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
【摘 要】一篇新聞作品能成為精品,具有較高的新聞價值,精準選題是最重要的一步。那么如何邁好這一步?怎樣確立選題的標準?如何對選題進行論證?新聞策劃該具備哪些原則?這篇文章將會帶我們打開一些新的視角。
【關鍵詞】新聞選題? ?新聞策劃? ?選題標準? ?策劃環(huán)節(jié)
新聞選題和策劃是記者采訪前期準備的重要過程,它是在給作品選方向。做新聞的人都會有這樣的共識,新聞的選題選好了,作品基本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只有策劃出了好的選題,并把策劃與現場采訪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輿論宣傳精品。
一、判斷選題是否可行的標準
新聞價值是判斷選題是否可行的非常重要的客觀標準,新聞價值是事實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構成新聞選題的特殊素質的總和。判斷一個選題是否具有新聞價值,主要看以下幾個要素:
1.新鮮性。這是新聞價值的首要因素,因為有新鮮的事實,才有可能具有新聞價值。新鮮性包括時間新、內容新兩層意思。一個選題,其中包含的事實發(fā)生的時間離發(fā)播時間越近、選題內容越新鮮,新聞價值就越大。例如筆者在過往的采訪中所做的《V公交亮相沈城》《首個中歐班列在沈通車》等,就屬于這類題材。
2.重要性。選題內容既為廣大受眾所關注,又能對社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這樣的選題能較好地體現黨和國家新近的方針政策,準確表達人民群眾的愿望和呼聲,它的采寫播出能對更多人的生活產生影響,給人更多的啟示。沈陽老工業(yè)基地振興中就有很多這樣的題材,值得關注。
3.知名性。選題內容具有不同一般、超出一般的性質。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家熟知的名人、知名地點、影響力較大的事件等。這樣的題材能被更多的受眾關注,會使受眾產生親近感。筆者經歷的最典型的就是《中國圓夢世界杯》《搬出來的新生活——紀念改革開放30年系列報道》等重大題材。
二、確立選題的步驟
要想確立選題,就要綜合衡量新聞價值要素。新聞價值的新鮮性、重要性、顯著性、積極性……這些要素是相互聯系的,而不是彼此割裂的,一個新聞很多時候是兼顧以上幾個要素的。
筆者創(chuàng)作的一組系列報道《“營”在沈陽》,就是為了配合沈陽打造國際化營商環(huán)境的大背景而采制的。它既是沈陽市政府當前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又不斷涌現出很多新鮮的做法;既是老百姓關注的社會熱點顯現,又引領著社會的正能量。《稅務服務為我省了四萬塊》《金融創(chuàng)新讓我起死回生》《從半年到40天》《昨天的煩惱? ?今天的歡笑》……這組系列報道以一個個鮮活的故事為藍本,用小切口反映了大主題——沈陽營商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節(jié)目播出后反響強烈。
三、如何進行新聞策劃
新聞策劃,簡單地講,就是對發(fā)生和將要發(fā)生的活動,在宣傳報道前制定宣傳計劃和活動安排。新聞策劃要把那些原本就存在的、能為所用的“新聞點”找出來, 并根據目標引導這一“新聞點”成為一個真正的新聞事件,繼而讓新聞事件最大限度地釋放它的價值。
2002年10月7日,中國足球隊在沈陽五里河,為挺進日韓世界杯做最后一搏。我們全頻率為此做了周密的部署和全方位的策劃。那一次,我們策劃了全天三檔七小時的直播,我們前期采訪了許多足壇宿將、知名教練、全國著名的球迷代表、足球評論家、經濟學家、遼寧籍球員家屬等,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我們安排了多路記者奔赴各個點位現場采訪、連線、報道。最終這組多種形式的報道,拿了各個類別的國家、省、市級獎項。如果沒有前期的周密計劃,我們就將喪失這千載難逢的好新聞、好機會。
四、新聞策劃應掌握好的環(huán)節(jié)
1.收集盡可能豐富的背景資料。現代社會海量信息任你查詢,查找資料非常容易。采訪之前我們對所需要的第一手資料掌握得越多越細越好,然后制定出采訪方案。每次采訪之前,搜集相關事件人物的背景資料,已經成為筆者必做的案頭準備。我們要接觸的新聞事件五花八門、門類繁雜,我們必須成為雜家,才會和被采訪對象有共同語言,才會采訪到更鮮活的素材。只有對新聞背景成竹在胸,才會報道出不一樣的好新聞,擁有更深的視角報道觀點。
2.具備特定的知識準備。要做一個新聞策劃,必須先對策劃對象相關情況有深入的了解,從中挖掘出有價值的新聞點。很多新聞事件,專業(yè)性是很強的,比如采訪沈陽民辦教育的變遷,筆者就遍訪沈陽知名的民辦學校的負責人;采訪駕校的新規(guī),要提前學習大量駕駛培訓的相關規(guī)定;而去采訪農村的春耕備耕,又要了解農業(yè)的基本知識。總之,記者就是要具備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
3.確定選題的新聞點。選題的新聞點,也就是一篇報道的主題和主要內容,這兩點是決定新聞報道成敗的關鍵因素。十多年前,在一次房交會的采訪中,筆者通過與開發(fā)商、消費者接觸,發(fā)現了一個新的苗頭,就是大家不再只盯住大戶型不放,反倒是對小戶型的商品房開始關注,于是出于記者的敏感,寫出了《“小戶型”火爆房交會》的新聞專題,這個題材并不算十分重大的選題,斬獲了當年遼寧新聞獎的一等獎。這個當年房產市場消費觀念的拐點,成為筆者提煉出的一個新聞點,它的引領價值應該是獲獎的重要理由。
五、選題與策劃常見的誤區(qū)
新聞的選題與策劃在四個方面應該注意:
一是選題太小,社會意義不大。例如《市場上出現新型老花鏡不要輕易買》,這類就不適合做專題,做服務類的消息就可以了。
二是選題太舊,沒有針對社會現實的新意。例如每年一入冬都做一篇《冬季預防一氧化碳中毒》,這樣的選題如果沒有新的角度,就不會引起受眾的興趣。
三是選題簡單,沒有開掘的余地。例如《春季旅游去哪里》《坐地鐵該注意點啥》等。
四是選題太大,屬于工作研究課題。如《醫(yī)改究竟去向何方?》《如何破解教育資源不平等的難題?》,這種專業(yè)性強的大課題操作難度很大。
選題與策劃的問題絕不是一篇新聞報道就能研究明白的問題。如何選題策劃是有其內在的要求和規(guī)律的,只有在大量的新聞采訪實踐中,我們才能夠不斷地摸索總結經驗,呈現出更好的新聞作品。
(作者單位:沈陽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