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東/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
1 夫妻離婚,收入較高、不要求對方承擔撫養費,能否作為一方獲得子女撫養權的決定性因素?
Q : 曾某(女)與徐某(男)均有穩定工作,結婚后兩人因性格不合時常吵架,且徐某曾參與賭球并為躲避賭債離家出走,后兩人離婚。離婚時兩人的女兒3 歲,徐某以月收入高于曾某(曾某收入中等),不需要曾某支付撫養費為由要求獲得女兒撫養權,那么該理由能否作為確定撫養權的決定性依據?
A: 該問題涉及離婚后確定子女撫養權歸屬時的考量因素。
首先,關于兩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撫養權的確定原則。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第3 條規定:“對兩周歲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隨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優先考慮:(1)已做絕育手術或因其他原因喪失生育能力的;(2)子女隨其生活時間較長,改變生活環境對子女健康成長明顯不利的;(3)無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4)子女隨其生活,對子女成長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與子女共同生活的。”可知在處理兩周歲以上子女撫養權問題時,應優先考慮子女的利益,從有利于子女的教育和健康成長的角度來確定。案例中,曾某收入穩定,月收入雖低于徐某但在當地已屬于中等水平,可認定為具有撫養女兒的經濟能力。此外,女兒雖已滿2 周歲,但尚屬年幼,從自然情感需要角度來看,處在這一階段的子女對母親的需要和依賴度要超過父親。且徐某有賭球行為并欠下賭債,曾為躲債而離家出走,可見其家庭觀念以及責任感較為淡薄,一定程度上無法保障其在對女兒的撫養過程中可以構建適宜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
其次,關于不要求對方承擔撫養費對確定子女撫養權的意義。《婚姻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后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意見》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對子女撫養問題,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及有關法律規定,從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出發,結合父母雙方的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等具體情況妥善解決。”可知我國并未將“不要求對方支付撫養費”作為確定撫養權的決定性條件,故在撫養權問題上仍需從子女的情感、教育、物質等需求以及父母的責任意識、經濟能力等多方因素進行綜合考量。
綜上,收入較高和不要求對方承擔撫養費,不能作為徐某獲得孩子撫養權的決定性因素。
2 繼父(母)與生母(父)離婚后,是否還需要承擔繼子女的撫養義務?
Q: 2017年,蒲某(女)與楊某(男)結婚,蒲某同前夫的女兒李某,與楊某形成繼父女撫養關系。后蒲某與楊某離婚,二人因李某的撫養問題產生糾紛,楊某能否拒絕撫養李某,不再承擔撫養義務?
A: 該問題涉及繼父母與繼子女間的撫養關系。
首先,關于繼父母對繼子女的撫養權問題。《婚姻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和歧視。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可見,形成撫養教育關系的繼父母和繼子女間的權利義務,應等同于父母與子女間的權利義務。據此,繼父母離婚后對與之形成撫養教育關系的繼子女享有撫養權是不言而喻的,繼父(母)與生母(父)離婚后均有撫養該子女的權利。
其次,繼父母和繼子女之間的關系和一般的父母子女關系不同,生父母與子女的權利義務關系是基于血緣關系而產生的一種法律關系,而繼父母與繼子女是基于姻親關系而發生的一種事實上的撫養關系,這種撫養關系是可以解除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13 條規定:“生父與繼母或生母與繼父離婚時,對曾受其撫養教育的子女,繼父或繼母不同意繼續撫養的,仍應由生父母撫養。”根據這一規定,可以明確繼父(母)與生母(父)離婚后,不愿意繼續撫養繼子女的,撫養關系解除,不必承擔繼子女的撫養費,該子女仍由生父母撫養。
綜上,蒲某與楊某離婚后,可以不再撫養李某。
3 父母離婚后,孩子能否要求父母給付大學期間的撫養費?
Q :2015年,俞某與沈某離婚,離婚時雙方約定沈某每月向孩子給付撫養費3000 元,直至孩子成年。2018年,孩子年滿18 周歲并上了大學,沈某不再向孩子給付撫養費,但孩子認為自己沒有經濟來源,不能獨立生活,沈某仍應給付撫養費。那么,孩子能否要求沈某支付大學期間的撫養費?
A:該問題涉及撫養費給付的條件。
首先,關于支付撫養費的年齡限制。《婚姻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案例中,孩子已滿18 周歲已成年,故從年齡上來講,無論是根據父母之間的約定,還是依據《婚姻法》的規定,其都不能再要求沈某給付撫養費。
其次,關于“不能獨立生活”在法律上的判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十條規定:“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的‘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學歷教育,或者喪失或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等非因主觀原因而無法維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子女成年且順利考入大學,已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生活,其可以通過勤工儉學、兼職、獲取學校獎學金或申請助學貸款等途徑克服自己經濟上的困境。司法解釋的該條規定也是鼓勵成年大學生自立自強,積極向上。因此,在案例中,雖然孩子尚在讀大學,但其并不屬于“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故其不能以無法獨立生活為由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
綜上,父母離婚后,孩子不能要求父母支付大學期間的撫養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