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北京市海淀區衛生學校,北京 100192)
說課是指執教者在特定場合,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在規定時間內講述某節課(或某單元)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然后由聽者評說,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種教研活動[1]。如今信息化教學成為職業教育教學重要手段,信息技術的應用能使枯燥的內容具體化,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興趣。現以中職婦產科護理學“枕先露的分娩機制”為例,介紹其基于3D技術的說課設計。
以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婦產科護理學》第五章“分娩期婦女的護理”第二節“枕先露的分娩機制”為例,該課程為一學時。分娩機制是指胎兒先露部通過產道時,為適應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態,被動地進行一系列適應性轉動,以其最小的徑線通過產道的過程[2]。對分娩機制的理論學習,能為后續分娩助產技術及難產處理相關知識學習奠定基礎,從而為社會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及熟練的操作技術的職業人才。
授課對象為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護理專業三年級學生。前期他們已經學習女性生殖系統解剖與生理、妊娠生理、妊娠診斷及產前檢查等課程知識,但其自控能力較差,不喜歡枯燥的理論知識講解,樂于表現自己,偏好直觀的呈現方式,對信息化技術很感興趣。
針對學情,結合課程標準,確定本次課的知識、能力、情感三維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簡述分娩機制的定義,描述分娩機制的7個步驟。(2)能力目標:模擬分娩機制的整個過程(以枕左前位為例)。(3)情感目標:會換位思考,關愛并尊重產婦,認同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心理需求。
(1)教學重點:分娩機制的7個步驟。(2)教學難點:分娩機制的7個步驟中內旋轉和外旋轉的意義。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婦產科護理專業特色與中職生認知規律及身心特點、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采用分組討論教學法與任務驅動教學法,培養學生以任務為中心的小組協作精神。本次課針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內容及形式單一、理論知識太抽象、教學情況不易被反饋等問題,應用網絡教學平臺,設計分娩機制3D動畫、骨盆及胎兒模型、高級分娩模型和分娩機制3D仿真游戲,將教、學、做融為一體,逐層突破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將課程結構分為課前預習、課堂探究和課后拓展3個環節,其中課堂探究分為3個部分,即情景導入(2分鐘)、知識學習(28分鐘)和能力提升(15分鐘)。3教學過程
教師將視頻、動畫、圖片等學習資料上傳到網絡課程平臺,并布置課前預習任務:觀看分娩機制微課,記憶分娩機制的7個步驟的名稱和順序。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借助信息化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通過互動平臺與教師進行交流,完成課前預習任務,激發學習興趣,為課堂探究打下基礎。
3.2.1 情景導入 教師播放一段高鐵上緊急分娩的新聞熱點視頻,創設情景,提示為了更好地處理緊急分娩事件必須掌握的分娩機制,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說出自己的感受,認識到產科護理的緊迫性,培養關愛孕產婦的意識,激發探究分娩機制的欲望。
3.2.2 知識學習(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任務一:分娩機制7個步驟的排序。學生在黑板上展示課前預習成果并完成排序,學生互評,教師總結,讓學生加深記憶,為理解分娩機制7個步驟奠定基礎。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任務二:分娩機制7個步驟的模擬(以枕左前位為例)。借助骨盆及胎兒模型、高級分娩模型、分娩機制3D動畫,學生以小組形式拆分分娩機制的7個步驟(銜接、下降、俯屈、內旋轉、仰伸、復位及外旋轉、胎兒娩出),教師引導學生用骨盆及胎兒模型演示分娩機制的前4個步驟(銜接、下降、俯屈、內旋轉),學生觀摩教師用高級分娩模型演示分娩機制的后3個步驟(仰伸、復位及外旋轉、胎兒娩出),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學生反復揣摩,直至完全理解分娩機制的本質是胎兒以最小徑線通過骨盆平面的最大徑線,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3.2.3 能力提升(1)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高級分娩模型模擬分娩機制的后3個步驟(仰伸、復位及外旋轉、胎兒娩出)并巡回指導,同時結合臨床助產要求,講解注意事項。教師隨機指派小組用高級分娩模型完成分娩機制后3個步驟(仰伸、復位及外旋轉、胎兒娩出)的演示,并讓其他組學生點評,強調注意事項,將產科技能要求與分娩機制知識聯系起來,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能力和人文關懷能力。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任務三:分娩機制3D仿真游戲通關。我校自主研發的分娩機制3D仿真游戲操作系統能模擬產房工作環境,讓學生體驗自然分娩全程,尤其是內旋轉和外旋轉,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同時還能隨時收集學生分娩機制步驟模擬的相關數據,總結學生課前預習情況和課堂任務完成情況,將各環節學生的評價結果進行整合,對表現優異的小組進行表揚,提高學生護理技能和職業素養。
安排學生去實習醫院見習,為以后更好地開展臨床護理工作打下基礎。布置本堂課的作業:在學習枕左前位分娩機制的基礎上嘗試描述枕右前位的分娩機制,撰寫學習報告,并將其上傳至教學平臺,教師點評,為學生以后學習異常分娩處理知識奠定基礎。
本次課教學圍繞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進行,不拘泥于教材,將內容進行整合,在基礎課程教學引入分娩模型,讓理論知識與臨床對接。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驅動為主線,注重小組協作和學生的自主探究,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和我校自主研發的分娩機制3D仿真游戲操作系統等進行教學,實現在做中學、做中教,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充分利用實習醫院,使學生近距離了解護理職業要求,提高學生技能水平,實現學校與醫院的無縫對接,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但學生在小組討論環節表現出的合作探究能力尚待提高,在以后的教學中還需加強對學生這方面的培訓,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