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思慧,湖北經濟學院
浮動抵押制度的相關表述,即根據《物權法》第181條、第189條和第196條的相關規定,“經當事人書面協議,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可用現有的以及將有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抵押”。
動產浮動抵押有三大特點:第一,在動產浮動抵押標的物存續期間,抵押人仍然享有在正常經營中對標的物的處分權;第二,在所擔保的主債務履行期屆滿時或當事人約定的情形出現時,抵押物才結晶,即在此之前,動產浮動抵押的標的物范圍不確定;第三,抵押權人無追及權利。
1.2.1 擴大抵押財產范圍,提高抵押效率
站在抵押人的角度看,當農村企業需要大量融資助推轉型升級時,往往受制于農村大背景一時難以找到現有的符合法律規定又得金融機構青睞的抵押物,此時以未來將有的財產設定動產浮動抵押不僅會大大擴大抵押財產范圍,也會提高設定抵押的效率,因為抵押財產在擔保期間的轉入轉出無需辦理變更登記。
1.2.2 為債權實現提供安全保障
站在抵押權人的角度,動產浮動抵押的標的物范圍之廣,有效避免了抵押權人過于依賴某一固定抵押財產的風險,實際上為債權人實現債權提供了安全保障。
動產浮動抵押的上述優越性以及農村企業利用浮動抵押融資的特殊優勢使得《物權法》頒布后,農村地區的動產擔保的創新品種日益增多,給農村金融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但同時,農村地區浮動抵押擔保給銀行帶來的風險也依舊偏高。
2.1.1 抵押物難以跟蹤管理
浮動抵押標的物浮動的特點,使得銀行等金融機構難以對抵押物進行跟蹤管理。銀行信用部門要對抵押物進行管理,就必須對處在不斷變化中的抵押物的價值實時進行動態評估,了解企業作為擔保物的農產品的出入庫狀況,而這大大增加了銀行貸后檢查的工作量。
2.1.2 實現抵押權的變現風險大
相較于不動產,動產尤其是農民和農村企業用以抵押擔保的農產品,價值波動更大,更具有不確定性。以農產品設定浮動抵押后,一旦抵押人經營不善,面臨無法償還到期債務或是破產倒閉,其農產品價格也勢必下跌,導致抵押權的變現風險激增。
在實務中,對于是否支付合理價款并取得抵押財產往往比較容易判斷,但對于是否是在正常經營活動中取得卻難以界定。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對“正常經營活動”一般作如下解釋,即只要抵押人不是為結束營業而是以促進生產經營為目的的處置都可以被視為正常經營活動。但《物權法》本身和相關司法解釋均未對此給出具體標準,法律上的空白給抵押人提供了濫用自由處分權的空間,也給抵押權人帶來資金難以收回的風險。
2.3.1 登記程序繁瑣不便
目前,我國浮動抵押的法律障礙首先體現在抵押登記機關不統一、登記收費不規范等諸多方面。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動產浮動抵押的登記機構極為混亂,共分布在9個部門,而這其中又以涉及農村浮動抵押擔保的登記部門為多,有7 個。而各個登記部門相互之間甚至同一部門各地區之間又互獨立,登記程序的不便降低了交易效率,增加了申請人的負擔,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浮動抵押制度的推廣。
2.3.2 法定擔保順序較為靠后
根據我國現行制度的規定,各種不同擔保的優先順序為,留置權最為優先,其次經登記的抵押權優先于質權,質權又優先于未經登記的抵押權,而浮動抵押更是劣后于未經登記的固定抵押,也就是說設定浮動抵押擔保的債權僅排在無擔保債權之前。不難發現,浮動抵押的法定擔保順序較為靠后。上述浮動抵押法律優先效力不強的原因,也影響到我國浮動抵押制度在實踐中開展的積極性。
2.4.1 缺乏信用評估體系以及外部獨立監督機制
我國信用評估體系建設起步較晚,發展較為滯后,與西方信用管理存在較大差距,尤其在農村金融和農村企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還有待加強。不僅如此,浮動抵押的標的物在結晶以前處在不斷變化之中,這使得抵押權人為保證抵押物的安全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與財力以監督抵押物,而銀行等金融機構受到專業與人力資源的限制,往往無法做到以上兩點。
上述浮動抵押擔保的風險直接導致了銀行等金融機構辦理浮動抵押貸款的積極性不高,進而使得從金融創新的角度解決農村金融融資難問題的實踐效果欠佳。對此,筆者從四個方面提出銀行和有關機構防范浮動抵押風險的建議,從而推動浮動抵押擔保創新,以解決廣大農村地區企業在自身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農村金融融資困境。
3.1.1 增設限制性條款、完善抵押合同
針對在動產浮動抵押標的物存續期間,抵押人仍然享有在正常經營中對標的物的處分權這一特點,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在貸款合同中預先增設限制性條款,完善抵押合同,以保證貸款安全。例如,銀行可以在貸款合同中約定,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享有對抵押物的處分權,但在因正常經營活動而導致抵押物價值下降達到一定程度時,企業應當在合理期限內追加適當擔保,或者提前清償部分債務直到作為抵押物的農產品市場價值超過尚未清償的債務。
3.2.1 選擇貸款人
在對農民或農村企業等貸款申請人進行挑選時,銀行金融機構應當先對其進行信用評估,綜合評價所有貸款申請人的還款意愿及能力。只有那些信用高、經營前景好的農民或農村企業,才可能成為銀行的優質客戶,才可能保證銀行的貸款安全,進而通過提供浮動抵押貸款服務賺取利潤。
3.2.2 選擇貸款人提供的可接受的抵押物
在一般的動產固定抵押中,市場需求、是否便于保管、價格波動幅度是商業銀行通常需要考慮的要素。同樣,農村金融中的浮動抵押貸款也應盡量接受那些市場供不應求、便于日常管理、價格相對穩定的農產品或農作物作為抵押物。此外,對初級農產品和經過加工的產品,應當采取不同的評估方法。
3.3.1 建立信用評級機制
提高農村企業融資可信賴度可以從建立信用評級機制入手。對待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農村企業,采用統一的城鎮制造型企業等經典模型進行信用評級未免有失偏頗,應當將這些企業與普通城鎮企業區分開來并進一步細分,再對同一等級、同一分類的企業建立相同的評級機制。
3.3.2 加強對抵押物的監管
商業銀行可以在開戶行設立專門賬戶,要求抵押人將處分農產品所得價款及其孳息存入該賬戶,方便抵押人對抵押物的監管。
3.4.1 擴大浮動抵押的客體范圍
相較西方國家而言,我國有關法律將浮動抵押的客體范圍明顯縮小了。如果要破除農村金融實踐中大多數企業在自身發展時所面臨的融資困境,進行擴大浮動抵押的客體范圍的司法嘗試和金融創新是十分必要的。如將應收賬款納入動產浮動抵押的客體范圍,應收賬款是保障企業現金流不致斷裂的渠道之一,而大宗農產品交易使得農村企業報表賬戶上往往存在大額應收賬款,如要求企業不得處分則對企業顯失公平。而在浮動抵押條件下,既不影響企業在正常經營中處分應收賬款的權利,又使得擔保權人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還擴大了浮動抵押的客體范圍,可謂一舉多得。
3.4.2 多種擔保方式相結合
實務中,銀行金融機構可以采用浮動抵押與其他擔保方式相結合來降低貸款清償風險,確保擔保債權的安全系數。首先,可以將浮動抵押與最高額抵押相結合,確定合適的擔保率,根據設定浮動抵押的動產與所確定的擔保率調整債權;此外還可以要求抵押人尋找適當的企業或第三方提供反擔保,嘗試進行打造聯保貸款模式等金融創新。
對于銀行金融機構難以實現抵押權的問題,一方面應盡量簡化司法程序,提高抵押實現效率,全力推動自力救助成為浮動抵押權的實現途徑;另一方面可以嘗試由政府設立抵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如由財政牽頭成立風險補償基金,從而提高銀行創新抵押貸款方式的積極性并激活浮動抵押貸款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