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強,冀中能源機械裝備集團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員工隊伍,員工思想的問題影響著企業的穩定與發展。員工是企業中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要素,不能將其等同于生產資料或經營成本,管理過程中一旦喪失了柔性,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就會朝著不利于企業穩定的方向發展。產生歸屬感降低、忠誠度薄弱、工作態度消極等。尤其在“互聯網經濟”“經濟新常態”等新時代外部環境的背景下,不斷顛覆原來企業與員工的關系;另一方面,員工更主張個性張揚、以自我為中心,個體對組織的依賴性越來越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更加需要堅定自信、鼓舞斗志,更加需要同心同德、團結奮斗。因此,做好新時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呼吁“新智慧”,需要更新企業員工思想觀念,探索和創新各種手段和方法。
首先,統一基層管理者思想,在基層管理者中形成思想共識,將以往“自上而下”的治理方式,轉變為“自下而上”,全員參與、發揮自我能動性的管理過程。其次,基層管理者轉變為“管事理人”。“管事”就是關注目標的實現及其過程,考核、分配等;“理人”則更多關注員工,發現工作、生活中的困難,讓員工有“家”的體驗。管理者不再是命令指揮者,而是問題的發現者、員工能力的提升者和工作推進的支持者。
首先,建立信息即時反饋渠道,架構起治理層面與員工之間的平行交流之道。經常與員工直接對話。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思維,對待任何事的看法和見解也存在著差異,不能一概而論,要及時開通熱線和郵箱、設立接待日、每月下基層座談走訪等渠道,建立與基層一線的多種互通,了解員工的反映與要求,鼓勵員工積極對各項管理活動提出意見和建議。對具有切實可操作性的建議,逐步予以鼓勵、推廣,使員工發揚主人翁精神,成為企業的監督員、管理員。其次,讓員工主動參與管理,讓企業的發展與自身切身利益緊密關聯。及時發布諸如公司目標實施情況、經營狀況及員工的工資福利政策等綜合信息,激發員工的參與熱情,了解員工在想什么,使企業與員工達到互相理解、默契配合,形成愉悅的工作氛圍。通過提升全員感知度,強化組織文化的認同度,使企業的核心理念能內化為每一個成員的價值觀,讓每一位員工的工作被企業認同,以此提升員工的成就感,觸發內在動機,滿足主導需求,激發內在潛力。
就是以員工為中心,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資源,一切工作圍繞著員工轉,把工作場所變成一個溫暖友好、充滿愉快的地方,幫助企業創造出更加關愛員工、更具有創造性、更加有趣的工作環境。推動工作的力量,由自上而下的壓力,變為上下互動的合力。強化“親情文化”,通過“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建立員工跟蹤服務機制,積極為班組員工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班組、做到現場,做到“三必訪”、“三必談”(即:員工生病、住院、紅白喜事,相關領導、班組長必須家訪,幫助解決問題;員工思想情緒波動、崗位變動、受到獎懲,相關領導、班組長必須與員工談心)。
陽光心態塑造,我們在企業思想工作中運用得較少,但它對和諧企業創建和員工個人的發展很有意義。一要培養員工積極的人生態度。不同的心態導致不同的人生,人生態度決定成敗,積極的人生態度是重要能力之一,積極的人生態度是獲得尊重和快樂的最好途徑,調整心態是克服厭倦的首選之策。任何一種工作做久了都會令人心生厭倦。其實,問題也許并非出在工作本身上,而只是人的心理作用。要引導員工在工作中,永遠都不要忘記隨時調整心態,因為工作的突破取決于人自身的突破。 二要引導員工不斷反省自己。說別人不好就是說自己,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要經常從“素質基礎、品質基礎、行為基礎、效果基礎”幾個方面來衡量自己、反省自己。“美人所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三要培養員工內心和諧的能力。幸福,除了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外,更重要的是“內心和諧”。就是古人說的“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知足常樂”。干應該干的,得應該得的,走應該走的路。如此才能快樂和幸福。
相比道理和故事,人們更愿意聽故事,富含哲理、道理、啟示的故事,對于改變一個人的觀念、思想,能起到比說教更好的作用。毛澤東主席就是善用故事引導大眾的領袖。激發人民的革命精神,他講白求恩、董存瑞、雷鋒、愚公移山的故事;激勵各級干部艱苦奮斗、戒驕戒躁、前車之鑒,他講石達開、項羽、李自成的故事。日常思想工作中,善于把講故事運用到工作中,才能積極化解抱怨、疏通思想、開啟智慧。可以通過開展“講故事、說管理、促發展”活動,全員參與,思考管理提升的問題。也可以開展講故事激活力,促進擔當責任。
運用企業文化理論,開展班站文化建設,讓員工自動自發地工作,如溫馨互動共建家、凝心聚力共興家、精細管理共持家;運用組織行為學原理,研究員工情緒、士氣與勞動生產率辯證關系;運用統計學知識,對員工思想動態進行科學預測;利用心理學原理,解決員工思想問題、進行心理咨詢,讓員工心情舒暢地工作;實施危機管理,讓員工帶著適當的壓力工作,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實施情感管理,讓員工心甘情愿地工作。
內部晉升讓員工實現更高價值,將大力提高內在思想和工作動力。以索尼董事長盛田昭夫的故事作為例子:聚餐中盛田昭夫聽一個工作在底層中的年輕員工抱怨,認為他的上級從不支持自己的創新和發明,自己的建議也被視為“有野心”,對自己放棄待遇優厚的公司來到索尼工作非常后悔。盛田昭夫意識到企業未能給有能力的員工更好的晉升渠道,因此在企業人事制度上做出了改革。通過“晉升廣告”的方式,讓一些更愿意上進、激發聰明才智的員工可以繞過上司,直接應聘更高的職位,并規定員工職位可以每隔兩年調換一次,由此實現了企業內部員工的有效流動,各自在中意的崗位上發揮出更大的潛力。這個案例說明,員工思想的問題,不僅僅是薪酬、福利等,他們需要被尊重,他們也愿意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拿出辦法、打造平臺、充分激勵,對做好員工思想工作有很好的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