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怒 李紅
近年來,余慶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決策部署,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三變”改革融合發展,助力脫貧攻堅,促進農民增收。自改革工作啟動以來,有試點村40個,占行政村總數的57.1%,其中未脫貧貧困村1個,覆蓋率100%。
一、取得的成效
1、土地確權成效明顯。我縣土地確權影像圖比例為山區1:1000、城區1:500,實現了數字正射影像圖高清化,應用于各項規劃設計。目前已用于城鎮建設、農業產業、旅游等,甚至用于征地和土地流轉。
2、盤活了農村資源資產。一些城鎮所在地的村或社區,圍繞農村集體資產的盤活運用,依托區位優勢建設經營性集體資產,開展經營活動增加收入。截止目前,全縣清理核實資金總額22263.27萬元,其中:經營性資產12204.46萬元;農村集體土地總面積195.66萬畝。位于縣城所在地的子營和梓桐兩個社區,分別修建了農貿市場,年集體收入達幾十萬元。
3、實現了農民收入多元化。以密切與農民利益聯結為核心,以助農增收為工作著力點,在增加農民經營性等收入的基礎上,還創造性地增加了農民財產性收入,實現了農民收入多元化。紅渡村依托紅渡梯田景區和紅色旅游等資源,采取“村股份經濟合作社+N”的模式,建立旅居農家項目,實現農民、集體“雙贏”目標;構皮灘村利用豐富的水資源,修建了木葉灘小型水電站,增加村集體收入。
4、促成了村集體經濟增長機制長效化。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農民成員可以按份享有集體資產,集聚村民分散資金,變資金為資本,實現組團規模投資,使集體經濟增長機制長效化。沙堆村通過融合生豬裂變項目,入股與溫氏集團合作,建規模養殖小區,可實現年集體經濟收入45萬元。
二、主要做法
1、強化組織領導,確保任務上有落實。為確保農村改革工作的全面推進,成立了以書記、縣長為雙組長,政府分管副縣長為副組長,相關單位負責人及鄉鎮書記為成員的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推進全縣農村改革。下設辦公室,明確了5名干部具體負責日常工作,確保有序推進。
2、強化動員部署,確保認識上有提升。縣及鄉鎮、村組織召開了農村改革工作動員會和推進會,認真貫徹落實好、抓好改革任務。據統計:結合脫貧攻堅工作,各級組織召開動員會、院壩會1000余次,有效提升了干部群眾對農村改革工作的認識和參與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強化頂層設計,確保政策上有遵循。先后出臺了農村改革的實施意見、方案和年度工作要點,明確了全面推進農村改革的意義、任務等,突出把集體“三資”清理、成員界定、資產折股量化、建立股權合作等作為重點任務,通過改革逐步建立歸屬明確、權能完整的集體產權管理機制。
4、強化基礎工作,確保改革上有支撐。一是做好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農村土地確權成果已通過縣級自查、市級核查和省級驗收,測繪面積69.85萬畝,頒發證書98%;累計完成集體林地確權120.54萬畝、房屋和宅基地確權406宗、水利工程確權6314份。二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現代農業園區30個,引進溫氏、苗夫等6家龍頭企業,培育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73個、家庭農場152家。三是打造特色產業基地。結合全縣產業結構調整,按照“一鎮一特、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理念和“63211”產業布局,穩定種植蔬菜14.3萬畝、食用菌800萬棒、果園6.2萬畝。
5、強化探索創新,確保路經上有拓展。探索農村“三變”改革模式,采取“配股合營”(自由配股、靶向配股、全民配股)方式,實現承包地經營權、林地使用權和集體產權等的合理流動,有效解決了以家庭聯產承包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對農村各類資產統籌不足的問題;也解決了農戶無項目、資金和銷路的問題,改變以往農戶單打獨斗的格局,增加經濟收入。全縣建立70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有45家農業經營主體參與農村“三變”改革。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部分村(居)不敢不愿直面改革,權力和利益分配受到損傷。在城郊結合部的村(居)集體資產相對較多,如紅軍、子營等社區的資產都在600萬元以上。在工作推進中,這些地方暴露出不愿將改革進行到底的顧慮思想,對一些可量化的資產不愿全面清理,擬通過設立部分集體股的方式應對農村改革,導致改革不全面、不深入、不徹底。
2、多數村受自然條件等因素限制仍缺乏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大部分村集體經濟實力薄弱,特別是貧困村集體資源性資產少,有的甚至無經營性資產,改革工作啟動難。加上土地流轉成本高,沒有好的產業項目支撐,缺少承接經營主體,規模效應差。
3、支持改革的相關配套政策不夠具體,可操作性差。村級大部分資源性資產都屬于集體土地類財產,在抵押、擔保上,金融部門雖然出臺了農村土地承包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的意見,但在實際工作中可操作性不強,意義不大。因此,基層銀行不敢操作,導致集體資產抵押、擔保難。
四、對策建議
1、強化宣傳培訓抓改革。通過對農村干部的培訓與指導,組織召開院壩會、印發資料等形式,向農民宣傳改革的內容,加快推進“三權”促“三變”。
2、強化項目整合抓改革。整合農業、扶貧、美麗鄉村等項目進行集中投入,出臺項目傾斜政策,在主體培育、品牌創建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逐步完善用地、用工、稅收、幫扶等方面的措施,持續推進余慶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3、強化平臺建設抓改革。搭建集體經濟經營平臺、資產交易平臺和融資平臺,支持農村土地經營權放活經營和幫助解決農業經濟組織融資難的問題。
4、強化探索創新抓改革。我縣對農村土地有償退出,以及死亡絕戶、享受財政供養人員等,按程序合法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時機不夠成熟,集體經濟實力不允許,還需進一步探索完善。
(作者單位:1.564499 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農業農村局;2.564408 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構皮灘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