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博物館中保存著許多文物藝術品。利用藏品對歷史、文明等進行講述,是公眾可以進行文化交流的一種平臺,主要服務于社會及社會的發展。利用博物館的資源優勢,對社會文化的需求給予滿足,為公眾傳播文化知識。志愿者的加入使博物館能更好地融入社會中,為大眾提供更好的服務。隨著近年來不斷深入推進改革的文化體制,博物館也在不斷進行創新,開展各種文化宣傳活動。隨著博物館的不斷創新,使博物館僅用于存放、展示藏品的陳舊觀念打破,使博物館能不斷擴展對公眾的服務程度,形成了博物館是為公眾的服務認識而存在的新認識。本研究就博物館教育助力社區公共文化的服務實踐進行分析探究,現報告如下。
關鍵詞:博物館;教育助力;公共文化服務實踐;社區
博物館是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而產生的,其主要目的是服務。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已進入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博物館也肩負著傳承傳統文明、傳承文化記憶等責任,為人們探索未知提供幫助。為滿足不同的社會文化的需求,使更多人能進入博物館,博物館也在不斷地創新,對自身的社會角色與定位進行重新界定。博物館不僅要發揮傳統的研究、教育等功能,同時也要延伸其對文化的傳播功能。博物館有推動當地社區發展的義務。
1 深化博物館對自身功能認識
隨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大,因此,對博物館的要求也在增加。傳統中的博物館僅具有的研究、收藏功能已經逐漸無法滿足人們對博物館功能的需求[1]。如今博物館的發展,依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尤其是在認識自身的功能上,具有一定局限性,缺少了對公共文化服務等職能的認識。其市場意識較弱,大多數的博物館經營方式還處于較為陳舊的階段。博物館對自身功能的認知,局限于過去的藏品收藏、研究等方面。這種局限的意識導致博物館的發展也受到了一定限制。
博物館應當創新,從封閉走向開放,在保證博物館基本功能的同時,還應與社會的文化需求相融合,深化博物館管理、經營人員的意識,使博物館能夠在社會中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博物館應當隨著社會的發展創新,使其功能更加豐富,實現其應有的社會價值。博物館應當根據社區的普遍水平,提供更易理解的文化產品進行展覽,同時結合博物館自身藏品的特點,開發具有特色的產品及展覽方式,以全面地滿足社區對文化的需求,同時能有效地擴大博物館的經濟效益[2]。
2 增強與社區市民的互動
博物館,作為收藏文物的機構、科學研究機構及教育文化的宣傳機構,是社會的重要組成之一。博物館的功能,除了豐富的收藏及各種學術研究外,最重要的是還肩負著教育服務的責任。博物館需為社區民眾提供寓教于樂的場所,為社區提供大量參與的機會。只有提升社區市民的互動積極性,才能體現出博物館的文化宣傳價值,實現教育文化宣傳的目的。在人們的日常文化休閑中,博物館不應被動宣傳,而應當主動參與及組織,開展符合社區市民需求的文化交流市場[3]。可充分利用現代的各種先進技術及手段,對空間結構進行優化,為社區市民提供氛圍更好的文化休閑場所,使社區市民能夠在環境及交流中互相感染,實現博物館的文化宣傳作用。
3 完善博物館的建設
博物館與其他的文化場館有所不同,它不僅是文化的陣地,也是地方上具有標志性的文化旅游景點,同時還是社區市民文化交流的重要場地。要強化博物館的公共職能,首先就需要加大對資金的投入。其次,需要對展陳進行升級,使展品陳列的設計更好地體現人性化。展陳使博物館最為基本的服務形式,展陳的升級不僅能更好地體現博物館的自身特點,還能提升社區民眾的體驗感受。最后,博物館需要對服務手段進行改善。博物館應盡量完善軟硬件的改造,完善博物館的建設,結合完善的旅游景區的游覽設施,做好博物館的服務接待工作。博物館可配備語音導覽設備,為人們提供更好的講解。同時,可印制宣傳手冊,培養更加專業、綜合素質更好的講解隊伍,為游覽博物館的人們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增大文化的宣傳力度。
4 服務內涵的豐富
要想為社區提供更好的博物館文化服務,應當不斷豐富博物館的服務內涵,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①多樣化的服務形式。博物館可利用互聯網平臺,實現博物館的信息與資源的共享。利用互聯網平臺,對博物館的文化進行宣傳,再以博物館作為文化陣地,開展各種文化服務活動,如知識競賽、講座培訓、博物館咨詢服務等,使社區民眾的博物館活動參與性得到積極的提升。
②更加細化服務方法。博物館開展的公共文化服務,不僅要做到惠民,還需要做到親民,使社區民眾在參觀展覽時,有親近感,讓游覽的民眾有“賓至如歸”的感受。這就要求服務的細節需得到有效的落實,做好以社區市民為中心,滿足其各種需求,包括宣傳資料的索取、行李寄存、醫療急救站、租借嬰兒車或輪椅、導覽的提示語等[4]。博物館的文化服務需做到更加細致、周到,體現人性化服務。
5 博物館的文博個性的彰顯
①博物館,按其名字進行理解,首先,博物館需有物,物是博物館文化教育宣傳的重要載體。其公共文化的服務特質可概括為、博物、見人、傳精神。而博物館如何彰顯文博的個性,首先,就需要使文物征集的力度加大。博物館之所以能被稱之為博物館,它不僅是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的記憶,它還是一段歷史的見證。正是因為博物館有大量文物的收藏,有著集體記憶載體的文物標本、有著珍惜的歷史資料,文物的珍藏與收集才尤其重要。作為博物館,就需要不斷地征集文物、史料及標本。博物館需要不斷地創新理念、更新思想,不斷征集新文物、取得新的成果。
②對文物的研究力度應當加大。在博物館對文物的研究中,應當對文物的形成、內涵價值及如何將文物的文化內涵轉換為社會價值進行研究。作為收藏文物的單位,博物館應當加大對文物的研究力度,保證研究的文物內涵的真實,努力向社區居民傳遞內容更加豐富的文物內涵,不能出現文物信息張冠李戴的情況,更不能對未仔細研究的文物偽造虛假信息。
③文物信息的傳播。在研究文物的同時,博物館需明確其自身不僅起著文物倉庫的作用,更有惠及民眾的重要功能。博物館應當實現其社會教育的功能,應將博物館中所存儲的記憶、文化與社區民眾相融合,使博物館的文化,能在民眾的心中沉淀。努力實現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將高深難懂的問題通俗化、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賦予知識問題更多的趣味;使社區居民在參觀學習交流的過程中,對文化能夠更加容易理解,也能有效提升社區居民對文化交流的興趣。
6 結語
博物館作為社會中重要組成的存在,不僅需發揮自身收藏文物、研究文物等作用,還肩負著文化傳承的重要責任。博物館的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需要不斷地隨著社會的改變與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改變而完善。首先,博物館應當明確自身的功能,加深對自身的認識,而不是僅局限于傳統的認知。其次,博物館應不斷完善自身的建設,為社區民眾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使博物館的價值能夠最大化的發揮。
參考文獻
[1]楊文霞.社區教育志愿組織服務學習型城區建設的實踐探索——以北京市石景山區為例[J].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2019(2):49-53+67.
[2]張立群,張麗娜.內蒙古城鄉社區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研究——基于內蒙古城鄉社區教育調研的視角[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123-127.
[3]畢禎,馬建華.藝術博物館公共教育功能與資源探索研究——以陜西省美術博物館為例[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117-120.
[4]何海釗,黎麗.高校圖書館參與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探索與實踐——以廣西科技大學圖書館參與建設未成年人閱讀基地為例[J].圖書館研究,2018,(3):72-75.
【作者簡介】鄧君(1982—),女,本科,文博副高級職稱,研究方向:博物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