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方翌
摘 要:近年來,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資本市場也愈發的活躍,上市公司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增加,在市場上所占的份額逐步的增多,能夠造成的影響也是不斷加深。正是因為如此,對于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進行規范就顯得至關重要。
關鍵詞:會計信息;披露;問題與對策
1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成因
1.1 公司內部原因
1.1.1 公司治理結構不合理
(1)股權結構不合理。我國上市公司股份制改革雖然已基本完成,但股權結構仍有缺陷。由于受到國有企業改制影響,上市公司股權高度集中,大股東和中小股東的持股比例嚴重不對稱。這樣就使上市公司各部門職責分工不明確,使股東大會被內部人員控制難以發揮其功能和作用,從而造成權利的濫用,滋生會計信息造假的行為。
(2)董事會獨立性差。雖然我國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引進了西方的模式,但是目前,我國很多的上市公司的董事會監督和決策功能弱化,地位界定模糊,獨立董事幾乎成為虛設。經理的行為沒能得到有效約束,使公司的利潤被經理所操控,對外提供的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無法得到保障,公司的真實財務狀況無法被了解。
(3)監事會功能弱化。監事會所有的權利在法律上非常有限,它雖然被賦予了有限的監督權,但卻沒有被賦予罷免權,因此董事會的行為無法被約束,所以監事會的作用并不能完全的顯示,有的作用并不能展現。
(4)激勵機制不健全。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并沒有將公司業績和經營者收入聯系在一起,大多數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薪酬形式單一,只是工資和資金,工資的結構不完善,長期激勵很少,管理層總體人員持有公司股票的數量少,人均持股比例較低,“零持股”現象也非常普遍。激勵機制的不健全會促使管理者作出錯誤的決定,高管人員會為了達到個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這樣就使公司得不償失。
1.1.2 內部控制環節薄弱
從總體上來看,我國的上市公司內部的控制體系運作的還是可以的,很多企業的運營水平以及運營的現狀都不錯,對于緊急時間的應對手段以及對于未知風險的防范能力都在持續的提升,但是對于內部控制環節還是十分的羸弱,我國的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和公司的其它高層對于這一方面的重視程度一直都很少,他們缺少相關方面的知識,這也就導致了內控環節的缺失。在另一方面,內控體系也是十分復雜的,所以很多公司對此都沒有很好地辦法,導致了管理監督的松懈。
1.2 公司外部原因
(1)監管體制不健全。上市公司中最為重要的監督機構就是證監會,它的主要職責就是對于公司的配股等進行處罰與審查;而另一方面,這一機構隸屬于政府部門,所以,他們就很難避免的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回為了維護政府的利益,而讓自己應該行使的職責沒有有效的發揮。同時,上市公司的股東里的國有股股東也基本上就是政府的官員,這樣,也就很很難避免的造成了官員與官員之間互相維護的現象,也就給監管行為帶來了難題,很多的法律條文已經規定的違法行為,在有時候卻有法可依但是無人實施。
(2)中介機構失職。最近幾年來,注冊會計師參與造假或者是它們不能獨立的執業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很多,究其原因:在進行審計的過程中,很多的事務所都沒有講審計的與原則和方式銘記在心,同時,也沒有謹慎的處理這些事情;事務所所要承擔的責任與它們的風險不匹配,這一點也是讓會計師們的職業操守沒有了約束,他們的利益也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比如,最大部分的利益有很大的可能都是與事務所合作的人所獲得,而一點點的錯誤都有可能讓整個事務所倒閉。
(3)會計法律法規不完善。要是信息的披露得到充分的保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于我國法律法規的完善。我國現在已經頒布的《公司法》《會計法》等等一系列的有關會計的法律法規都能在制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的違法行為起到相應的用處。但是,現在的社會上在使用的法律文件中,關于哪些信息屬于會計信息的具體判定的法規仍有著不足。
2 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建議
2.1 國家方面:完善法律法規,加大處罰力度
完善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環節是完善法律法規。在這些法律的監控之下,對于我國的信息監管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其中也是有弊病的存在,比如很多的法律條文設計的不是很明確,概念模糊,不夠詳細,可能會讓一些心存僥幸的人鉆法律的空子,很多條例也存在著操作上的難度,因此,在以后的發展中,我們應該結合現實的情況,慢慢地完善法律法規,爭取信息披露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法可依。與此同時,還要完善會計的準則體系并不斷地隨著市場的變化完善,使其的受用面更加廣泛,并且要能夠對于準則進行相應的監管。
2.2 公司方面: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能夠十分有效的避免公司會計信息出現錯誤。這種方式有著很大的作用。其一,可以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得到保證,其二,可以讓信息的披露顯得更加的準確、真實以及使人相信。而想要讓公司治理的結構得到充足的完善,還有一些方面是需要做的,比如下列幾種。第一,將公司的股權結構進行調整,防止壟斷。第二,完善公司職位安排。第三,突出監事會的重要程度,充分發揮其職能。
2.3 監管方面:完善監事會的治理機制,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管理
還有一點就是上市公司對于外部監事的建立,可以將例如銀行等的金融機構中的代表引入監事會,這就行成了一種制約與被制約得關系。有關的債權人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防止自身受到損害,一定會對于董事會或者企業高層進行監管。另一方面,我們還應該向國外學習,模仿那些已經十分成功的方法,我國也應該有關的法律法規中將監事會應該有的權利,應盡的職責明確的闡釋出來,要充分的體現出監事會的強制與權威性,換句話說,在董事會或者是公司高層領導人員在做出了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時,監事會是擁有責令停止的權利并且認命責任人。不光要賦予監事會權利,還要給它一定的保障,以此來充分的發揮它的職能。
參考文獻
[1]胡國恒, 王少芳, 翟永會.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縱橫, 2014,07:101-104.
[2]梁保國.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會計之友, 2011,15:107-110.
[3]齊晉.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會計之友,2009,09:85-86.
[4]劉曉玲.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時代金融,2016,09:18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