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文
摘 要:兩宋時期發行的錢幣數量在錢幣史上是最多的,且宋代錢幣如御書錢、年號錢、銅錢、鐵錢并用及最早的紙幣交子等文化的出現與發展,恰好也是那個時代“重文輕武”政策的產物和豐富文明的表現。
關鍵詞:御書錢;鐵錢;交子;錢幣
中國古代錢幣不僅反映著歷朝歷代經濟的發展,而且錢幣上的錢文更是見證了中國不同階段文字、藝術及政治的演變。宋代錢幣在中國古代貨幣史上具有鮮明特色,它不但開啟皇帝御筆親書錢文的先例,還盛行年號錢,同時也實行銅錢、鐵錢并用,尤其還出現了中國最早的紙幣——交子等。這一切的背后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索。
1 御書錢
所謂御書錢,就是皇帝親自書寫錢文而鑄造的錢幣。宋代承襲唐、五代舊制,錢文沿用隸書,而到宋代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光義)時,他親筆書寫“淳化元寶”楷書、行書、草書三種書體,不僅開啟皇帝御筆親書錢文的先例,也是行書、草書入錢文的初始。除宋太宗開御書錢之端外,真宗、徽宗、高宗、孝宗也都有書寫錢文,這與宋代“重文輕武”的治國思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宋太祖發動陳橋驛兵變后,黃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為避免歷史重演,他一方面杯酒釋兵權,解除統兵大將石守信等人的權力;另一方面擴大文官權利,加大文官體制,派文臣到地方任職,以文抑武。這種基本治國理念被兩宋代代傳承,御書錢既是這種社會風氣的產物,也間接推動著它的發展。宋太宗在書寫錢文上的創新,顯示了從上至下對藝術、書法文化的推崇?;兆讵殑撌萁痼w,鐵畫銀鉤的特色及較高的藝術追求使其發行的錢幣成為御書錢文的精品。南宋高宗時期發行的“紹興元寶”錢文精美大方,成為后世稱贊的“宋體字”。南宋孝宗也如先輩一樣,熱衷書法,發行楷書“乾道元寶”亦成為宋代最后一種御書錢。
據史料記載,宋太宗鑄造御書錢后,特別喜歡賞賜給近臣,既顯示出對自己書法才藝的自信,也傳遞倡導以文治國的理念。而當時眾大臣以擁有御書錢為傲。北宋時期曾任宰相的王禹偁就寫過一首名為《御書錢》的詩:“謫官無俸突無煙,惟擁琴書盡日眠。還有一般勝趙壹,囊中猶貯御書錢?!币鉃榧词够实哿T免了我的官職,我也不會忘記攜帶他老人家賜予的御書錢,可見當時人們對御書錢的癡迷和推崇。
2 年號錢
年號即歷代帝王紀年的名號,始于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22年漢武帝外出狩獵,捉到一只“一角而足有五蹄”的神獸,群臣認為這是祥瑞,值得紀念,建議用來紀年,于是立年號為“元狩”,稱那年為元狩元年。此后形成制度,帝王大都會因重大祥瑞或重大事故要來改年號。
年號錢就是用皇帝年號命名的錢幣,最早為十六國成漢帝李壽所鑄造的“漢興”錢,后各政權爭相效仿,但沒有形成有效制度。直到宋代,從宋太宗“淳化元寶”開始,但凡更換年號,便會相應地發行年號錢,且被后世沿用[1]。
中國古錢幣保存至今數量最多的當屬宋代錢幣,尤其是北宋錢幣。而從宋太宗“淳化元寶”年號錢成定制后,縱觀兩宋時期,尤以宋神宗時期的“熙寧元寶”“元豐元寶”數量為最,有人說是因為這兩個年號使用時間太長的緣故(熙寧十年、元豐八年),而南宋時期高宗的紹興年號長達32年,年號錢數量仍未超越神宗,說明這種說法難以自圓其說。而王永生先生則認為“神宗時期,王安石各項變法的實施,需要大量貨幣的流通,政府便大規模開礦鑄錢,因而成為我國歷史上鑄錢最多的時期”[2]。梁啟超、胡適、黃仁宇都曾經評價王安石變法接近于現代變法,其更多的內容如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等商業化措施幾乎是近代社會才適應,與當時政治、經濟、思想都不融合,以致失敗。每次歷史改革及變法都會涉及經濟,而錢是經濟流通的主要表現因素,當時政府面對政治、軍事、經濟的壓力,又支持大范圍開礦鑄錢,故神宗時期達到中國造錢高峰也就不足為奇了。
年號錢的讀法也十分有趣,錢文一般鑄造在錢幣穿孔的上下左右,主要讀法常見有對讀和旋讀之分。對讀是指錢文按照上下右左的順序來讀。最早見于王莽時期的“六泉”(小泉直一、大泉五十等)。旋讀是指錢文按照上右下左的順序來讀。當然,也還存在一些特殊讀法,在此不做列舉。宋代錢文讀法開始用旋讀,為承襲前代舊制的讀法,如“宋通元寶”,后至“太平通寶”時改用對讀[3]。大多數情況下,兩種讀法通用,相比較而言,寶文(錢文)用元寶時,多用旋讀;用通寶時,多用對讀,但不存在絕對化的應用。如上文提到的“淳化元寶”“崇寧通寶”就是旋讀,“宣和通寶”就是對讀。
3 銅錢、鐵錢并用
根據考古發現得知,最早的鐵錢出現在戰國時期[4][5][6][7],西漢時期墓葬(漢文帝、漢武帝墓葬)也都有所發現[8]。東漢初年四川公孫述及南朝簫梁政權曾經官鑄鐵錢,但大部分都是地方割據勢力所造,為時不長。而在宋代鐵錢與銅錢一樣,都是官方政府正式鑄造發行的錢幣,這在整個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歷史中算是獨一份,為什么會這樣呢?
首先,從唐代中后期開始,國家就開始出現“錢荒”,即流通中的銅錢不能滿足市場流通的需要,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通貨緊縮,當時又把絹帛拿出來當貨幣使用。因錢不夠用,所以才會去鑄造鐵錢及后續出現的交子。
其次,沿襲唐、五代以來的幣制,同時由于缺少銅料,只能把注意力放到開發新材料鐵錢上;再有宋朝北部陸續建立遼、西夏、金等政權,戰爭頻繁,而軍費開銷龐大,鐵錢的出現也是為了緩解用錢壓力。
最后,鐵錢的發行也有效地遏止了銅錢的北流,因為遼、西夏、金國經常銷毀宋朝流通過去的銅錢來制作銅器,從而加劇了宋朝銅錢流通的不利。
4 交子的出現
宋代交子作為世界上最早的紙幣聞名于世,但是它出現在何地?為何會出現這種錢幣?
北宋攻下蜀地之后,強制性讓四川繼續使用鐵錢,并禁止外地銅錢入境。但因鐵錢太重且不方便攜帶,銅錢、鐵錢兌換率太高,導致商人無法承受,于是一些專門為商人保管現錢而收取有關費用的鋪戶便應運而生,被稱為“交子店鋪”,商人們拿著填有存入數額的“交子”可隨時向發行者兌換鐵錢,市場也認可交子可任意購買商品,于是新的貨幣——紙幣就在四川誕生了。
最初的“交子”店鋪由財資雄厚的富豪所控制,俗稱“私交子”。但是后期他們唯利是圖,濫發交子,挪用存款導致無法兌現而引起民變,政府勒令關停。可是本境市場、百姓已經適應了交子的流通和便利,當時的益州知府薛田向朝廷奏請由官府負責發行交子,國家法定紙幣“官交子”順勢而生。
5 小結
宋代可能是中國古代文人活得最有尊嚴的一個年代,“重文輕武”國策從上至下地推行,影響著當時政治、經濟和文化。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宋代君主也不遺余力地踐行國策,極力創新文化,追求藝術修養,才會有宋太宗開創御書錢、引草書和行書入錢文、年號錢盛行、宋徽宗“瘦金體”獨領風騷、君王癡迷書法等局面的出現。宋神宗支持王安石變法,為了迎合經濟發展及需求,也迎來了中國古代史上鑄造錢幣的高峰。而宋代人文風氣的盛行及包容,也促進了各項科學成就、藝術的領先。貨幣上通行銅錢、鐵錢,歷史上僅此一家,后為方便貿易發展、錢幣流通,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官方法定紙幣——交子;四大發明中火藥、指南針皆發明于宋代,這些都表現出宋朝是一個有活力、有創新、有大發展的特殊王朝,而宋代錢幣上的特色恰是整個王朝方方面面的縮影,值得我們細細品味,認真研究。
參考文獻
[1][2][8]王永生.三千年來誰鑄幣:50枚錢幣串聯的極簡中國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235.
[3]唐石父.中國古錢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傅舉有.兩漢鐵錢考[J].湖南考古輯刊,1984(2).
[5]周世榮.長沙、衡陽出土西漢貨幣研究[C]//中國錢幣論文集.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85:193-208.
[6]高至喜.長沙、衡陽西漢墓中發現鐵“半兩”錢[J].文物,1963(11).
[7]湖北省博物館.宜昌前坪戰國兩漢墓[J].考古學報,19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