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晶
脫貧攻堅是是全黨上下的政治任務和責任擔當,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當下,脫貧攻堅已經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筆者深入基層開展工作調研,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考察、入戶走訪等形式,分析總結相關情況。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武城縣始終堅持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落實精準要求,下足“繡花”功夫,推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截止目前,全縣100個省定重點貧困村穩定摘帽,17884名貧困戶成功脫貧,其中,2785戶5609名貧困戶繼續享受扶貧政策。
1、當前工作開展情況
(1)堅持扶志扶智并舉,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堅持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幫助貧困群眾“扶”起脫貧的志氣,挺起脫貧的腰板,更新觀念認識,培養發展潛力,真正激發持久的脫貧致富內生動力。一是開展技能培訓就業工程,采取集中培訓和分散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種養殖、電商、家政服務及訂單企業需要的各類實用技術培訓,逐步增強貧困戶自身“造血”能力,累計培訓貧困群眾2400余人次。二是推行村級扶貧專崗,開發病殘陪護員等專崗126個,服務“老病殘”特困群體174戶,既讓貧困群眾靠自己的勞動有收入、有尊嚴,又滿足了特困群體對生活照顧、精神慰藉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三是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充分利用各種媒體,以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和推廣扶貧脫貧先進典型,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脫貧的信心和斗志,促進形成自強自立、爭先脫貧的精神風貌。四是全力推進“小額信貸扶貧”,對有勞動能力、有致富愿望、有生產經營項目、有信貸需求的貧困戶和經營主體,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做到應貸盡貸,累計發放扶貧信貸9031.94萬元。
(2)鞏固深化大扶貧格局,廣泛凝聚攻堅合力。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核心目標,集中優勢力量集中攻堅,出臺《武城縣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配套政策舉措,各行業部門也分別制定專項行動三年實施方案,形成1+N脫貧攻堅目標體系,確保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一是強力推進“扶貧特惠保”,建立醫療“一站式”結算平臺。2017年以來,為全縣所有享受政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購買特惠保險,理賠18699次,累計理賠金額449.2萬元。二是嚴格落實教育資助政策,健全完善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學齡段貧困生資助體系,全面推行教育扶貧“三幫一”,招募干部216名、教師292名、企業家76名精準結對貧困學生339名,實現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一次性資助1000元全覆蓋。實施貧困家庭“雨露計劃”項目,2016年以來,對全縣391名符合條件的春季學期在校接受中高等職業教育的貧困戶子女,每名學生補助3000元。三是實施“孝善養老”工作,累計為11897名建檔立卡老年貧困人口發放孝善養老費1427.64萬元,提高貧困老人幸福指數。四是強力推進危房改造,制定《農村危房改造工戶作實施方案》,由縣級財政按戶全額將危改資金先行撥付到各鄉鎮,以鄉鎮為危改責任主體具體負責,統一組織實施改造,解決鎮村、貧困戶資金墊付難問題,兜底解決無改造意愿貧困戶居住危房問題,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528戶。五是全面提升公共基礎設施水平,實施總投資3.1億元的農村公路網化工程,建設農村公路303公里;實施總投資8600萬元的農村節水灌溉工程,實現高效節水灌溉面積8.32萬畝;投資近2000萬元,對全縣393個村級活動場所進行升級改造;投資142.8萬元,新建農家書屋178家,為貧困村購置圖書10.6萬冊;推進農村學?!叭娓谋 保顿Y4.21億元,全面改善農村教學條件。
(3)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我縣牢牢把握基層組織建設這一保障,突出抓好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一方面,著力提高農村黨支部的組織力,突出政治功能,構建了黨支部領導、議事會協商、村委會執行、理事會落實、監事會監督、網格化管理的“支部統領、主體分工”的村級治理體系。在此基礎上,推進農村黨支部領辦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截止目前,全縣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達到98個,部分貧困群眾實現了“土地變股權、農民當股東、有地不種地、收益靠分紅”。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第一書記”抓黨建、抓扶貧、抓發展的綜合作用,除省派第一書記、市派第一書記包省定重點貧困村外,又選派駐村工作隊隊員、縣直部門及下屬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幫扶省定貧困村和脫貧任務較重的村莊,把黨建與扶貧工作有機結合,實現相互帶動、相互促進。
2、脫貧攻堅存在的主要問題
(1)脫貧的成果不夠穩固。農民整體富裕程度不高,脫貧基礎比較脆弱。醫療、教育、安全住房保障的層次還比較低。全縣享受政策的5609人中,“老病殘”占到了75%,部分群眾脫貧后的生活還不寬裕,有些還處在“近貧”邊沿,因災、因病極易致貧返貧。
(2)幫扶的實效性有待提升。個別幫扶責任人對幫包貧困戶聯系少,對貧困戶家中情況了解不清楚,對貧困戶的幫扶需求了解不夠深入,未能有效幫助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3、意見建議
(1)堅持開發性與保障性扶貧并舉并重。全面推行村級扶貧專崗,為“老病殘”特困群體提供深度化、個性化服務,提升生活質量。建立完善農村危房改造應急救助機制,按照即時發現、即時救助的要求,將其列為應急救助對象,實施動態管理。深入開展健康扶貧,確保貧困人口個人負擔醫療費用低于醫療總費用的10%。扎實做好教育扶貧,全面推行教育扶貧“三幫一”,確保上學一個不漏、完成學業一個不少。強化政策兜底,確保農村低保標準始終高于動態調整的省定扶貧標準,把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做到應保盡保。
(2)構建穩定幫扶大扶貧格局。嚴格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持續開展幫扶責任人每月一主題活動,解決貧困群眾實際難題。全面深入推進與招遠市扶貧協作,突出人才交流、勞務協作、社會合作、民生事業等重點,找準協作的切入點和結合點,確保扶貧協作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取得新突破。繼續開展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強化問題整改,確保各類問題全面整改、徹底整改、不留鍋底。
(作者單位:253300 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扶貧開發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