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伴隨社會進步及經濟發展,物探技術水平趨向成熟,社會對物探技術應用的要求也更為嚴格。在考古及文物保護工作中應用物探技術,不僅能大幅提升文物發掘研究的工作效率,還能保證文化保護的工作質量;對古遺跡斷代,重要古建基礎狀況、大型古建筑地下遺跡現狀及古墓探查具有不可比擬的技術優勢。文章以物探技術為切入點,分析其應用在考古及文物保護工作的必要性,進一步提出具體的應用要點,旨在為相關從業人員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
關鍵詞:考古;文物保護;物探技術
歷史證明,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考古及文物保護工作應用物探技術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且當時所使用的物探技術尚未成熟。其應用范圍相對狹窄,且社會大眾對于物探技術的認知不夠全面、正確。歷經長期發展,物探技術得到考古及文物保護從業人員的關注及重視,被廣泛應用于各種探查工作,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由此可見,深入探究、全面分析考古及文物保護中物探技術應用要點具有顯著價值、作用[1]。其中,物探技術(又稱地球物理勘察技術)指利用研究、觀測方式或手段了解地球物理磁場及變化狀況,探查地層巖性或區域地質構造,探查地球內部構造,把握其磁場的波動情況。鑒于此,本文對考古及文物保護中應用物探技術進行的研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 考古工作應用物探技術的要點分析
1.1 古墓探查
從目前我國古墓保護工作情況看,總體情況不夠理想,盜墓或破壞古墓等現象頻發。再者,深受地震或地質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大量古墓出現不同程度的破壞情況。而應用物探技術能充分發揮其技術優勢,幫助工作人員全面探查古墓的具體情況[2]。我國大多數古墓埋藏深度不足且墓室普遍由磚塊及石塊累積堆砌而成,古墓內外部物理性質存在明顯差異性。應用物探技術能消除探查結果準確性的風險因素。利用物探技術探查古墓時,往往采取等視電阻率法,即主要通過向地下供電等方法獲取各個區域電阻率的分布情況,便于準確推斷地下遺跡的具體位置。
同時,基于多次測量結果能判斷出古墓大致深度、位置及輪廓,繪制出詳細具體的平面圖。結合實踐資料發現,部分古墓上方經常出現磁力異常的現象。探查古墓期間,靈活運用磁力勘探法可得到令人滿意的勘察結果。古墓上方為何出現磁力異?,F象是專家研究、爭論的焦點及重點問題。部分人員認為古墓中存在大量鐵制作的隨葬品或被磁化的物品,極易造成磁異常情況[3]。此外,另一部分人員認為古墓內部的空穴效應較為明顯,且內、外部土壤性質深受古墓長期隔絕的影響,二者間存在明顯差異。一旦墓穴周圍所分布的土壤受地球物理磁場影響,則可能出現磁化情況,促使墓穴周圍形成龐大磁化體。
古墓探查時不可避免應用其他地球物理勘探方式,如遙感、彈性波反射法、探地雷達法及高精度重力測量等方法。由此可見,探查古墓時物探技術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不止能大幅度提升考古工作的效率,更極大程度上節約人力、物力、財力。即便我國考古工作水平持續進步,但受古墓情況趨向復雜的影響,探查期間以保證古墓安全完整為首要任務,對物探技術應用提出全新的要求[4]。物探技術對探查古遺址及古墓等地下遺跡具有不可比擬的積極作用,能以節約人力、財力為前提條件,妥善完成地下遺址的探查任務,明顯優化考古工作流程,消除挖掘不合理及操作不正確等因素的影響。
1.2 地下遺跡探查
大量古建筑地上部分遭到損毀,僅地面以下部分得以保存,大大增加地下遺跡探查工作的難度。由于古建筑遺跡土壤與周圍土壤物理性質間存在明顯差異性,應用物探技術能準確、快速發現更多地面以下留存的遺跡。同時,古代建筑地面部分坍塌后,磚瓦往往埋藏于土壤之中,以上區域土壤電阻率明顯高于其他區域土壤,說明電阻率法能提高地下遺跡的探查準確性。部分古代城墻及古城受時間推移的影響,其外觀可能漸漸消失,只留幾處斷壁殘垣,大大增加其探查難度,無法準確辨別其外觀。利用航測技術能測量古城墻后古城遺址。將物探技術與航測技術相結合,能探查出古城及古城墻的外在輪廓。
2 文物保護工作應用物探技術的要點分析
我國歷史悠久且地大物博,各個朝代均存在制作石雕的記載。但石雕長期暴露于空氣之中,深受雨水侵蝕及風化等因素的影響,其表面受損嚴重。尤其近幾年來空氣污染形勢趨向嚴峻,大大加重古代石雕的破壞程度[5]。如何減輕風化因素所產生的消極影響,滿足全面保護文物的要求,得到越來越多從業人員的關注及重視。在石雕文物保護工作開始前,必須全面評估文物所處的自然環境,測定風力大小等級,了解石雕表面風化程度,以此評估結果為基礎選擇適宜的防風化液,仔細噴涂于石雕表面,促使其深入石雕內部結構充分發揮其保護作用。待防風化液凝固后,能有效減輕風化作用對石雕的消極影響,促使水分自主進出石雕內外結構。一旦防風化液滲入深度不足則可能破壞石雕表面,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靈活運用物探技術能準確預估防風化液滲入石雕的深度。此外,石雕各個部分遭受風化作用的影響程度存在明顯差異性。以風化影響大的部分為例,其表面受損程度相對嚴重;以風化影響小的部分為例,其表面受損程度相對輕微。由此可見,同一座石雕、部分不同,其電阻率也不盡相同。有研究資料顯示,向石雕表面噴灑防風化液后,其電阻率會產生相應的變化。
除能準確測定石雕各個部分電阻率外,利用電阻率法能獲取相應的數據。經數據分析后能評估防風化液滲入石雕的深度是否科學合理。目前我國文物保護工作中物探技術的應用范圍相對廣泛,取得令人滿意的應用效果。同時,防風化液滲入石雕凝固后大大增強其原本強度,強度越大,石雕中聲波傳播速度越快。這意味著利用聲波測量法能判定防風化液滲入石雕的深度是否合理。古文物深受風化作用侵蝕的影響,其表面往往呈現凹凸不平的狀況。一旦空氣中氧氣作用過于強烈,則可能出現氧化現象,造成表面裂縫。應用物探技術能探查古文物的受損程度,便于采取切實有效的修復措施,確保文物保護工作有序開展。
3 考古及文物保護工作應用物探技術的發展方向
物探技術在考古及文物保護工作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要在具體應用中把握物探技術的應用要點,保證考古及文物保護工作有序開展,充分發揮物探技術的應用價值。與其他技術手段相比,物探技術包括大量技術手段及技術方法,各個技術手段、方法間存在著明顯應用優勢及劣勢。而具體應用期間單一使用某種方法或手段,反而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應用效果。由此可見,考古及文物保護工作在應用物探技術時,不得停留于傳統階段,主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運用各種技術手段、方法或結合各種技術手段、方法,大大提高總體工作效率。
受考古及文物保護工作深化開展的影響,其工作難度大幅度上升,對物探技術的應用要求及應用標準也更為嚴格。在此情況下,專家、學者必須大力開發研究更多的全新物探技術及手段,適當改革現有的技術要點,促使其符合全新時期下考古及文物保護的工作要求。同時,相關工作人員必須立足于考古及文物保護工作的具體情況,制訂科學、合理的工作計劃及方案,選擇適宜的物探技術手段。特別是考古工作往往面臨著大量全新挑戰,且物探探查時可能發現原有目標之外的情況。選擇適宜的物探技術手段有助于及時變更計劃方案,得到其他意外收獲。
4 結語
通過本文探究,認識到在考古及文物保護工作中應用物探技術已成為不可阻擋的主流發展趨勢,其技術應用優勢相對鮮明且應用范圍較為廣泛。因此,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秉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工作原則,綜合考慮考古及文物保護主體對象多樣性的要求,適當改進物探技術的應用方式,提前做好被探測對象的實地調研工作。并且將文物古跡調查及地質調查等手段相結合,充分發揮物探技術的作用,合理布置考古及文物保護現場工作任務,為促進我國考古及文物保護工作水平進步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鄧中偉.考古和文物保護工作中物探技術的應用[J].科技風,2019(26):258.
[2]陳燕.基于綜合物探技術在地下管線探測中的應用分析[J].西部資源,2019(4):130-131.
[3]高建強.我國考古和文物保護工作中物探技術的應用探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5):154-155.
[4]任攀虹.城市建設中工程物探的技術應用與發展趨勢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4):142-143.
[5]張云龍.試論物探技術在地下管線探測中的應用[J].科技與企業,2016(8):171-172.
【作者簡介】嚴允(1964—),男,現任武寧縣文物管理所所長、博物館館長,畢業于江西省師范大學歷史系,文博館員,前后在全國各項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20余篇,研究方向:歷史研究、地方史研究、文物征集與陳列、考古發掘、館藏文物鑒定與研究、博物館文物陳列與保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