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宇航,西北工業大學
人民幣作為我國合法流通的貨幣,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遠遠比不上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同時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競爭力薄弱,所以,加快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是全世界都關注的問題。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一個絕佳的發展機會。伴隨“一帶一路”各國貿易合作的加強,亞投行的設立,中國在“一帶一路”是經濟實力排名第一的國家,怎樣抓住機會在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的同時保持各國經濟穩定以及促進“一帶一路”各國的經濟發展,這已經是促進“一帶一路”戰略發展重中之重的內容。目前,“一帶一路”還處于初級階段,存在許多問題,在很多方面都有待進一步完善,我們應堅持鼓勵創新與完善發展并舉,對“一帶一路”戰略進行更加完善的規劃并付諸實施,以增進人民幣國際化速度,推動我國政治經濟實力飛速增長,擴大我國國際影響力。
首先,政府應當認識到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會對人民幣國際化有巨大助益,低成本高效率的人民幣交易體系的建成必須借助優良的金融市場和健全的金融體制的幫助。政府應當充分利用宏觀手段提升人民幣在離岸市場中的活躍度,給予境外持幣人充足的信心,擴展人民幣結算功能的覆蓋面。其次,可以通過建立健全以人民幣為核心計價,支付和結算貨幣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來促進人民幣計價功能的形成。人民幣若是能夠擁有大宗商品定價貨幣的角色,將會極大程度提升其國際流動性和世界的認可度。可以鼓勵上海自貿區或相鄰人民幣離岸市場的中國企業發展大宗商品期貨業務,以此推進人民幣計價功能的形成。
“一帶一路”不但為中國經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為沿途國家開展國際經貿合作提供了便利,中國應當盡力同“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建立友好貿易關系,共同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來消除人民幣區域化過程中受到的政策阻礙,確保各國投資者能夠暢通無阻地對“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的核心基礎設施開展投資活動。不斷增進與沿線經濟體的貿易聯系度,并根據實際情況與各經濟體簽訂不同類型的人民幣清算投資協議,進一步延展人民幣估值范疇,健全人民幣結算體系。一方面,中國應當通過與相鄰國家的貿易收支往來和人民幣投融資模式來盡可能地開拓人民幣清算新路徑。利用創新理念提升生產力,構建完善的跨境人民幣支出回流循環體系,滿足沿線經濟體人民幣使用需求。另一方面,跨境人民幣支付體系應當盡早建立健全,以此降低人民幣結算過程中遭遇風險的可能性,繼續落實“一帶一路”政策增強人民幣國際影響力。
從國際金融發展歷程中可以看出,金融風險與貨幣可兌換性存在一定聯系,在貨幣可兌換性提升之時,金融風險也隨著加大。因此,我國提升人民幣國際影響力時需要從美元,歐元等世界貨幣發展經驗中吸取教訓,取長補短,合理把控人民幣可兌換性,既不對“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人民幣區域化造成阻礙,同時也減弱沿線經濟體金融市場變動給我國帶來的不利影響。
中國政府應當制定相關政策來降低境外投資者獲取人民幣計價資產的成本,進而擴大人民幣投融資規模。還可以通過在新海上絲綢之路沿途國家和區域發行各類人民幣金融產品來籌集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資金,或多或少的展現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所能發揮的作用。與此同時,專門負責境外人民幣清算等相關業務的機構應當在各個國家建立起來,填補當前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存在的漏洞,使其能夠高效率的處理人民幣登記,托管等業務。借助上海自貿區或是香港離岸金融中心的國際影響力來增加人民幣境外交易次數和交易深度,大力發揮亞洲基礎設施銀行等中國掌控度較高的金融機構的作用,發行人民幣債券等其它人民幣計價金融產品來增加國際金融市場內人民幣計價產品的份額,使人民幣的應用范疇得到一定程度拓展。
“一帶一路”戰略自推出以來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是我國走出去的重要一環,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這兩者相互支撐,相輔相成。本文對“一帶一路”下人民幣國際化的探究,基于人民幣國際化相關理論,對當前人民幣國際化現狀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發現阻礙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問題,對“一帶一路”政策背景下的人民幣國際化影響進行SWOT分析,從而發現在其過程中存在的劣勢以及帶來的風險及威脅,然后針對問題,從促進沿線國家貿易人民幣結算、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貨幣金融合作、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運行、加快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和基礎設施建設四個方面提出了“一帶一路”下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