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衛平
現代林業建設過程中,林業建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林業發展還不夠成熟,仍然需要提高林業的整體效益。林業的發展技術和管理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創新完善,在城市建設中需要一套完整的科學建設方法和管理理念。隨著社會進步,現代林業得到了很大的重視。因此,本文章就造林方法和管理方式做深度的分析,以促進我國林業建設的進一步發展。
一、林業造林方法
1、播種造林法
隨著社會不斷的進步,現代林業已經不同于以往的林業種植模式。有了新型的播種造林方法,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就是播種造林,所謂播種造林,就是播下林木的種子,讓其幼苗在自然環境中成長,這種方法最為常見簡單。但是也有其不好的地方,對種植地區有著條件限制和要求。并且針對幼苗生長加強管理,需要很強的成長力能力,比如馬尾松,非常適合這種播種方法,對土壤的要求極高,這就需要充足的水分保證它成長,受外界影響小。方法適合很多地方的林業種植。
2、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是使用林木的枝干進行林木栽培的方式,就是將枝干植入泥土當中,用存活的枝干進行直接造林。這種方法的好處就是節約林木苗種的購置成本,大大減少育苗時間,高效率的植木造林。而且這種方法運作方式簡單,有著可觀的存活率,在現代造林工程應用較多。但是并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于分殖造林,對樹木要求也有限制,很多樹木本身不能采用這種造林方式,適用的范圍很小,主要適用于柳樹及炮銅等營養繁殖類型的樹種。
3、植苗造林法
該種方法又叫做栽植造林法,這種方法應用廣泛,歷史比較久遠。植苗造林法對自然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幼苗的生長環境要求不高。缺點是對栽培技術有著嚴格要求,這種方法必須對土地進行清理整合。不傷樹根的基礎上將整根樹苗植入地下,如果中途樹根受到損傷,將會導致樹苗存活不下來。雖然對自然環境很強的適應力,但也要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栽種,濕潤性的地方用淺栽,干燥的環境進行深栽。樹種也要精心選擇,具體要考慮到當地的地質條件、氣候環境、市場概況等有因素,對樹種合理選擇。栽種前對其幼苗進行浸泡處理,種植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水分。
二、現代林業生產管理舉措
1、建立健全生產管理機制
近幾年林木工程的發展過程中,營林項目的質量有著明顯提升,一是營林管理技術有不小的改進,二是因為科學管理模式得到了加強。建立健全營林生產工作管理工作機制,利用實在有效的措施提高林木的存活率以及存活質量,提高林業生產效益。在營林工作機制建立之前,必須要對營林的自身情況進行全面熟悉了解,對項目進行準確的把握定位,而且要改變思想理念,讓國民能夠真正認識到營林工程在現代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和影響,從而建立完善到位的責任制度。把員工的工作落實到實際當中,制定清晰有效的獎罰制度,另外也要對營林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加以改進與完善,保障制定的措施與實際相吻合,促進營林工程的健康有序的發展,提升整個項目工程的建設質量。
2、加強種苗投入強度
任何一種造林方式,離不開幼苗的使用,可見幼苗在其林木的發展效率與質量上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強林苗基地的投入強度,是現代林業得以完美發展的前提。為確保經濟效益最佳化,需要對幼苗進行有力栽培,有效提高其存活率。在實際的種苗過程當中,必須提高育種規模、提升樹苗質量,使樹苗有較強的防災抗蟲害能力 ,同時也要加強研究新型樹種及提高樹苗性能的方法舉措,從而培養出高質量、低成本、存活率高且適應強的幼苗。
3、加強營林管理提升存活率
現代的林業發展管理當中,不僅要營林質量上乘,同時也要獲取工作效益。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的管理舉措,使得工作人員對營林工作有責任心,獲得林木存活與林木效益同時達標。加強營林管理,可以從兩方面的情況實施,一是定位營林管理在當前林業發展中的重要性,明確重要作用,二是將管理責任落實到人,制定明確管理制度,實施有獎有罰的清晰制度,讓所有林業工作人員各司其職。
4、林業的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相結合
林業的發展不能一味地迎合經濟發展規律,而忽視自然發展的規律。在營林生產管理當中,管理者應該要熟悉當地的生態環境發展情況,根據地理氣候等條件確定樹苗的種植、引入等活動;同時也要觀察其市場規律,應該根據市場的概況選擇樹木的成長質量標準,并以此優化管理舉措,以此保證生產管理能夠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發展同時發展。既要經濟得到有效發展,同時生態環境也要大幅度優化。
5、有力的降低生產成本
降低成本從舉措上來講,就是要減少土地的占用面積,在少量的土地上面獲得最大的樹木,合理的利用資源。在一定的適宜生長周期的條件下,盡可能的縮短樹木的培育時間,從時間成本上入手,對其成長時間進行有力的控制,提高生產效率。選擇幼苗的時候,肯定要選擇優質的樹苗,這樣才能夠利于樹苗的存活率的提高,從根本上促進樹苗的快速成長問題,這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
綜上所述,我國的城市發展離不開林業的發展,森覆蓋率的擴大,可以有效控制灰塵霧霾。凈化空氣。為人們提供優質的生態環境、提供新鮮的氧氣,還可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滿足人們的需求。深入林業面對的災害,提高防災水平,提升林業生產質量。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作者單位:341000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林業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