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娜,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
早在20紀末期,專題教學法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領域就得到應用,但是此時的應用沒有十分廣泛,直到21世紀后,高校進行教學改革,使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簡稱:原理課)得到良好發展,尤其是在理論課的課時出現壓縮現象之后,這就需要在原理課的教學方法中進行一定地整合和調節,而專題教學方法的優勢及能夠凸顯出來,提升了原理課的教學質量,如今已經是高校中推廣、使用的有效方法能促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的實際應用研究。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基本理論、基本范疇,是其立場、觀點和方法的理論表達。這些基本原理和范疇是人類社會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概括。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是絕對和相對、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統一,是理論與實踐、科學性與階級性的高度結合。這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精髓。馬克思主義是完整的科學體系,也是發展的理論。馬克思主義不論對社會實踐,還是對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首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帶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科帶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帶動“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帶動“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用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學科帶動“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其次,要求研究生導師必須承擔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將最新的科研成果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發揮學科帶頭人作用,發表高水平理論研究文章。最后,探索形成“動車組”式專題研究教學法。推進“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相統一、專題教學與保持課程體系完整性相統一、理論和實踐相統一,實現教師科研教學與學生學習研究相融合,從而提升教學實效性。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貫穿到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過程中,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學理支撐,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效果。一方面,發揮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學科建設中的方向引領作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應關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大學生思想中的困惑和關心關注的問題,并將這些問題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重點問題,以此為抓手開展學術研究,凝練學科方向。另一方面,將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積極轉化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處理人際關系? 作為一名大學生怎樣平衡理想與現實的關系? 如果我國不堅持目前的基本經濟制度,會出現什么樣的局面? 等等。我們對這些問題進行了任務分解,分別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四門課程來承擔相關問題的解答任務,并挑選骨干教師錄制 20 分鐘的微視頻對這些問題進行精講,達到釋疑解惑以培養學生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目的。
校園文化作為大學生人格塑造和培育的載體,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之中,既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同時也可以保證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和健康發展。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融入大學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校報等媒體,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和語言講馬克思主義的故事,使學生易接受、易認同。其次,開展“品讀馬列經典,堅定理想信念”講讀比賽活動。通過教師集體研討,為學生推薦 8 篇品讀篇目,包括:《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馬克思致父親》《共產黨宣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鄧小平南方談話》《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等。通過品讀馬列經典活動,可以讓學生深入體會經典作家的人格魅力和不懈探索真理的精神境界,從而更深入地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最后,充分利用網絡空間和微博、微信公眾號、APP 等與學生開展討論、評論、轉載等互動交流活動,實現課上課下、網上網下的有機結合,在校園文化中營造學習、信仰馬克思主義的氛圍和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輿論導向,讓大學生在各種文化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熏陶,樹立共產主義信仰,堅定“四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