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健 張月紅,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
1.1.1 中小企業的界定
中小企業的概念在2002年中小企業促進法發布后有了準確表述,同年也有國家機構公布了中小企業的劃分標準,其中多數行業會以人數、銷售情況、資產額等數量指標進行劃分。由于不同行業具有不同的特點,在界定的方法和內容上也有許多不同。
1.1.2 中小企業的特點
(1)企業規模小,組織較為精簡,能迅速決策
中小企業中職工人員數量較少,管理層級少,企業管理結構也趨于扁平。使用此管理結構的企業都具有決策速度快,決策效率高的特點。這樣的企業能夠靈活應對市場波動,對經營活動中出現的風險和危機做出迅速反應。
(2)企業經營狀況不穩定,融資信用情況不佳,較難取得銀行貸款
中小企業一般是處于企業生命的最初時期,企業的經濟效益狀況通常是很不穩定的,在利潤上體現為會有時高時低的情況出現。這將導致企業的信用評級很可能還不足以取得銀行貸款。但此時正是企業最需要資金以進行業務開拓和擴張的時候,這時企業就會轉而尋求融資成本更高的民間借貸。
1.2.1 財務杠桿的定義
財務杠桿,是由于企業資本中債務以及債務利息的存在而導致企業的實際資本收益大于利潤上漲幅度的一種杠桿效應。一般地,我們用財務杠桿系數來反映其影響程度。這個系數越大,說明此時企業財務杠桿的作用和影響越深。
1.2.2 財務杠桿的效應
財務杠桿效根據是否能給企業創造價值,可以分為積極的效應和消極的效應。其中,積極的效應表現在當企業的利潤呈現增長態勢時,企業的權益性資本收益將以更高的速度增長,為企業帶來財務利益;消極的效應表現在當企業利潤下降時,其收益也將以更快的速度下降,這部分效應也被稱為企業面臨的的財務風險。
由于中小企業事業尚在起步階段,由于向銀行貸款需要較好的信用情況,而中小企業一般難以滿足銀行借貸所需的較嚴苛的條件,它們最主要的資金來源大部分是權益性投資,企業的債務資本占比會相對較少。債務資本占比較少導致的結果就是財務杠桿系數較小,企業運用財務杠桿給企業帶來的收益很少甚至為零。
一些中小企業為了擴張其業務版圖需要進行大量融資,可能會向銀行舉債,或是進行利息較高民間借款,通過借債行為形成負債經營。雖然債務資本的存在為企業帶來了較大的財務杠桿效應,然而同時也帶來了高財務風險,企業償還負債的壓力將會增大。一旦企業的息稅前利潤下降,企業會被財務杠桿的消極效應所拖累,從而面臨資金緊張的局面。
中小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會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 影響因素有外部的也有內部的。其中,外部因素包括所處的環境(政治法律等環境)、市場響應等, 內部因素包括企業組織結構、經營者對風險持有的態度等。不同因素的作用會使企業的資本結構決策產生變化,導致財務杠桿效應的不穩定性。
企業在設定負債比例時,需要把握適度原則。根據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行業環境以及企業本身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做好融資計劃,在不斷的探索中找到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負債規模和債務比例,才能更好地發揮財務杠桿的積極效應,為企業帶來切實的利益。企業應當合理負債,而且在適宜的時點進行舉債,如在經營過程中持續盈利,能夠保證企業具有一定的償債能力后再進行舉債。
企業通過進行財務與現金流的匹配,可保證企業財務狀況的安全性,并有效地提升企業財務資金的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使得企業免于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機。例如:盈利情況較好的企業通過提高資產周轉率,能夠更好地獲得和利用留存收益,減輕償還債務的壓力;而經營不善的企業如果承擔過多負債,在遭遇市場波動的時候將會有可能無法滿足經營過程中的資金需求,從而面臨巨大的財務風險。財務與現金流匹配的做法是讓企業實現安全經營和持續發展的重要方法。
隨著企業規模的發展和經濟實力的壯大,會需要更多的資金來進行經營和投資等活動,負債率和負債規模也會逐漸增大,對于財務風險的控制要求更健全的風險管理機制。在利用負債所產生的財務杠桿的積極效應的同時,還需要考慮其負面作用,規避和控制其帶來的財務風險。由于風險與收益往往是并存的,風險高的投資往往更可能帶來高的回報,這時就需要企業進行風險管理,慎重權衡后做出判斷。
企業的管理和決策是由經營管理者決定的,任命具有戰略眼光的管理人員,能夠更有效地利用財務杠桿為企業制造更大的效益,同時考慮財務中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以此及時調整經營決策和融資決策,保證企業的穩定運營,為企業實現更多的盈利和更好的發展提供巨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