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嘉琪
本文以興和縣為例,在探討馬鈴薯種植氣候條件的基礎上,通過分析興和縣氣象災害對馬鈴薯種植的影響,給出了幾點馬鈴薯種植氣象服務對策,以確保優質高產馬鈴薯的形成。
一、馬鈴薯種植氣候條件
1、溫度
馬鈴薯的原產地在南美洲,在全生育階段以冷涼天氣為主,自身的耐高溫性不強。馬鈴薯塊莖在播種過程中,要求地面下10cm處的溫度在7~8℃之間,此時的塊莖將會擺脫休眠期,幼芽生長發育速度緩慢;若是地面下10cm處的地溫達到10~12℃,此時的幼芽生長發育速度將會加快,幼苗生長健壯,并在短時間內出土,尤其是當日平均氣溫在10~18℃之間則是幼芽發育過程中的理想溫度;馬鈴薯植株適宜的生長溫度在21℃左右,一旦外界氣溫在42℃以上,因高溫天氣的影響馬鈴薯的莖葉將會停止生長;若是溫度下降到-1.5℃,則會造成莖葉凍害,尤其是溫度不足-3℃時,將會造成全部莖葉死亡。在結薯期內,只有保證土壤溫度在16~18℃、空氣溫度在18~21℃時對于塊莖的形成和增長就越發有利,而一定的晝夜溫差,則會使塊莖體積和重量不斷提升。
2、降水量
馬鈴薯對水分的需求較大,在全生育期內要求種植區的降水量在400~500mm之間,蒸散量則在400~600mm之間最為適宜。從馬鈴薯孕蕾期到花期對水分的需求較大,尤其是盛花期莖葉的生長量幾乎達到了高峰。若是花蕾形成期和開花期的水分不足,會影響馬鈴薯產量。從開花到莖葉停止生長階段的塊莖增長量是最大的,此時植株對水分需求也相對較大,水分不足對養分向塊莖中輸送不會產生影響,但卻極易形成畸形薯塊。在塊莖還沒有形成之前,應保證土壤內的濕度是田間持水量的60%左右;而在馬鈴薯開花期和塊莖膨大期,應確保土壤濕度是田間持水量的80%,塊莖形成期間需要適量的水分,而在結薯后期,應確保土壤濕度是田間持水量的60%左右為宜。
3、日照時數
馬鈴薯屬于喜光作物,光照是馬鈴薯生長發育過程中不可獲取的氣象條件之一。幼苗期充足的光照條件,會延緩其的生長發育速度,此時幼苗的顏色呈現出紫色,且短而狀,這樣的幼苗才能在后期發育成為健壯的植株,對于馬鈴薯的高產豐收較為有利;馬鈴薯發棵期內需要較長的日照時數,尤其是結薯期內對白天光照強度的需求較大,但是應以短日照為主,白天的日照時數在11~13h之間最為適宜。若是晝夜溫差較大,對于馬鈴薯結薯和養分的積累都極為有利,會使馬鈴薯個頭增加,干物質的積累增多,產量較高;若是結薯期的日照時數在15h以上,雖然可使植株生長旺盛,但卻不利于優質高產馬鈴薯的形成。
二、興和縣氣象災害對馬鈴薯種植的影響
1、高溫干旱
高溫干旱是興和縣的主要災害性天氣之一,以春季干旱出現頻率最高,此時恰好是馬鈴薯生長初期,若干旱災害出現會影響馬鈴薯發芽的正常進行;夏季興和縣的氣溫相對較高,會使空氣中的蒸發速率增加,此時的高溫和干旱天氣會同時出現,長期高溫天氣,會影響土壤墑情,對于馬鈴薯的生長發育極為不利。若是高溫天氣出現在結薯和塊莖膨大期,將會影響馬鈴薯產量和品質。
2、冰雹
冰雹是興和縣嚴重的災害性天氣,其主要特點是持續時間短、影響范圍小、危害性大、破壞性強,其在出現的過程中往往伴隨有大風天氣,進而造成馬鈴薯莖葉受損。若是在馬鈴薯生長過程中出現冰雹災害,會對馬鈴薯植株、葉片造成損傷,植株傷口極易引發病菌,進而對馬鈴薯產量和品質產生影響。
3、連陰雨
興和縣出現連陰雨天氣的頻率相對較低,若是有連陰雨天氣出現,將會影響馬鈴薯的生長發育。持續數天的連陰雨天氣會造成田間積水,因土壤濕度過大,極易誘發馬鈴薯癌腫病;若是在連陰雨天氣結束后出現高溫天氣,高溫高濕則會誘發馬鈴薯青枯病、黑脛病、晚疫病等。連陰雨天氣在造成馬鈴薯塊莖腐爛的同時,還會影響淀粉積累,對后期的收獲和貯藏極為不利。
4、低溫冷害
通常情況下,若是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溫度比臨界溫度要低,極易引發農作物凍害。若是初霜凍時間提前,低溫冷害將會影響馬鈴薯的正常生長。興和縣低溫冷害天氣出現頻率較高,若是在馬鈴薯莖葉生長期間的溫度下降到-1.5℃,馬鈴薯則會遭受冷害;若是溫度下降到-3℃,植株將會因凍害而死亡。若是在馬鈴薯開花期的溫度下降到-0.5℃,花朵極易遭受凍害;若是溫度下降到-1℃,則會造成花朵死亡,不利于優質高產馬鈴薯的形成。
三、馬鈴薯種植氣象服務對策
1、增強農戶氣象防災減災意識
因農民接受的文化知識有限,針對農業氣象災害的成因、危害、防御等內容了解的不夠全面,再加上自身的防災減災意識缺乏,使得氣象災害造成的影響較為嚴重。興和縣氣象部門應加大農村地區氣象災害科普宣傳,在群眾之間廣泛傳播氣象災害發生原因、防御對策等方面的知識,可對電視、網絡、廣播、電子顯示屏、微博等媒體進行充分利用,并安排農業氣象技術人員深入到田間地頭,為農戶講解相關知識。為了提升氣象宣傳效果,氣象信息員可在農村地區加大宣傳橫幅、宣傳冊的發放。
2、不斷完善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機制
對于興和縣氣象部門來說,應將氣象災害預警、風險區劃在災前防御、綜合減災和降低災害風險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對于氣象災害防御指揮部門的工作流程及對應的職責不斷進行明確,做好氣象災害防御部署。同時還要加強氣象、農業、林業等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應急聯動,對氣象預警工作不斷進行強化,確保農民可及時接收到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并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準備。
3、合理開發利用農業氣候資源
興和縣氣象部門應加大與當地涉農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合理利用當地農業氣候資源,降低高溫干旱、低溫冷害、冰雹、連陰雨等氣象災害對馬鈴薯種植的影響。對農業新技術和新模式加大研究與開發利用,并積極推廣,不斷增強氣象為農服務能力。科學分析馬鈴薯氣候資源分布、變化規律、農業氣象災害規律等,盡快找出適宜馬鈴薯生長的有利氣候條件。與此同時,應結合馬鈴薯全生育期的氣候指標,做好氣候論證工作,爭取在興和縣加大新品種馬鈴薯的栽培和推廣工作。
(作者單位:013650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