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立帥 陸春花
黑玉米是玉米的一種特殊類型,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植物蛋白和微量元素,屬于目前流行的黑色食品,擁有廣闊的市場,目前在我國北方種植不是太多,還沒有大面積種植。因而,如能在介休本地種植,會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對提高農民收入是一種很好的途徑。
一、試驗
1、試驗方法
在播種前,完成土地翻耕,并施底肥(農家肥),隨后澆水,保持好底墑,參試品種于2018年4月27日播種,并進行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按照常規方法對作物進行觀測。
2、觀測項目及方法
觀測項目包括生育期觀察、農藝性狀和產量的測量等。生育期觀察取80%植株的生育日期;農藝性狀測量為每個品種取10株,其中株高、莖粗、葉片數為10個樣本的平均值。
二、研究情況
1、玉米生育期觀察
經統計參試玉米全生育期表現,參試玉米品種于4月27日播種,從播種到成熟全生育期黑玉米為102 天,黑玉米的各個生育時期均早于當地黃玉米。
2、玉米主要農藝性狀表現
7月10日在玉米抽雄吐絲期對作物的主要農藝性狀進行測量,結果顯示,黑玉米的株高、莖粗、葉面積均略小于黃玉米,葉片數相當;8月24日收割時再次測量株高和穗位高,測量結果表明,兩種玉米在生育期的中前階段植株生長高度相差不大,但在生育期中后階段黑玉米的生長明顯緩慢,以致收獲時株高比黃玉米矮21 cm,穗位高矮15 cm,也正因為黑玉米明顯矮于黃玉米,使其抗擊風災能力明顯優于黃玉米。
3、玉米穗部性狀和產量表現
8月24日進行實地驗收測產,經測量收獲后穗部性狀和產量情況,發現:黑玉米穗長比黃玉米短3.3 cm,穗行數和行粒數相應少一些;但黃玉米禿尖比黑玉米嚴重,比黑玉米長2 cm,黑玉米穗粒飽滿,平均禿尖長僅0.5 cm;雙苞率黃玉米為12%,黑玉米為21%。收獲后玉米穗脫粒曬干,結果黑玉米千粒重為340.1g,折合產量869.16 kg/hm,黑玉米千粒重略少于黃玉米,單產也少于黃玉米,但穗數比黃玉米多一些,在當今市場上黑玉米不論重量,而論穗數,顯然占用一定的優勢。
三、黑玉米生長氣象條件可行性分析
下圖為2018年黑玉米引種試驗各生育期主要氣象因子。由表4可知,從玉米播種到成熟總積溫為2466.5 ℃·d,總降水量為253.5 mm,總日照時數為699.6 h。與歷年同期相比,總體來說2018年氣象條件屬正常年份。
玉米為喜溫作物,生育期間生物學最低溫度為10 ℃,種子在6~7 ℃開始發芽,但發育緩慢,并易感染病菌而霉爛,10~12 ℃正常發芽。本次黑玉米引種試驗,播種期為4月27日,當日平均氣溫為19.8 ℃,而當地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 ℃初日一般在4月10日左右,因此在4月中下旬最適宜播種。
根據玉米栽培氣象指標,凡積溫大于1960 ℃·d,夏季平均氣溫在18 ℃以上的地區均可種植玉米(許昌燊,2004)。分析歷年介休市光、熱、水氣象條件,在玉米生育期的4月下旬~8月,全市總積溫為2369~2971 ℃·d,總降水量為450~692 mm,總日照時數為433~566 h,本市熱量條件符合玉米栽培氣象指標。結合本次引種試驗相配的氣象因子,本市大部分地區歷年降水量和日照時數也接近2018年同期值,因此,本市的氣候條件完全能滿足黑玉米的生長需求。在干旱年份,玉米適時灌水可加快發育速度,加快籽粒灌漿過程,可提前5~6 天成熟,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也會使玉米產量隨之提高。在多雨年份,出現漬澇災害時要及早松土,散墑減濕,及早中耕松土,以增加土壤通氣性,促進表層土壤水分散失,減輕漬澇危害,同時改善土壤的水、氣、熱條件,例如,在播種期,基本沒有降水,需要灌溉保證出苗,抽雄吐絲期,降水較多,需采取排水等防澇措施;另外,本地的極端天氣較少,也能很好的保證玉米的糧食生產。
(作者單位:032000 山西省介休市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