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芳
(臨沂衛生學校,山東 臨沂 276000)
為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國家及山東省有關文件精神,結合職業學校實際情況,臨沂衛生學校中職檢驗專業進行現代學徒制創新型人才培養試點工作。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進行科學論證、合理規劃,堅持分步實施、先試點再推行、由點到面的原則,確保試點工作取得實效。(1)健全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學生綜合評價模式:以職業道德、職業能力為標準,建立以理論考核、實驗實訓考核、實習單位考核和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評價為主的綜合評價模式。利用實習醫院設備及校外實訓基地資源,進行工學結合頂崗實習,讓學生多接觸臨床,提高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2)健全以醫院為主體的實習頂崗評價制度:制訂專業教師“雙師”素質培養計劃,建立專業教師到醫院輪崗和醫院對應專業教師兼職授課制度,引領產教結合型教師隊伍成長。
職業教育的基本模式之一是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與校企合作是相互關聯又彼此區別的兩個概念,現代學徒制是校企合作的一種形式,是在校企合作范圍內的更深層次的合作。具體來說,現代學徒制是將現代學校教育與傳統學徒培訓有機結合的一種特殊的職業教育制度。它既包含了通過學校教育把所學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與應用操作進行有機融合的“學中做”,又包含傳統學徒制中重視技藝傳授的“做中學”,使學習者理論聯系實際,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技能的價值和意義,經過自主學習更加高效地掌握,盡可能施展自己的才能,改良技藝,最終使整個行業得到發展。
由于各國不同歷史時期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因此不同國家開展的現代學徒制也各具特色[1]。無論是德國以約束為主的“雙元制”、英國以激勵為主的靈活的學徒制,還是澳大利亞的“TAFE制”[2],這些職業培訓體系都是現代學徒制與本國國情相結合的典型成功案例,并且都受到了社會的高度認可。西方發達國家較為深入的研究理論,都為我國學徒制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可借鑒的經驗。
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我國一些職業技術類院校以及一些行業企業下屬的大中專學校漸漸顯現出西方國家現代學徒制的特點,即由產業部門領導,校企緊密結合,理論與實踐學時比例恰當等[3]。工學結合是我國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的趨勢,也具備現代學徒制的特征。但是,我國職業教育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仍以在校學習為主。在我國當前市場經濟發展還不完善的背景下,校企合作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在于政府的干預程度。企業和學校是獨立的主體,有自主尋找合作方和自愿達成協議的自由,而工學結合這個職業教育改革主流也顯現出一些問題,這就對現代學徒制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更為迫切的要求。受國家政策的影響,中職學校實行現代學徒制已是大勢所趨,并且迫在眉睫。因此,臨沂衛生學校首先在中職檢驗專業進行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十分必要。
現代學徒制是促進我國職業院校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一種與職業教育教學規律高度吻合的人才培育制度。它在學校教育和就業之間建立起了“從學校到學徒制,再從學徒制到就業”的過渡帶,協助學習者從學校教育平穩過渡到就業。現代學徒制是帶有顯著供應需求導向的一種人才培育模式,它從用人單位對勞動力最真實的素質要求出發,最直接地體現勞動力市場的用人需求[4],能夠更加有效地協調就業和教育之間的關系,降低從學校到工作崗位的門檻,降低失業率。
臨沂衛生學校中職檢驗專業進行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圍繞內涵建設不斷改進和完善培養模式、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崗位標準、企業師傅標準、質量監控標準及實施方案,加強專業建設,逐步提升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開展現代學徒制對于滿足剛性需求,解決我國結構性失業問題,都必將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根據學徒制特點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創新管理模式、健全規章制度,按照責權利一致原則激發師生參與積極性,真正讓該試點項目取得成功。
成立以學校校長、企業負責人為組長,各職能科室負責人、學校系部主任、骨干教師和企業人員為組員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統籌調度,建立權責明確、快速高效的工作機制,確保該試點項目順利實施。
校企共同研究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教學目標、課程標準、崗位標準、企業師傅標準、質量監控標準及實施方案。完善課程教學目標,進行課程結構調整,將醫學檢驗崗位必需的理論知識融入技能操作。改革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優化中職檢驗專業課堂教學方法,重視實驗課、見習、實習等實踐教學。共同建設基于工作內容的專業課程和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專業課程體系。注重工學結合,第一、二學年以在校學習為主,企業教師參與教學,第三學年以企業培養為主,學校教師參與指導。
校企共同制定招生政策,共同招生、組建現代學徒制試點班。明確培養對象既是學生又是學徒的學生和企業員工雙重身份。
完善招生錄取和企業用工一體化的招生招工制度,按照雙向選擇原則,學生、學校和企業簽訂三方協議,對于年滿16周歲未達到18周歲的學生,由學生、監護人、學校和企業四方簽訂協議,確定各方權益及具體崗位、教學內容、權益保障等。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發揮雙方資源優勢,利用實習醫院設備及校外實訓基地資源,進行工學結合和頂崗實習,健全以醫院為主體的實習頂崗評價制度。實現資源共享,包括師資隊伍、實訓設備、實訓場地等,初步形成一體化育人長效機制。提高生產、服務一線人才培養的針對性,為企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制訂“雙師”素質培養計劃,建立專業教師到醫院輪崗和醫院對應專業教師兼職授課制度[5]。成立創新創業團隊,開展創新創業活動。
建立健全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確定學分管理辦法和彈性學制管理辦法以及學徒管理辦法,根據教學需要,科學安排學徒崗位、分配工作任務。建立學校、企業和學生家長信息通報制度。
創新考核評價模式,制定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標準,建立以理論考核、實驗實訓考核、實習單位考核和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評價為主的綜合評價模式。將學生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師傅評價、企業評價、社會評價相結合,積極構建第三方評價機制,由行業、企業和中介機構對學生開展技能達標考核。建立定期檢查、反饋等形式的教學質量監控機制。
成立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由學校校長、副校長、企業負責人、學校相關科室負責人、企業管理人員、學校系部主任等組成。領導小組定期或不定期研究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形成協調有力、快速高效的工作機制。
制訂試點工作績效考核辦法,評選并獎勵優秀實習指導教師、師傅和優秀學徒,提高企業責任感和社會服務意識。
加大對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經費投入,確保該項目順利實施。經費由多方投入,一方面積極爭取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學校和企業設立專項資金。
邊研究、邊實踐、邊改進,及時總結工作中的好做法,積極開展比較研究,總結經驗,不斷完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