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野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可達百分之百。去年八月三日,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通報我國首例非洲豬瘟疫情,隨后病毒很快傳播到全國大部分地區,非洲豬瘟在中國不同省市的傳播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豬肉價格的上漲也引起了消費者們對疫情的持續關注,預防和控制非洲豬瘟已成為當前的重點工作之一,目前在相關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非洲豬瘟疫情在我國已經得到有效控制,生豬產銷秩序逐步恢復。
二零零八至二零一二年國外專家對查明的二百一十九起非洲豬瘟疫情分析,發現由飼喂餐廚剩余物引起的疫情占百分之四十五點六.去年在我國發生的前二十一例非洲豬瘟疫情中,有百分之六十二的疫情和用餐廚剩余物飼喂生豬相關。《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第四章第四十三條第二款明確規定:不得使用未經高溫處理的餐館、食堂的泔水飼喂家禽。為了做好防控非洲豬瘟的工作,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全面禁止餐廚剩余物飼喂生豬。我國嚴禁用泔水飼喂生豬后,農村養豬戶怎樣用身邊隨手可得的原材料配制成本低、衛生健康的豬飼料是當下農民朋友們急需解決的問題。人體健康需要補充動物蛋白質,豬肉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必備品,老百姓的生活離不開豬肉,生豬養殖是關乎老百姓菜籃子的大事,一方有困難,八方來支援,我們圖書館人要肩負起抗擊非洲豬瘟的社會責任,為農民養豬戶們排憂解難,指導、幫助農民養豬戶們閱讀、自學養殖技術,掌握運用到日常生豬養殖中去,大家一起努力抗擊非洲豬瘟。
在鄉村生活中,地下的紅薯產量高,日常吃不完后一般用于喂豬,地上的紅薯藤也不要丟棄,紅薯藤切斷至一厘米左右的藤段也是養豬的好飼料,俗話說,寸草切三刀,無料也上膘。農民自己家里種植的青菜、桔稈、稻草和青草都可以切碎后喂豬,補充維生素;許多種植玉米的農戶,玉米豐收后吃不完也可以喂豬,用淡鹽開水將玉米浸泡至軟化后再喂豬,更加容易增食消化;種植豆類的農戶可以把豆類蒸煮熟透后飼喂生豬,豆類蒸煮以后可以增加大豆蛋白質中有效的胱氨酸和蛋氨酸,提高蛋白質的生物學價值,有利于消化和催膘;種植禾谷類的農戶可以將禾谷焙炒后飼喂生豬,高溫焙炒能消除禾谷中的有害雜菌,使禾谷中的一部分淀粉轉變為糊精,提高了淀粉的利用率,禾谷高溫酥脆化提高了適口性,生豬喜食。有些農民朋友們不禁要問:“紅薯和玉米的收獲有季節性,非收獲季節飼料不夠怎么辦?”農村紅薯和玉米等農作物易于種植而且產量高,這些豐收后的農作物后我們可以將其制作成易于保存的飼料保存至作物淡季使用。豐收后吃不完的玉米可以剝下玉米粒曬干磨粉保存;紅薯可以切片曬干脫水、低溫烘干保存或者將紅薯洗凈、搗爛、粉碎成漿后,按玉米粉一份、紅薯七份、麩皮二份和適量飼料發酵劑混合均勻,以手抓飼料不滴水,張開手指,手上見水印為宜,不壓緊而完全密封后放在十五至二十度室溫處發酵,二至三天后發酵完成,打開包裝能夠聞到有酒香或酸香,然后分成小袋密封好,能夠保存半年至一年。在作物淡季,我們可以將曬干的紅薯片粉碎成一至二毫米的顆粒或者用發酵好的混合飼料飼喂生豬,可以調節飼料旺季和淡季的余缺。
吃一塹要長一智,用泔水養豬是不當的,非洲豬瘟疫情的侵襲給部分用泔水養豬的農戶們造成了不小的損失,過去用泔水養豬引發豬瘟的養殖戶們要善于總結經驗教訓,今后既不要用自家的剩飯菜喂豬,更不要收集外面餐館和食堂的餐廚剩余物養豬,飼料衛生是杜絕多種病菌通過飲食傳播的關鍵,生豬健康生長,才能增加生豬出欄率,養殖戶們才能增產增收。失敗乃成功之母,我們圖書館人要伸出熱情的手,幫助受災的養殖戶們正確認識養殖過程中的錯誤,指導他們認真學習科學養殖方法,鼓勵他們重拾養殖信心。
去年以來,由于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豬肉價格一直上漲,本地豬肉價格從以前穩定的十二元左右漲至二十多元左右。豬價上漲,養殖戶高興增收。目前價格下,養豬利潤豐厚,農民朋友們可以增加生豬養殖數量,堅決不用泔水飼喂生豬,防止感染疾病,防范非洲豬瘟疫情風險,保障生豬穩定供給。當前我們圖書館人要定期開展科技大篷車、志愿者捐贈圖書、微信電子閱讀等農民朋友們喜聞樂見的活動,提醒幫助農民朋友們重視豬舍的生物安全防控工作,減少生豬和外界的接觸,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科學養豬,為保障老百姓吃上放心豬肉、平價豬肉,農民朋友們脫貧致富奔向小康而努力奮斗。
(作者單位:554300貴州省銅仁市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