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盛

摘 要:以精準教學為切入點,分析通用技術學科的復習教學實踐策略。以現階段通用技術復習教學現狀為突破口,提出適用于當前通用技術學科的精準復習策略,為提升通用技術復習教學實踐質量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精準教學”;通用技術;復習教學
在高中通用技術復習教學中,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聲音:有些問題多次講過而學生卻沒掌握;講評課學生不愛聽,可同樣的題型卻是一錯再錯;做了很多習題,成績卻沒提高。可見通用技術選考復習是低效的,學生的水平提升是緩慢的。
復習低效的原因有很多,如何進行精準教學,提高通用技術復習的實效,值得我們探討和研究。
一、何為“精準教學”
精準教學是借助信息技術的發展,在精確把握課程標準和學生發展實際的基礎上,精準設計目標,精選教學內容與形式、精準測繪學生表現并精準應用,使整個教學過程達到可度量、可調控等精準要求。
二、通用技術復習的現狀
(一)重視知識的復習,缺乏能力的培養
通用技術選考作為選拔性考試更重視能力的考查,而我們許多老師的教學過程則側重于知識的梳理,缺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我們的老師對學生解決通用技術問題應有的能力理解不夠透徹,對能力的培養不重視,沒有形成教學習慣,舍不得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缺乏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
(二)依據教輔復習,缺乏對試題的研究
通用技術選考第二輪復習時,很多教師以教輔材料為主線按部就班地實施,把教輔中的例題、習題講完就算完成教學任務。教學過程中缺乏對試題的研究,只是盲目地、一味地找新題、怪題,導致學生不知道要掌握什么。教師對選考考查的能力和方向把握不清,導致在復習時沒有突出重點。例如:在“通用技術選考第17題(電控設計題)”的復習中,教師只知道從頭至尾地講解,沒有幫學生理清其實質是可分解為輸入電路、控制電路、輸出電路和工作電路,然后各個擊破。
(三)學情了解不夠,教學以教師為主體
高中通用技術復習教學課堂中存在的一些“低效現象”,發現很多教師對學生的學情關注不夠,對學生的學情還未摸透,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就沿著自己的教學思路開展新課的教學,以自己的愿望將學生引入預先設計的“圈套”中,很少考慮學生的情緒和感受。
三、通用技術精準復習的策略
(一)學生學情,精準把握
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學質量高不高主要看學生掌握了多少,對學情把握不準,就不能因材施教,就會極大地降低課堂效率。如何更精準地把握學生的學情,我們可以通過學生的作業和試卷中的答題情況、平時個別輔導等來了解。如:可以運用攝像頭及“師之友閱卷軟件系統V3.32”對任教班級的學生作業進行分析,知曉全體學生知識掌握的薄弱點,針對薄弱點進行精準教學。
(二)教材考點,精準分析
通用技術復習教學應立足于教材、課程標準、考綱、選考卷等,如果脫離了這些,通用技術復習教學必將走彎路、走絕路。浙江通用技術學科開展時間不長,教材、選考命題形式也多次變化,我們教師要看到、研究這些變化,決不能停留在原來的思維上,用原來的套路一教到底。在通用技術新課教學、復習教學中,教師應認真閱讀《考綱》和《考試說明》,熟知考點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研究近幾年浙江通用技術選考卷命題的風格,結合自己的教學,思考自己存在的問題,加以改變。如:2017年4月的浙江通用技術選考卷第17題第一小題“光敏電阻值隨光照強度變化的規律與 ?▲ ?相似”,考查學生對基本元器件特性的了解,屬于簡單問題;2019年4月的浙江通用技術選考卷第17題中的4個小題,全部需要學生在理解基本元器件的基礎上學會分析、應用,考查的能力要求大大提高。
(三)課堂教學,精準設計
基于“精準教學”的教學設計,就是教學目標的設定要精準、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精準、學生作業設計要精準。如: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改變傳統課程內容過于扁平化的現象,在精準教學活動中,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短板知識或技能進行內容選擇。在講授“金屬材料的加工工藝”時,教師應動手操作,邊操作邊講解,不但要講怎樣操作、注意事項,而且要講為什么;可以利用手機、攝像機或錄屏軟件等制作微課,供學生課后再學習。
(四)學生個體,精準輔導
絕大多數普通高中都在進行分層教學,這個分層教學是從學生的總體成績來劃分的,具體到某一門學科時,同一層次的班級、同一班級中的學生基礎會有比較大的差距。通過“師之友閱卷軟件系統V3.32”,進行數據的積累和分析,可以了解每個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針對個別學生進行個性化精準輔導,通過每題的得分情況、答錯的學生名單,顯示典型試卷,向對應學生推薦相似的變式練習進行鞏固,真正實現“培優補差”。
精準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表現為課堂形式的變化,更要在教學理念、教學思維上有所突破和變化。要想提高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復習教學的質量,就要從經驗走向精準,走向科學,全力打造有智慧、有個性的精準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