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評論員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司法所作為司法行政系統(tǒng)之根、厲行法治之基,其職能作用發(fā)揮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基層社會和諧穩(wěn)定,關系到基層法治建設的進程。按照“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體要求,站在依法治國時代潮頭,進一步加強司法所建設,強基固本,是司法行政人的責任。
司法為民守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守初心,首先要全面理解、深刻領會初心的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司法所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應人民群眾之需而生,在服務群眾、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中發(fā)展壯大,在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中肩負使命。司法所立足最基層,直接面對群眾,從職責任務到業(yè)務能力到服務水平,都直接體現(xiàn)著初心和使命。做好司法所工作,就要把司法所作為守初心、擔使命的平臺,堅持公仆意識,堅持把守初心、擔使命變成踐行司法為民的行動。
奮發(fā)有為擔使命。初心不忘,使命在肩。司法所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力量,承擔著人民調解、公共法律服務、非監(jiān)禁刑罰執(zhí)行、過渡性安置幫教等法治服務的重要任務,通過化解矛盾糾紛、開展法治宣傳、推進依法治理、教育挽救失足人員、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自覺守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用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行為理念,是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新時代,司法所必須主動適應全面依法治國新要求,順應人民群眾新期待,切實擔負起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推進基層法治建設的神圣使命。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把群眾的法治需求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任務,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對標對表找差距。面對新時代新要求,司法所在理想信念、工作理念、組織隊伍、基礎保障、履職能力、紀律作風等方面還有諸多的不適應。各地不同程度存在缺乏做好新形勢下司法所工作的思路和本領,司法所人少事多任務重、保障不到位等問題,有的司法所管理體制不暢、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guī)范等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這些都影響和制約著司法所工作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我們要正視問題,刀刃向內,始終保持自我革命的斗爭精神,對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對照黨章黨規(guī),對照人民群眾新期待,對照先進典型、身邊榜樣,找問題、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努力提升司法所工作水平。
聚精會神抓落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正確的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抓落實是領導干部必備的本領之一。司法所建設得如何、工作開展得好壞,各司法廳、司法局領導干部都負有重要責任。抓好落實,首先要從領導干部轉變作風開始。各省區(qū)市司法廳(局)分管領導要走遍轄區(qū)所有縣市區(qū),各市(地、州)司法局分管領導要走遍全市每個司法所,了解司法所情況,找準并解決制約司法所發(fā)展的實際問題。二要勇于攻堅克難。對體制不順、制度不全、人員編制欠缺、保障不落實等老大難問題,要向寧夏、河南等地學習,用釘釘子精神“擠”和“鉆”,想方設法逐個擊破予以解決。三要真抓實干。對照首次全國司法所工作會議提出的目標任務,要結合本地實際,找準突破點,列出時間表,責任到人,確保任務落地。
牢記為民初心,踐行使命擔當。讓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忠于職守,銳意進取,奮力推進新時代司法所工作再上新臺階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