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慶 高麗霞 詹克鈺
近年來,“校企合作”被高職院校廣泛采用,但大多數流于形式,內涵不足。深化校企合作,尋求校企戰略級持久的深度合作迫在眉睫。本文以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系與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道公司”)“產教融合、專業共建”為例,探索人才培養創新模式與培育機制,培養符合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向發展。
國家教育“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指出:高職院校要推行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模式,推行校企一體化育人。習近平總書記也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規定》,教育部聯合相關部門出臺了《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就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具體要求,明確要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對于高等職業教育而言,校企合作的根本任務就是在合作辦學的過程中,培養符合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向發展。通過校企合作,學校了解企業對人才需求的信息及動向,從而調整專業結構,打造專業特色;企業也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為自身的進一步發展找到智力支持,為人才提供相應儲備。
為了進一步加強專業建設,保障《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對建設高水平骨干專業的要求,順利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與新道公司首創“新道學院”,聯合培養商科優質人才。在此基礎上,經濟系審計專業、財務管理專業作為首批成立的新道學院校企共建專業,通過與新道公司開展深度的校企合作,充分引入新道公司的優質資源,為師生搭建優質的學習平臺。
專業共建采用“3+1”模式,即通過產教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在辦學理念、辦學機制、人才培養模式等多個方面創新,提升教育質量和教學效率,實現人才供給側與企業需求端的無縫對接。產教融合專業共建以3個合作層次落地,1個數據服務支撐?!?”即3個共建層次:課程共建、專業共建、學院共建,通過整體規劃、分步實施,提升課程質量,優化課程結構,創新教學模式,建設特色專業,打造院校品牌?!?”即商科教育大數據服務,宏觀層面協助政府實現教育資源的最優配置;微觀層面為教學設計、教學分析與評估、教學管理與組織改進、教學理論與研究提供數據依據,驅動教學變革。
從審計、財務管理相關職業崗位分析入手,與新道公司共同開展專業調研工作,共同探索基于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審計、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提供重要參考。認真研究分析本地區、行業企業對審計、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專業面向的職業崗位和崗位要求具備的各項職業能力,從專業特色入手,精準定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目標,保證審計、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能夠服務本地區行業企業的經濟發展需求,在此基礎上,輻射帶動經濟系財會專業人才培養各項工作的開展。
課程改革與教學資源建設的目標是要提高課程學習的有效性和人才能力培養的精準性,要實現這一目標,則需要為學生創設適合學生教育發展規律的虛擬仿真實踐教學平臺。目前,經濟系與新道公司合作,已經為學生搭建了V綜、V財兩個課程實踐教學平臺。在此基礎上,校企雙方重構實踐教學體系,共同整合原有教學資源,推進“強化技能”、建設健全素質實訓、專業課程實訓、專業綜合實訓、跨專業綜合實訓的分階段模塊化實踐教學體系;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真實教學場景與企業真實環境對接;真實企業業務數據和真實商業環境對接。通過互聯網化實踐教學模式、先進的信息化實訓方式,實現理實一體、線下課堂教學及線上隨時隨地“互聯網+”自主學習的需求,提高實踐教學整體水平。在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的同時,培養更適合社會需求的復合型、創新型高素質人才。
1.校企合作,共同進行課程開發。結合審計、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構建,遵循學生的職業成長規律和行業企業的生產經營規律,利用新道創新人才培養實踐教學課程平臺,共同合作開發優質專業課程,真正實現專業與產業需求融合、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要求相符,校企一體共育企業所需、崗位所適的專業、創新、應用型人才。
2.共建雙師型教學團隊。利用新道公司優秀的研修、培訓、認證服務、下廠實踐等多元化平臺,為審計、財務管理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青年教師制訂專業的教學團隊培養計劃,帶動專業教學團隊整體師資水平的提升。
3.共同開展技術服務項目和科研課題研發,并積極進行成果轉化。審計、財務管理專業教學團隊充分依托新道公司的優質平臺,結合新道公司現有的科研與技術服務項目,利用自身優質資源,承擔部分合作項目,或者與新道公司共同研發新的合作項目,并進行緊密合作,最終實現科研成果的高質量轉化。
4.拓展學生對口實習崗位,共同管理學生頂崗實習各項工作。充分利用新道公司的優質企業資源平臺,推薦優秀學生進入優質企業進行對口實習并就業,提升審計、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對口就業率及就業滿意度,從而加速審計、財務管理專業課程建設與實踐教學的改革步伐,最終促進審計、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大幅提升。
1.建立校校聯盟合作機制。利用新道公司的優秀合作院校資源,和學院財會專業發展優勢,努力打造河北省財會職教聯盟,建立長效的校校聯盟合作機制,確定河北省內優秀財會專業院校作為聯盟主要成員,共建河北省優秀財會專業群,扶持河北省其他院校的財經類專業建設,共同打造國內領先的財會專業大省。
2.開展企業財會專業導師認證和授權,培育優秀名師。通過新道公司“五步研修”“三級認證”師資培養體系,培養2-4名專任教師取得財會專業導師認證資格和授權,培養專家級教學名師,在本地區范圍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能夠支撐起河北省財會職教聯盟的各項工作。
3.聯合舉辦區域財會專業論壇會議。以河北省職教聯盟為依托,聯合省內優質院校和優秀財會專業群,建立定期舉辦河北省內財會專業論壇會議機制,主要研討省內財會專業建設核心工作、省內財會專業領域最新研究理論、匯總省內優秀財會建設成果、表彰優秀院校及教育工作者。通過論壇會議機制,提升河北省內財會專業建設的創新性和凝聚力,最終提升該省財會專業在全國財會專業建設上的綜合水平。
依據財會人才崗位需求和培養特色,試點“新道特色精英班”,由企業、學院和新道公司聯合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方向,充分考慮區域特色和校企聯合培養的就業優勢,吸引優質生源,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打造特色化的人才培養新途徑。
通過校企聯合共建審計、財務管理專業,以“精準人才培養”為核心,政行企校共同參與,聯合進行人才培養。通過創新、特色發展,深化審計、財務管理專業建設,能夠全面提升專業內涵建設水平,提高專業實踐教學水平;構建適應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財會人才培養體系的特色專業,實現院校教育與就業崗位零距離對接,為服務區域經濟的審計、財務管理一線相關崗位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