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媛
近年來,各地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把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聚焦“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聚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各地發展各具特色、各有所長,在某些方面趟出了路子、作出了示范,但在實際工作推進中存著很多問題和難點,在此予以探究:
1、鄉村產業振興方面
①農業產業結構不夠優化
很多地區農產品供需結構不平衡,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種植比例不合理,仍以小麥、玉米等傳統糧食作物為主,名優新品優質農產品推廣難度大、種植少。
②農業集約化、規模化水平偏低
很多地區農戶戶均耕地不足6畝,土地碎片化、小農戶經營分散化,不利于機械化作業和標準化生產,且部分管理粗放,配套設施不完善,制約了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和應用。
③組織化、產業化程度較低
各地農民合作社發展蓬勃,入社率很高,但大部分合作社與農戶之間是松散型的合作關系或口頭合作關系,存在“重創建、輕規范”的問題,沒有聯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甚至出現了一些“空殼社”。
2、鄉村人才振興方面
①農業勞動力結構性矛盾突出,與發展現代農業不相適應
目前,農民老齡化、農業兼業化的趨勢愈發明顯,農村勞動力呈現出“三多三少”現象,即:女的多、男的少;老年人多、年輕人少;文化低的多、文化高的少。
②鄉賢回流難度較大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農村人才大量流向城市,農村創新創業環境、工資福利待遇、基礎設施、醫療衛生條件較差,農村人才更新速度緩慢,回流難度較大,影響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質量與效率。
③農村人力資本短缺,素質偏低、結構不合理
近年來,盡管各地出臺了一些招賢納士的政策,但農村新進人才仍很少,特別是本科以上農業科技人才和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人才隊伍薄弱,如缺少智慧農業方面人才、鄉村旅游創意設計規劃方面人才等。
3、鄉村文化振興方面
①文化服務手段單一,效果不佳
鄉村文化振興實施過程中存在工作手段陳舊、吸引力弱、效果不佳的問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個別偏遠村莊的文化服務硬件設施簡陋,居住人口少,且多為老年人,難以發揮應有的功效。
②基層文化人才不足,文藝骨干比較匱乏
很多地方村莊文化員大多數是村干部兼任,兼管工作多,真正從事宣傳文化活動的時間和精力十分有限。普遍缺乏文藝骨干,有一技之長又熱心文化事業的文化帶頭人更是一人難求,導致文化活動組織比較困難,群眾參與度不高、參與面過窄,存在著女多男少和中老年人多、青少年人少的現象。
③文化旅游發展遇到瓶頸
很多地方鄉村旅游文化目前產品單一、檔次偏低,大多是當地群眾自發建設經營,仍停留在吃“農家飯”、住“農家屋”、果蔬采摘的觀光采摘游層面上,產品檔次較低,缺乏文化品味,無法滿足游客個性化的服務需求,更沒有形成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
4、鄉村生態振興方面
①人居環境整治存在前治后亂的現象,環保意識淡薄
農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意識的淡薄是農村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環境惡化的內在原因。經過近幾年持續整治,農村村容村貌發生根本性改變,但由于長效機制不夠健全,加上群眾固有的生活習慣,往往是抓一抓就好轉,稍微一放松就反彈,對環境保護缺乏使命感和責任感。部分村干部和群眾對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認識不足,認為環境整治是村委的事、是保潔員的事,存在“干部干、群眾看”、“上熱下冷”的現象,部分村莊垃圾前清后倒、違章建筑前拆后建、生產生活廢棄物隨處傾倒、垃圾焚燒和污水亂排等行為屢禁不止。
②美麗鄉村建設缺少本地特色和人文內涵
由于前幾年建設的美麗鄉村,缺乏專業規劃,部分出現了盲目跟風,照搬照抄的現象。有的在建設過程中為了立竿見影,一味盲目粉刷,或外墻立面改造時,較多使用現代材質,舍土求洋,鄉風鄉貌留存不足,缺乏固有的特色和風韻。在鄉村綠化過程中只是一味種植綠化苗木,忽略本地適宜林種,建設效果與實際投入不成正比。
③農村基礎設施相對滯后
部分山區村基礎設施建設缺乏整體規劃,房屋修建、道路河道設施建設缺乏長遠的打算,建筑物排列無序,隨意修建房屋,畜牧圈舍與房屋相連。很多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剛剛起步,基礎十分薄弱,底數也不清楚,多數村莊沒有排污管網,更沒有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與處理設施,農村的生活污水隨意排放,有的順著自制的排水溝流到田地,造成污染。
5、鄉村組織振興方面
①部分村干部素質不適應鄉村振興要求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村莊空心化、農民老齡化趨勢明顯,一些村“少數人中選人”“無人可選”的問題比較突出,直接影響村干部新老交替和優化升級。有的村干部視野不寬、知識儲備不足,個別村執行落實“村干部坐班值班”“小微權力清單”“雙聯雙諾”等制度不到位,導致少數自我約束差的村干部懶政無為。
②鄉村治理體系還不夠健全、善治成效不明顯
有的村黨組織對群眾的教育引導不夠,缺乏道德的教化和法治的教育。有的發動群眾參與村莊治理不夠,基層民主協商的形式不夠豐富。有的村級事務管理不規范,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不到位,村務黨務財務公開不及時、不到位。
③農村黨員教育管理缺失
黨員管理難度增大。有的黨員長期在外務工,村黨組織很難掌握其現實表現,個別村召開發展黨員、換屆選舉等會議時,出現了人員召集難等情況。黨員教育方式方法單一。有的鎮村對黨員教育的內容缺乏針對性、互動性和吸引力,不能適應當前的新形勢,黨員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農村黨員教育資源不足,黨員學習內容以黨報黨刊、領導講話等為主,而農業技術、致富信息、創業知識等較少,授課人以鎮街干部、村干部為主,理論水平高、懂實用技術的人較少。
(作者單位:265100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