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錫琳,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
我國的事業單位屬于社會的公益性單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公有制的經營單位,與市場上的非公有制盈利性企業不同。但同時,事業單位并不是完全的公有制單位,它還要求單位擁有多種經濟形式并存,因此這樣的經濟管理模式能夠讓事業單位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形式。在事業單位的經濟管理模式改革中,保持公有制主體不變,進行多種經濟形式的優化和調整,從而更加穩定健康。
首先,事業單位內部的經營機制是獨立的,它的經營權和所有權要分離開,做到自主經營的可能。同時,事業單位的肩負起經營責任,對整個經營的機制和過程進行把控,對商品的質量和銷售負責,積極承擔相應的經營風險和危機并解決問題。另外,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的商業性在逐步加重,因此事業單位在經營機制上也要有所轉變,提高自主經營的商品性,當然,要保證事業單位的總體性質不變。經營機制能夠更加適應我國的市場經濟的變化和趨勢才能保證事業單位能夠不被市場淘汰。
事業單位由于是社會的服務性公益單位,它的經濟管理組織所管理的范圍就不局限于本單位的經濟情況,而是通過對自身單位的管理而擴大到整個行業和社會的經濟運營模式。而且秉持著事業單位的服務性質,在管理組織中,管理人員要重點對事業單位的經濟模式進行協調和服務,同時還要包括一定的監督。事業單位經濟的管理組織要協調各部門的經濟運行狀況以及產品商品的生產銷售情況,同時還要將事業單位的工作項目與其他行業進行交接和合作,在這其中起到協調和監督兩方面作用。因為事業單位的服務職能會影響到社會的文化、政治各方面的影響,因此經濟管理組織要保證事業單位能夠在一個較為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下生產經營。
人才是如今任何性質和類型的行業和企業都最核心的資源和競爭力。為了推動事業單位的經濟改革,更好地適應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運行,加快人才的培養和建設能夠為事業單位創造更多的改革動力和活力。因此,培訓事業單位人員就顯得非常重要,要做好長遠的規劃。首先,要建立好人員培訓的體系,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進行整理和劃分,有計劃地進行每個部門的培訓,并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和培訓方案;接著,要確定培訓的目標,事業單位是社會服務的公益性單位,因此對事業單位人員的培訓不僅要注重技能和工作能力的掌握,更要從思想層面拔高,提高他們的社會服務意識,將工作理念更好地融合在工作里面。最后,在培訓中要注意員工的差異性,根據實際情況對培訓計劃進行調整,以達到培訓的最佳效果。
事業單位一般涉及的部門和職責較多,每個部門所負責的事情和工作并不統一,考核的項目、要求、標準等也無法完全統一,否則不符合部門的具體情況,因此,很少有事業單位能夠建立一套完善的績效考核機制。然而,沒有相對完整的考核機制,很多事業單位的部門就不能按照程序和規定按時進行考核,大多數部門都需要自發組織,沒有規律,更沒有統一的指導,因此很多績效考核的過程有相當大的水分,考核的結果也缺乏公正性和有效性。同時,績效考核的項目也相對單一和固化,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因此很多考核標準不能反映員工的情況,也沒有相應的獎懲制度,績效考核成為一個工作內容和形式。
基于此,建立一套科學的、具有相應獎懲機制的績效考核體系就非常重要,該考核體系要根據每一個部門按照實際情況制定,制定的具體內容要由部門負責人和員工共同商定,確保考核內容能夠真正考核到員工的工作情況和素質。同時,考核內容和形式要多樣化,注重平時,不應該只是一段時間的考核,而是長期的跟蹤考核,充分體現員工的工作狀態;除此之外,還要對加入一定的獎懲措施,鼓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提升他們的獲得感,讓他們更加具有工作的動力。
如今的信息網絡建設已經相對成熟,想要提高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工作效率,就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設與經濟管理相結合。事業單位要建立健全一套符合自己需要的經濟管理信息系統平臺,設立多個欄目,并且及時錄入各單位和部門的經濟信息情況,讓各部門實現一定的信息共享,促進各部門的經濟情況交流和互動;同時,經濟管理部門要經營好該平臺,針對平臺中的每個版塊設立好內容以及相應的制度等,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操作,加強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及時掌握情況。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作為社會的公益性單位,其服務作用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和推進都非常重要。而經濟管理是事業單位的一個重要管理內容,其區別于一般企業的經濟性質在目前的市場中是需要改革和優化的,從而更好地促進事業單位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