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春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有力的推動了農村經濟管理體系改革。當前,原有的農業經濟管理方式已經不適應新時代需要,應當把農業經濟與市場結合,激發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推動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的有效創新,解決傳統農業經濟模式遺留的問題,達到促進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目標。
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理念,鄉村振興是長期性的歷史任務,只有進一步提高農業經濟的管理水平,才能推動鄉村振興計劃的深入實施。當前需要根據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新形勢對農業經濟管理方式提出新要求,抓住鄉村振興的歷史機遇,推動農業經濟現代化,完善農業經濟的基礎設施,在優化發展體系的基礎上走出農業經濟創新綠色發展的新道路。
一、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1、經濟管理體制落后
農業經濟管理體制落后是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一些地區雖然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速度較快,但是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方式難以有效的應對新的農業經濟發展需要。目前有些地區的農業經濟規模相對較小,農業經濟未能在規模化的理念下持續發展,農業種植仍處在小農經濟的模式下,農業機械化水平較低、農業經濟缺乏支柱產業、規模化龍頭企業發展不足。而且,有些地區的農業人口流失嚴重,農村地區缺乏必要的勞動力,農村勞動力普遍的選擇到城市務工,農業經濟發展缺乏必要的管理人才,現有從事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嚴重不足。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的基礎相對落后,農業經濟的發展質量不中產,農業經濟還處在相對低端的水平。
2、基礎設施較為落后
農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業基礎設施的支持,在我國大力推動城鎮化當下,一些地區的農業經濟缺少必要的農業基礎設施,現有的農業基礎設施設備的質量較低,不少地區缺乏發展高新技術農業的必要設施條件。
3、管理理念相對落后
農業經濟管理的主要問題在于使用傳統的管理方式應對新的競爭形勢。國家雖然出臺了保障農業經濟的政策法規,但是有些地區的農業經濟不能更好的面臨市場競爭,競爭對政策法規的正確認識,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未能主動的淘汰落后產能,不能以創新性的思維投入到農業經濟管理活動當中,未能針對市場需要優化農業產品市場,無法更好的適應國內外新的競爭形勢。
4、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低是限制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當前部分地區采用的是保守的農業生產方式,農業經濟管理方式不滿足現代化農業建設需要,信息化時代傳統的農業技術未能得到科學化的應用,農業經濟未能在互聯網環境下得到快速、智能和高效發展,傳統的農業經濟模式不得利于達到規模化生產經營要求,一些地區還未能結合信息化的時代特征創新農業經濟管理方式。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改進方法
1、規范農業經濟管理體系
規范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可以提高農業經濟的效率,促進農業經濟快速發展,保證國家提出的農業經濟發展戰略的有效落實。應當立足于鄉村振興理念,根據鄉村的實際情況建立規范化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優化生產管理制度,創新農業生產管理手段,合理的組織開展農業生產活動,減少粗放式的農業生產行為,把環保、高效、高產、優質等理念融入到農業經濟管理體系。
2、促進農業科技創新
農業科技水平直接關系到農業經濟的發展質量,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可以進一步優化農業經濟的結構,提升農業經濟發展質量,促進農業經濟加快轉型。首先,應當發揮政府在提升農業經濟質量方面的作用,進一步把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放在首位,構建完善的農業基礎設施體系,圍繞著農業科技創新提供必要的基礎條件,例如,增加農業科技產業園建設項目的實施,完善農業科技研發需要的水力、電力等基礎設施,進行農機道路與農機配電輸電線路的建設等。加大先進農業設備的引進工作,逐步的依靠先進的技術設備有效提高農產品的生產效率。
3、加大管理團隊建設
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關鍵在于促進優質的管理團隊,注重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平。管理人員應當認識到其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強化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自我提升意識,引導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積極的投入到各種農業經濟管理培訓活動當中。
4、加快開展信息化管理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是農業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要求,也是當前農業經濟管理改革的重點任務。只有充分的進行農業經濟信息整合,才能提高農業經濟的整體發展效率。應當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組建專業的農業經濟管理系統,將收集與分析農業經濟管理信息放在統一的平臺上進行。
總而言之,農業經濟管應當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基于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戰略構建完善的經濟運行管理體系。重點處理好管理體制傳統,科技創新不足與管理人才落后的問題。加大農業科技的投入力度,基于新型農業科技項目推動農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把握農業經濟發展的新機遇,根據市場的需要推動農業經濟的信息化發展,實現現代科技與農業經濟的深度有效結合,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作者單位:437000湖北省咸寧市衛國拆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