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 張艷輝 張彩虹

【摘 要】目的:評價圍血液透析期護理干預對血透患者透析器、管路凝血的影響價值,為透析期間管路等護理工作提供參考。方法:選擇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維持性血透治療的70例患者,隨機分為圍血液透析期基礎護理以及系統化護理干預的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對比對照組、觀察組兩組血透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發生率以及患者凝血發生原因。結果:觀察組血透治療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另外,凝血發生原因包括血流不暢、透析中輸血、透析前應用凝血藥物。結論:血流不暢、透析中輸血等均為血透期間凝血發生原因,圍血液透析期配合系統化護理干預可以減少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發生率,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
【關鍵詞】圍血液透析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系統化護理干預;安全性
文章編號:WHR2019011362
近年來,隨著各類腎臟疾病的發生以及進展,臨床治療中開始廣泛應用血液透析,通過透析器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毒素并使回流血液潔凈,并減少了血透治療患者的腎臟負擔,從而達到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并進一步提高血透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但是,受到疾病特殊性、治療方法的技術性等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血液透析治療患者也存在著不同程度上的風險,為了提高患者的安全性,需重視護理干預的輔助價值。相關資料指出,圍血液透析期護理可以明顯改善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問題,進一步提高了血透治療患者的安全性[1]?;诖耍疚淖髡呔捅驹?017~2018年期間收治的70例血透治療患者為例,總結圍血液透析期不同護理方案的預后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總計70例。納入標準:1)經腎臟影像學等檢查確診的慢性腎衰竭患者;2)參與患者意識正常;3)參與患者、家屬簽署血透治療以及護理知曉同意書;4)無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病史。
排除標準:1)腎臟惡性腫瘤患者;2)精神類疾病史患者;3)血液透析禁忌患者。將70例血透患者分組,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齡36~73歲,年齡均值(55.80±12.30)歲;患者病程2~6年,病程均值(4.50±1.50)年;透析次數2~10次,透析次數均值(5.50±2.50)次。觀察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齡38~72歲,年齡均值(55.75±11.60)歲;患者病程3~6年,病程均值(4.35±1.65)年;透析次數3~10次,透析次數均值(5.80±2.20)次。兩組血透患者透析次數、病程以及年齡均值有可比性(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血透治療患者圍血液透析期健康教育、日常飲食指導、病房護理等基礎護理。
觀察組——血透基礎護理加行系統化護理干預。1)血液流速護理。血透期間患者常發生血液流速緩慢的情況,而循環血容量不足、患者自身血管均為導致血液流速緩慢的原因,若血透患者循環血容量不足則提升氯化鈉注射液(0.9%)輸注速度、合理補充患者血容量,若患者自身血管原因需格外重視患者血管保護,結束透析24h以熱毛巾敷貼血管。2)高凝狀態護理。透析前以氯化鈉注射液(0.9%)沖洗透析器、管路,沖洗期間透析器、管路中保留溶液,結束沖洗后行血透治療并觀察透析器、管路顏色。另外,巡視期間重視患者管路保護,管路折疊、受壓情況下需對癥處理以維持其正常運行。3)無肝素透析護理。無肝素透析前,以氯化鈉注射液(0.9%)進行透析器、管路間斷沖洗,間隔時間為凝血時間2倍,控制沖洗溶液量,以預防肺水腫情況。另外,若血透患者有凝血情況需即刻停止血透,并采取回血處理。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發生率、凝血發生原因情況。
1.4 凝血情況評定標準[2]
0度——透析器及管路無凝血情況。
Ⅰ度——透析器及管路有少量纖維絲凝血情況。
Ⅱ度——透析器及管路凝血量介于20%~50%之間。
Ⅲ度——透析器及管路凝血量>50%。
凝血率=(Ⅱ+Ⅲ度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經SPSS 19.0軟件對70例血透患者指標進行計算。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發生率以%形式展開,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凝血發生率情況比較
觀察組、對照組血透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發生率情況見表1。經統計學計算,P<0.05。
2.2 凝血原因分析
觀察組、對照組血透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11例患者具體凝血原因情況見表2。
3 討論
血液透析是需要長期堅持的治療手段,可以有效延緩腎
衰患者病情進展。但是,基于治療方法的特殊性,所以多種因素均會影響血透成功率,例如儀器選擇、設備應用價值、用藥劑量等。同時,有效的護理配合是解決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重要措施,高凝狀態護理可降低凝血風險,氯化鈉注射液間斷沖洗透析器、管路無肝素透析護理可預防凝血,血液流速護理有助于患者血液有效循環,促進了患者的康復效果[3]。劉曉霞研究指出,給予血透患者針對性圍血液透析期護理可明顯改善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問題,保障了血透患者的安全性,提高了患者的血透接受度[4]。
結果顯示:觀察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發生率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9%(P<0.05)。由此說明,圍血透期有效護理干預是降低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發生率的關鍵。和謝麗研究結果有一致性,研究組凝血發生率1.54%少于對照組的16.92%(P<0.05)[5]。
綜上所述,優化圍血液透析期護理可以明顯改善血透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況,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張保榮,曾理.圍血液透析期護理對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改善[J].血栓與止血學,2017,23(01):156-158.
[2] 許艷.圍血液透析期護理在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改善中的干預效果觀察[J].養生保健指南,2017,(11):222.
[3] 吳彩虹.圍血液透析期護理干預對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7,30(21):176-177.
[4] 劉曉霞.圍血液透析期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8,31(23):170-171.
[5] 謝麗,黃芳.血液透析患者發生透析器以及管路凝血的護理對策及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0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