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開始意識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尤其近些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化,如全球氣候變暖、水土流失,以及其他自然災害對人們產生了嚴重的影響,為了解決環境問題帶來的困擾,加強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技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1、造林整地
(1)造林整地的作用與積極意義:在造林之前,需要對造林區域進行全面整理,主要為了改善造林地的環境。通過造林整地工作的開展,可以及時清除灌木、雜草,對于改善造林立地條件具有重要的意義。除此之外,還有助于改變小地形,減少或增加透光度。通過對造林地進行整地,有效的清除了地表植被,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透光度。由于整地工作對土壤物理屬性進行了某種程度上的改變,使得土壤結構狀況發生改變,保證造林成活率得到提高,使得幼林生長情況得到改善。除此之外,通過造林整地工作的開展,還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避免土壤侵蝕,對于提高實際造林的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2)用地清理與整地方法:①造林用地清理:在造林整地過程中,造林用地清理作為關鍵性環節,主要在土壤翻墾之前進行。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及時清除掉造林地中的灌木、雜草等,保證造林用地符合實際要求。其中造林用地清理主要包括三種方式,即塊狀清理、帶狀清理、全面清理。具體清理辦法有:化學藥劑清理、火燒清理、割除清理。②造林整地方法:整地方式主要分為兩種,即全面整地與局部整地。而塊狀整地與帶狀整地又構成了局部整地,全部整地主要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
2、植樹造林技術方法分析
(1)分殖造林法的應用情況
分殖造林法作為全新的造林方法,極少應用于傳統植樹造林領域。在運用分殖造林法進行造林時,往往需要對苗木自身攜帶的養分特點加以利用,以樹木其他部位作為原材料進行造林。運用分殖造林法進行樹苗培育,使得培育出的樹苗有著較短的發育時間,保證了在短暫時間內取得較好的效果。尤其隨著人們對該方法不斷開展實踐研究,分殖造林法已經發展成熟,使得獲取的苗木具有較高的成活率。由于該方法存在明顯的應用優勢,致使得到了人們的青睞。
(2)植苗造林法的應用情況
當前,植苗造林法作為應用較為廣泛的方法,在植苗造林法具體應用過程中,通常情況下造林樹種選擇質量好、狀態佳的樹根。通過當前這種方法而獲取到的樹苗,不但具有較高的成活率,而且擁有良好的穩定性。但植苗造林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具體應用過程中有著較高的成本,操作難度系數較高。綜合以上角度來分析,植苗造林法適用于自然環境較差的區域,或者樹木生長困難區域,通過該技術的應用優勢,可以對這些地區的生態進行明顯的改善。此外,植苗造林所應用的苗木,具體主要移植苗、營養繁殖苗、播種苗。尤其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對植樹造林技術不斷的深入研究,部分地區已經成功的發展了營養器苗,并以此來完成造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當完成植苗造林后,苗木本身能否維持水分平衡,直接關系到苗木能否成活。基于此情況下,在實際的造林過程中,要做好苗木全過程管理,確保苗木不會失水過多。其中最好的辦法,就是隨起苗隨栽植,最大限度的縮短時間,強化各個環節管理,確保苗根濕潤。
(3) 其他方法
①插條造林:當前這種造林方法主要應用于春秋兩季,如果在春節進行造林,則需要在發芽前、土壤解凍后,而秋季則應在落葉后到結凍前。在插條法具體應用過程中,根據插條法的實際要求,需要選擇1-2年的枝條,枝條粗應為1.5-2.0cm,將枝條側枝進行減掉,剪成長度為30-40cm的插穗,并控制好株行距,而后在將其插入到土壤中,深度為插條上部漏出部門的2-3cm。如果土壤存在較旱的情況下,需要運用細土進行覆蓋。或者選用塑料薄膜,采用壟作。②插根法:與插條法相比較而言,插根法與其存在諸多相似之處,均可在春秋兩個季節進行。所不同之處在于插穗用超過1cm的根,將其剪成長度為15-20cm的段,根據已經實際株行距的標準,預先在整好的土地上挖坑,其中坑的深度為30cm,直徑為20cm。而后在將根插入土中,要保證45度傾斜插入,但此處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插穗方向為大頭向上,并且要保證上部分埋入土中2-3cm。③分蘗造林:當前這種方法操作較為簡單,直接運用分蘗苗進行造林。由于沙棘具有較強的根蘗能力,并且天然根蘗苗較多。分蘗造林為各個地方種植沙棘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具體做法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內容:在初秋兩季,可將分蘗苗從沙棘林內連根掘出,并將拔出后的分蘗苗運往造林地進行造林。再具體栽植過程中,要保證根系舒展,同時要確保覆土踏實。
總而言之,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森林資源遭到嚴重的破壞,甚至嚴重的地區走向絕跡,這對于我國生態資源建設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基于當前這種形式下,加強對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技術推廣,對于緩解這一緊張局勢具有重要的意義。從技術層面來分析,相關研究人員應當加大對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技術研究,不斷完善該技術,確保林業更好的進行發展。此外,從宣傳的角度來分析,相關管理部門要加強宣傳推廣,使得人們意識到植樹造林與造林整地在建設經濟與生態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生態植被資源較貧瘠的地區,我們更加需要加大造林整地的力度,以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在造林整地的過程中,還要切實結合實地情況、樹種成活率、土壤酸堿度、土壤肥沃程度等因素,來進行綜合選擇,最終在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的前提下,通過造林整地與造林技術的應用,從而提高造林質量,鞏固造林成果。
(作者單位: 221200 江蘇省睢寧縣梁集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