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昱樹
在我國防災減災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下,短時預報與短時檢測因其具有較高的精準性、時效性等優勢特點,在我國防災減災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效。為此,本文將通過結合相關研究資料與具體實例,在闡明短時預報與短臨檢測基本內涵的基礎上,重點分析兩者在防災減災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研究短時預報與短臨檢測在防災減災中的重要作用,可為人們深入了解短時預報與短臨檢測,以及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相應理論參考的同時。也能夠科學驗證在防災減災中應用短時預報與短臨檢測的有效性,進而為短時預報與短臨檢測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一、短時預報與短臨檢測的基本內涵
短時預報即短時天氣預報,指的就是對未來0h至12h之間天氣變化情況進行預報。在短時預報中,通過利用各種專業化的氣象預測技術對短期內可能發生的雷雨、冰雹以及其他各種突發災害進行預報,進而有效幫助人們提前做好防災減災準備。而短臨檢測則指的是相較于短時預報而言,更為迫切的一種天氣預報,其作為短時預報的特定內容之一,只負責對0h至2h之間的天氣情況進行預測、檢測。因此和短時預報相比,短臨檢測具有更高的準確性,能夠為人們準確掌握短時間內的突發天氣變化情況、突發災害情況等進行及時檢測,為人們有效應對災害提供真實可靠的參考依據。
二、短時預報與短臨檢測在防災減災中的重要作用
1、提高準確性及時性
在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逐步提高下,越來越多的先進技術手段與相關設施設備等,被廣泛應用在短時預報與短臨檢測中,進而為有效提高預報及檢測的精準性與時效性發揮了重要的幫助作用,使得人們能夠第一時間掌握突發天氣變化與突發災害情況,及時展開相應的防災減災工作。例如在短時預報以及短臨檢測中,工作人員通過利用專業化的工具軟件如CINRAD等,便可以實時獲得各類云層、降水云梯的掃描圖,對其實際變化情況進行密切檢測,進而得到時效性高且較為準確的風場信息。此時工作人員可以對包括災害性強降水或是冰雹、龍卷風等災害及時進行準確預報,以便人們能夠快速反應,切實完成相應防災減災工作,將災害對廣大群眾造成的不良影響與經濟損失降至最低。
2、彌補其它預報不足
在防災減災中,不僅使用短時預報,還采用短臨檢測則可以有效提高災害預報預測的針對性,進一步彌補包括傳統預報以及中長期預報等其他預報形式的不足。這主要是由于在短臨檢測中,工作人員通過運用專門的智能傳感器、大數據技術等對各種災害氣息數據信息進行實時搜集整理與深入統計分析,即可有針對性地精準得到即將出現的氣象災害的類型、強度、具體到來時間等詳細信息。從而使得人們能夠根據詳細具體且具有較高準確性的預測結果合理開展防災減災工作。如2019年9月初生成的臺風“玲玲”,我國氣象部門早在“玲玲”生成之前便已經通過運用短時預報結合短臨檢測的方式,精準預測我國遼寧省中東部地區將會受到臺風“玲玲”的影響出現大雨到暴雨以及局部大暴雨天氣,當地防汛抗旱指揮部根據預報與檢測結果迅速啟動防汛IV級應急響應,積極組織當地群眾開展相應的防災減災措施,有效避免了可能出現的人員傷亡情況,將因災害導致的經濟損失減至最小,確保社會的正常運行。考慮到天氣情況經常發生變化,因此相較于短期以及中長期天氣預報,在發布之后難以迅速對其進行修改的局限性。短時預報與短臨檢測因其自身不存在時間空白,故而即便面對瞬息萬變的天氣情況與災害情況,其依然可以隨時進行修改。
3、有效擴大覆蓋范圍
短時預報與短臨檢測覆蓋時間不長,且預報與檢測形式比較靈活自由,這也為其服務于防災減災創造了良好條件。在防災減災中積極運用短時預報與短臨檢測,一方面可以及時向廣大社會公眾發布檢測得到的氣象信息、災害信息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其傳播形式多樣化的優勢特點,積極為社會公眾傳播各種氣象知識與防災減災知識。例如我國2019年出現的第18號臺風“米娜”,相關部門通過借助短時預報與短臨檢測的方式,實時進行風情、雨情以及水情的滾動預測與預報,在保障預報影響區實現全覆蓋的前提下,通過積極運用電視、廣播等傳統媒介,用以傳播短時預報與短臨預測結果之余。也廣泛利用包括微信、微博、QQ等各種新興傳播媒介,與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在進行短時預報與短臨預測結果信息的傳播基礎上,提前加固或拆除高空建筑物、易倒伏物,并對各主要交通樞紐與河道等關鍵區域提前進行防控排澇處理。統一調度軍隊武警、專業救援隊等各類搶險救援力量,以便在災害來臨時可以迅速出動進行有效救援。正是由于短臨檢測和短時預報形式靈活、傳播途徑眾多,因此也使得全體社會民眾均可以及時獲得各項氣象信息與氣象災害信息,積極應對從而獲得理想的防災減災效果。
綜上所述,短時預報與短臨檢測在防災減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優勢效用。對人們及時掌握氣象與災害信息,提前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等均有著積極作用。因此我國還需要繼續加大相關領域的技術攻關,不斷加強對短時預報與短臨檢測的合理運用,以便其能夠更好地被運用在防災減災等其他領域中,使其各項應有效用得以充分發揮。
(作者單位:012000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