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紡織大學 湖北 武漢 430200)
目前,全球氣候變暖,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地球環境不容樂觀。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環境不容忽視。林業經濟本身就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林業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傳統的加工生產模式中降低破壞生態環境的成本,是發展林業低碳經濟的主要目標。“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構建生態文明的和諧社會,發展林業低碳經濟勢在必行。
“低碳經濟”最初是由英國政府在2003年提出的,當時英國已意識到能源安全與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威脅。在2010年,我國開始實施“低碳產業”的試點工作。“低碳經濟”是一種已降低高碳能源消耗的經濟發展模式,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共同和諧發展的雙贏發展模式。
隨著經濟與技術的發展,城鎮化水平越來越高,城市人口激增。在滿足必要的耕種面積與居住面積背景下,人類就會開始侵占自然資源,如對森林進行砍伐,以此擴大人類土地使用面積。另外,人口激增伴隨著人口密度過大,收入差距也逐步擴大,為了爭搶資源,人類開始“壓榨”森林來獲取農產品、土地等,從而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加之,國家政府對經濟結構的調整,必然也會對林業資源產生一定的影響。
雖然,目前我國對生態環境破壞行為有著嚴厲的法律制裁,對林業資源的破壞也頒布了相關法律,但是責任是否落實到位成了人類存在僥幸心理的漏洞。人類還未真正意識到林業資源對國民生活的重要性,人類還未全面形成環境保護意識。因此,法律層面的監管必須嚴格實施并不斷完善,用以支撐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同時要大力宣傳保護生態環境,當森林資源遭到破壞時如何實施補償,從而有效地促進林業綠色化、低碳化,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宗旨。
林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民群眾的生活,林業低碳經濟的發展應當受到廣大群眾的監督。然而,國民參與度不高嚴重影響林業經濟發展效率,導致林業發展停滯在表面,無法解決根本問題。政府應當著重提高國民的積極性與參與度,讓國民了解并意識到林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逐步提升我國林業資源的有效利用。
林業產業效益的提升離不開科技技術的優化。林業產業是潛力最大的市場,同時兼備綠色、品種豐富兩大優勢,林業產業發展希望就是技術創新。當下,我國林業產業已與互聯網等高新技術實現融合發展,并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呈現獨特魅力。一方面,需要不斷推動高新技術的發展,推動林業產業的高速發展;另一方面,實施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將高新技術應用到林業產業上,完善生產模式,優化低碳林業發展模式,實現產業轉型。另外,以地區現狀為基礎,加強地方政府重視,對地方林業區域進行充分調研,在此基礎上制定詳細的、可執行的、有效的林業低碳經濟發展規劃,促進地區林業經濟進一步發展。
生態旅游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有效載體和重要抓手,是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低碳經濟的最佳方式和重要途徑。當前,無論是從政策、產業,還是從學術研究層面來看,生態旅游發展都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實踐。隨著城市生活壓力加劇,人類對生態旅游的需求不斷擴大,實現林業低碳經濟的發展,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是有效途徑之一。在發展生態旅游時,打造以森林公園為核心,同時具備觀光、休閑度假功能的旅游中心,或者鼓勵地方農村開展個體經營,如農家樂、林家樂、農產品采摘等形式,以此帶動林業經濟的發展,持續研發符合林業低碳經濟的旅游產品,擴寬市場,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增強群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生物質是一類通過光合作用而形成的有機體,將太陽能以化學能的形式儲存在生物質中,目前在整個能源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能源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必需品,我國對生物質能源極為重視,林業由于物種繁多、資源生產力強,因此成為生物質能的主要來源。
在林業低碳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應當重視林業生物質能的開發,結合當地林業資源的實際情況,地方政府將投資重點放在該方面,充分遵循因地制宜原則,實現多元化發展,著重加強能源林的培育和開發。在研發技術方面,除了增大研發投入外,還可與已經在林業生物質能源方面發展較好的地區或國家加強聯系,開展企業單位之間的科技合作,借鑒先進經驗,建設一條符合地方區域特色的林業生物質能源發展道路。
為了充分調動林業主體、地方政府、企業單位三者的積極性,國家層面應當在助推林業低碳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完善相關財稅政策,有效推動林業資源在低碳發展模式下實現生產、消費過程。這個過程的實施,能夠使社會中的各層主體均參與到林業低碳經濟發展中來,在提高國民參與度的同時,為我國社會實現低碳經濟發展打下堅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