜禽疾病加重甚至死亡。藥物劑量使用不當會增強畜禽體內病原微生物的抗藥性,造成后續藥物治療基本處于無效狀態。因此,在疾病治療的整個過程中,具體病狀發生在具體種類的畜禽身上時,對于藥物劑量、治療時間、藥物治療次數都要做科學合理的針對性調配,若因獸醫自身的疾病治療經驗不足,在治療最佳期內沒有掌握正確的治療方法,治療效果會明顯不足,甚至為畜禽養殖戶帶來經濟損失。
3、給藥途徑操作不規范
畜禽的普遍用藥途徑包括口服、靜脈注射與肌肉注射等。不同的治療藥物需要采用不同的用藥途徑。用藥途徑選擇不恰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治療效果,動物對藥物吸收不足。例如,若溶解度低的藥物選擇飲水給藥的方法,動物在喝上層水時,由于上層水含藥量少,治療效果會較差。若動物喝下層水,由于藥物沉浸,下層水中含藥量過多,動物會因飲藥過多而出現藥物中毒的狀況。因此,不同病癥應選擇不同的給藥方法,為藥物選擇合適的給藥途徑,對于畜禽的消化道疾病通常選擇口服給藥,畜禽的機體性炎癥可以選擇肌肉注射治療方式,普通養殖戶的家禽用藥通常選擇拌料或飲水的方式。藥物自身的味道、刺激性也會影響用藥途徑。獸醫若忽略對藥物性質的考察,會忽略給藥途徑的適合性,一味選擇簡單的給藥方式,對于不宜在消化道吸收的治療藥物選擇口服給藥,刺激性大的藥物選擇肌肉注射,不但會降低藥物治療效果,嚴重者會導致畜禽死亡。
二、應對基層獸醫在疾病防治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1、提高基層獸醫疾病防治意識
要切實提升基層畜禽養殖的疾病防治效果,應提高養殖人員與基層獸醫的疾病防治意識,認識到疫病預防的重要性。在日常防治工作中,基層獸醫應提前對畜禽的各類疾病問題進行全面了解,做好針對各類常見疾病的防范工作。養殖戶應從根本上提高對畜禽疾病的防范意識,明確在日常養殖工作中疾病防治的重要性,從根源上減少畜禽疾病的發生,掌握基本的畜禽疾病知識,培養基礎的疾病防治技能與治療能力。要做好畜禽疾病的預防工作,養殖地區應在基層獸醫的協助下,在畜禽各種疾病問題的出現初期及時開展疾病防控工作,避免疾病涉及面擴大、對畜禽養殖工作的影響程度加深。
疾病防控部門應積極參與到基層的疾病防治工作中去,為養殖人員開展關于畜禽疾病預防的定期培訓活動,幫助養殖人員加強畜禽疾病防治的相關知識,確保基層養殖者能夠具備一定的畜禽疾病防控知識與治療手段。政府部門應強化畜禽疾病防治的宣傳工作,意識到開展基層養殖疾病預防工作的重要作用。在宣傳過程中,重點為大家講授疾病防治的正確措施與預防手段,帶動養殖業養成疾病防控的良好習慣。加強基層的科普宣傳工作,有益于提高基層獸醫與養殖戶對畜禽養殖的疾病防治的重視,保障畜禽疾病可以得到及時、有效的預防與治療。
2、提升基層獸醫專業知識
基層獸醫是畜禽疾病發生時的重要防治主體,必須掌握足夠充分的專業知識才能避免在疾病防治工作中遇到困難與盲區。因此,地方政府的衛生管理部門應重視并加強對基層獸醫與防疫人員的培訓工作,意識到獸醫人員等對地方畜禽業的健康發展起到的良好積極作用,邀請畜禽疾病治療專家或技術人員對基層獸醫進行系統全面的綜合教育培訓,在治療現場進行專業知識與治療方法指導,確保基層獸醫可以有效掌握全面的畜禽疾病防控專業知識與治療手段,加強基層獸醫對疾病防治知識的實踐與交流,促進基層畜禽疾病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基層獸醫的日常工作面臨的實際工作環境較為復雜,這對獸醫自身的專業素質與技術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廣大基層獸醫應積極致力于疾病防治知識的學習與培訓活動中去,結合政府部門給予的培訓資源支持,在疾病防治專家的幫助與指導下,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與防治能力。
基層獸醫由于文化學歷水平的限制,疾病防治理論知識的理論性與系統性普遍較差。要促進養殖業的畜禽疾病防治工作開展的有效性與可行性,獸醫應積極參加疾病治療理論知識的學習活動,切實提升自身的理論知識水平,為基層養殖的疾病防治提供良好的服務與保障。閱讀畜禽疾病臨床診療書籍,對畜禽疾病的病理學、藥理學深入研究,關注畜禽疾病治療領域的最新藥物創新與診療手段的發展情況。對理論知識的不斷學習,參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培訓活動,總結疾病防治經驗,加強基層獸醫的培訓與教育力度,有助于促進臨床治療水平的提升。
3、強化基層獸醫的臨床技術水平
提高基層地區獸醫的疾病治療水平,應從自身與外界兩方面出發。在自身層面上,基層獸醫應自覺保持積極的學習心態,現代網絡知識資源十分充裕,可以在網上查找相關的疾病治療資料,閱讀理論知識文章等。了解并學習最新的有效治療理念,掌握先進的疾病治療與防控技術。在日常工作中,及時全面地記錄工作進度與治療細節,總結治療成果,積累疾病防治經驗,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在外部層面上,應加強與其他獸醫從業者之間的交流學習,在實踐學習中強化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操作水平。
近年來,我國已陸續在鄉鎮地帶成立鄉鎮畜牧獸醫站,是一級畜牧獸醫管理機構,屬于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日常工作接受著縣畜牧主管部門與鄉鎮政府的雙重管理與領導。實施著動物計劃免疫與強制免疫的疾病防治工作,對動物的疾病診療活動進行系統性的監督與管理。也對村級獸醫與防疫員開展業務培訓、監督管理與指導工作。有效地指導并督促畜禽養殖戶嚴格落實動物免疫等相關的疾病防控措施,加強了對養殖備案與免疫檔案的建立與管理,以“預防為主”為指導方針,進行著高效率的疾病防治工作,對于養殖場疾病防控工作的良好保障促進了其經濟效益的發展,大力推動基層養殖業的生產與發展。
在畜禽疾病診斷工作開展中,基層獸醫應秉承科學診治的治療原則,結合實際疾病情況,明確科學的用藥目標與給藥途徑,合理調整用藥過程。選擇藥劑用量時,應以具體的療效情況為依據進行充分考量,避免藥劑用量的增加與調整帶有隨意性。科學診斷用藥,制定療程時間,遵循治療規律,以確保治療工作的準確有效。依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在治療之前,開展藥敏實驗,再確定治療方案。采取綜合治療的方法,詳細了解疾病致病原,避免根據個人經驗判斷病情,掌握致病因素,確定用藥藥量、給藥途徑與治療療程,加強后續的護理與飼養工作。
對于普通的畜禽治療用藥療程,一般以三至五天為一個用藥周期,對于不同類型的疾病,應按照不同的療程規律開展治療。
(作者單位:224721 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慶豐鎮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