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
[摘要] 目的 研究藥物經濟學在藥品費用控制的作用。方法 運用藥物經濟學評價方法和文獻法分析我國藥品費用的現狀。結果 藥品費用是由藥品價格、使用數量及用藥結構三者乘積組成,通過改變三者之間關系來控制不合理藥品費用。結論 藥物經濟學能夠從藥品價格、使用數量、用藥結構三方面來控制藥品費用。具體應用表現有指導新藥研發和定價、優化臨床治療方案和指導合理用藥、參與醫保藥品目錄的遴選和支付、幫助患者正確選擇藥物、提高衛生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等。
[關鍵詞] 藥物經濟學;藥品費用;控制
[中圖分類號] R9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0(c)-0193-03
The Role of Pharmacoeconomics in Drug Cost Control
LI Zhi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11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ole of pharmacoeconomics in drug cost control. Methods The current status of drug costs in China was analyzed using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 methods and literature methods. Results The drug cost is composed of the product price, the quantity used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drug. The unreasonable drug cost is controlled by chang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Conclusion Pharmacoeconomics can control drug costs from three aspects: drug price, quantity used, and drug structure. Specific application performances include: guiding new drug development and pricing, optimizing clinical treatment programs and guiding rational drug use, participating in the selection and payment of medical insurance drug catalogs, helping patients to correctly select drugs, and improving health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Key words] Pharmacoeconomics; Drug costs; Control
目前,醫療費用過快增長是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難題,藥品價格上漲速度遠遠高于一般商品,不僅給人們帶來了“看病貴”的問題,還增加了政府財政投入和醫療保險基金支出以及個人醫療費用負擔的壓力。有資料表示,近年來我國醫療費用每年以30%是速度增長,遠遠高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速,其中藥品總費用占衛生總費用比重超過40%,幾乎相當于發達國家的兩倍[1]。如何控制藥品費用不合理增長是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該文通過采用藥物經濟學評價方法,來控制不合理增長的藥品費用,實現醫療資源合理配置。
1 ?我國藥品費用的現狀
藥品費用是衛生總費用的組成部分,藥品總費用包括醫療機構藥品費用和零售藥品費用,其醫療機構藥品費用由門診和住院兩部分藥品費用組成。由表1可知,2013—2016年之間我國藥品總費用逐年增加,醫療機構藥品費用占藥品總費用的比例超過60%以上,同時零售藥品費用增速高于醫療機構。藥品費用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藥占比)超過了35%以上,人均藥品費用也逐年增加。根據資料顯示,發達國家藥占比在7%~20%之間,我國藥占比遠遠高于這個區間。2017年我國衛生總費用占GDP的6.2%,政府對衛生支出比例較小,個人支付比例增加,帶來了人們看病貴、藥價高等問題。由于我國藥品費用占衛生總費用比例較高,藥品費用增長較快,控制藥品費用不合理增加是面臨我國的一道難題。通過對藥物經濟學研究能夠控制不合理藥品費用增加,滿足人們合理用藥需求。
2 ?藥品費用上漲的原因分析
藥品費用上漲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問題,造成藥品費用上漲既有客觀因素(合理原因),也有非客觀因素(不合理原因)。下面主要分析造成藥品費用上漲的原因。
2.1 ?人口老年化加劇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年化加劇,最新人口普查結果表明,我國進入了人口老年化社會。根據數據顯示,我國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約2.5億,占總人口的17.9%。有預測認為,到2050年我國的老年人口達到4.8億人,將達到34.1%的人口比重。有研究表明:2025年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醫療費用占當年總醫療費用的40%,2035年會達到50%以上。人口老年化加快,不僅帶來患老年病、慢性病的比例上漲,而且增加醫保基金的負擔。人口老年化增加藥用需求,導致藥品費用上漲。
2.2 ?科技創新速度加快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人們的收入水平顯著提高,對醫療保健的需求不斷增加。在醫藥領域,隨著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高,出現了一些新的醫療技術和醫藥產品,這些高技術產品滿足人們需求的同時增加了醫療費用。在使用靶向治療藥物、基于治療藥物等新技術藥物,必然會帶來藥品費用的增加。據一項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在影響醫藥費用增長的諸多因素中,科技創新帶來的新產品、新技術的使用,是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2]。
2.3 ?醫療機構補償機制不完善
在我國,醫療機構承擔80%以上的藥品銷售。由于醫療機構補償不足,加上藥品零差率出售的政策,導致醫院在采購藥品時,優先使用價格高回扣多的藥品。另一方面,藥品的不合理使用,醫患之間存在相信不對稱,為了獲得更多的收入,在治療疾病時可能會出現誘導需求現象,出現過度醫療、大處方、重復藥品等行為,造成藥品費用上升加快。
2.4 ?部分藥品價格虛高
藥品價格是影響藥品費用的一個重要因素,藥品價格虛高直接導致藥品費用上升。過去我國藥品定價方式是采用成本加成定價:①由于政府難以核實企業生產成本,加上企業虛報成本增加利益;②政府制定的藥品最高零售價格導致部分藥品價格遠遠高于市場實際交易價,最終藥品價格虛高導致了藥品費用的不合理增加。
3 ?藥物經濟學內涵及藥品費用控制的機理
3.1 ?藥物經濟學內涵
藥物經濟學(pharmacoeconomics,PE)是20世紀60~70年代從衛生經濟學中分支發展起來的一門邊緣性交叉學科。作為一門年輕的獨立學科,藥物經濟學有其自身的內涵和定義。從宏觀上講,藥物經濟學是應用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知識,研究醫藥領域有關藥物資源的利用的經濟問題和經濟規律,研究如何提高藥物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以有限的藥物資源實現健康狀況最大程度改善的學科[3]。從微觀上講,藥物經濟學是應用經濟學、流行病學、決策學、生物統計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全方位識別、測量、分析比較不同藥物、治療方案及衛生服務項目的成本和產出,并有效提高藥物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在有限資源條件下最大限度滿足藥品可獲得性與利用的評價方法[4]。藥物經濟學研究能夠節約醫藥衛生資源和控制藥品費用的支出,最終目標是提高有限醫藥衛生資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它是從全社會的角度,對不同的治療方案及患者人群進行研究所產生的成本與效果進行比較,藥物經濟學評價方法主要有最小成本分析法(cost minimization analysis,CMA)、成本-效果分析法(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成本-效用分析法(cost utility analysis,CUA)、成本-效益分析法(cost benefit analysis,CBA)[5]和預算影響分析(budget impact analysis,BIA)。目前國際上,藥物經濟學在新藥的研發、藥品定價、醫保藥品目錄遴選與支付、臨床合理用藥、醫藥衛生政策制定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3.2 ?藥物經濟學控制藥品費用的機理
藥品費用與藥品價格、使用數量、用藥結構三者之間有關(藥品費用=價格×數量×用藥結構),藥品價格虛高、藥品不合理使用、新藥與仿制藥之間的替代都會造成藥品費用虛高。在藥品費用控制中涉及到制藥企業、醫院、醫保、患者、政府之間的利益平衡,如何控制不合理藥品費用上漲,藥物經濟學提供了解決的方法。通過藥物經濟學評價能夠指導藥企研發和定價;有利于規范醫生處方行為,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參與制定醫保藥品目錄和補償;幫助患者正確使用藥物;提高政府對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藥物經濟學控制藥品費用機理見圖1。
4 ?藥物經濟學在藥品費用控制的作用
藥物經濟學研究的基本要素為成本和健康結果。通過成本分析和健康結果研究,為臨床藥物使用提供了合理的選擇,通過藥物經濟學研究能夠影響藥品的價格、使用數量及用藥結構,從而控制藥品費用不合理上漲。
4.1 ?有利于完善藥品價格體系
隨著我國藥品價格管理機制的改革,放開了政府對藥品價格的管制,通過市場競爭機制形成合理的藥品價格。長時間以來,我國藥品價值缺失,藥品價格與價值不匹配,造成了我國藥品市場出現“價格虛高”與“價格虛低”并存的價格扭曲現象。當前藥品價格既無法真實反映藥品價值,也無法準確反映市場供求關系[6]。藥物經濟學研究既考慮藥物的成本,又關注藥物的治療效果,將藥品價格與價值聯系起來,使藥品價格建立在效果基礎之上,從而形成合理的藥品價格機制。通過進行藥物經濟學評價有利于控制藥品價格虛高、保護傳統好藥、減少低水平重復生產,最終讓藥品價格回歸到合理市場交易價格水平。
4.2 ?優化臨床治療方案和指導合理用藥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合理用藥定義為要求患者接受的藥物適合其臨床需要,藥物劑量應符合患者的個性化要求,療程適當,藥價對于患者及其社區應是最為低廉。合理用藥是人類社會對藥物治療追求的理想狀態,在國內外不合理用藥現象普遍存在。可以運用藥物經濟學評價的原理,對不同的藥物進行經濟學評價,有利于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幫助醫生指導患者合理用藥。優化臨床治療方案是醫院藥學進行藥物經濟學評價的重點,意味著在選擇臨床治療方案時,不僅要考慮治療成本,還要關注治療結果。不能單方面考慮成本或者效果,要針對不同的治療方案找到合適的成本效果平衡點。這就需要利用藥物經濟學評價方法,對醫院的治療方案進行評價,從而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楊冬[7]在研究中指出,藥師應用藥物經濟學可以協同醫師為患者制定合理的給藥方案,可以降低藥品費用和住院總費用,還可以縮短住院時間、節約醫療資源。
4.3 ?參與醫保藥品目錄的遴選和支付
在國外,藥物經濟學評價是藥品進入醫療保險目錄的前提之一。例如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是最早應用藥物經濟學評價方法來遴選醫保藥品的國家。藥物經濟學對醫保目錄中藥品的經濟性和可負擔性進行綜合考慮,為政府和醫保機構選擇和調整藥品提供證據支持。主要應用有兩點:①基于藥物經濟評價結果,對藥品目錄遴選提供幫助。2017年國家醫保目錄遴選首次引入藥品價格談判機制和成立藥物經濟學專家組對提交的藥物經濟學報告進行查核和評審。②基于預算影響分析結果,對醫療保險基金的未來使用情況進行預測和提出合理性建議。由于醫保基金的可負擔性能力有限,新的治療方案在納入醫保報銷體系時,需要評價其納入前后對醫保基金支付的影響。預算影響分析可作為成本產出評價的一個重要補充,二者共同作用于醫保藥品目錄的遴選與支付。
4.4 ?幫助患者正確選擇藥物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保健意識越來越強,未病先防的理念深入人心。由于藥品品種眾多且復雜,質量與療效不對等,同種類藥價差異較大等問題,患者通常自行購買使用藥物,往往造成患者用藥不正確,增加了治療療程同時也增加了藥品費用。藥物經濟學通過幫助患者提供專業的用藥知識,通過對同類藥的經濟學評價來指導患者選擇出質量好、療效佳、成本低的藥品來治療疾病。通過對人們宣傳用藥知識,加強人們合理用藥的理念,從而減少藥物不良反應和一些藥源性疾病,造成人們的身體傷害,控制不合理藥品費用上漲。
4.5 ?提高衛生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
衛生事業的發展,依賴于國家對衛生服務與發展戰略的正確制定。藥物經濟學評價是對所有方案的成本和結果進行比較,通過經濟學評估可以在備選方案進行客觀選擇,使衛生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藥物經濟學研究結果可以為公共衛生在宏觀決策提供依據,衛生決策部門面對有限的衛生資源,可以運用成本效益分析,使有限的資源來滿足大多數人的基本衛生服務需求。如美國公共衛生署制訂了所有衛生干預的成本-效果分析評價指南,以便對預防和治療干預、公共衛生和醫學干預、藥物與其他衛生干預方法進行比較,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的效率,促進公眾健康[8]。綜上所述,藥物經濟學評價能夠提高我國衛生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減少衛生費用的不合理增加。
[參考文獻]
[1] ?鐘小桃,龍娜.臨床藥學開展與降低藥物費用相關性研究[J].北方藥學,2015,12(2):153.
[2] ?盧鳳霞.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取向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8(8):18-22.
[3] ?張方.藥物經濟學應用與案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2-3.
[4] ?吳久鴻.藥物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3
[5] ?陳伯叢.藥物經濟學及其在藥品費用控制中的作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1):167-168.
[6] ?向明.我國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及市場化改革對策研究[J].價格月刊,2017(2):43-46.
[7] ?楊冬.藥物經濟學及其在藥品費用控制中的作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23):4520,4522.
[8] ?楊莉.國外藥物經濟學評價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執業藥師,2008,5(8):31-34.
(收稿日期:2019-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