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
具有文化元素的環境設計作品可以提升作品的品質,具有文化內涵的作品才能成為有生命力的經典作品。因此,設計者應將文化元素應用于環境設計中,使作品更具內涵和意義。將文化元素運用于設計,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發揚中國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環境設計中,不論是室內設計還是景觀設計,都致力于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使人們對環境產生共鳴,營造出場地的歸屬感。人們對環境的情感共鳴是通過對場地元素的基本感知(看、聽、聞、觸等)而形成一定的情感投射(喜、哀、思念、聯想等)。某些獨立的具象元素會引起人們的特殊情感。比如,一張漁網可能會引起有著海邊漁村生活經歷人們的美好回憶。
一、設計中應用文化的重要性
在設計中,設計者要充分的考慮人性的因素,文化就是人性因素的重要表現,將文化元素與場地設計結合起來,能體現出作品的深刻內涵。美國911國家紀念廣場是一個成功將文化元素和場地緊密聯系,使人們產生情感共鳴的案例。該設計通過深不見底的雙坑(視覺),強烈震撼的瀑布(聽覺),青銅板鏤空刻字(觸覺)等場地元素來刺激參觀者的感知,將人們帶回到當時悲劇發生的現場。同時,廣場、草坪與統一而又簡潔的樹陣結合,在喧鬧的城市中營造了肅穆、安靜、充滿緬懷的氣氛。
二、設計中應用文化的分類
(一)有形具體文化
在人們生活中接觸到較多的是有形、具體的文化。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造就了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如書法、繪畫、建筑、景觀、雕塑等眾多有形文化,和語言等無形文化,出現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在設計中,文化傳播是主要的設計目的之一。在綜合考慮我國國情和設計作品使用者的受文化教育程度上,在設計中體現出有形具體文化,能使文化更加廣泛有效地傳播。
(二)無形抽象文化
對于無形文化來說,表現方式為語言、歌曲、精神等,無形文化是內在的民族靈魂。無形抽象的文化具有更廣泛的影響,能起到凝聚民族精神、弘揚民族力量的作用,能帶給人內在的歸屬感。在設計中體現文化,其內涵是體現無形文化,通過有形的、具體的方式表現出來。
在設計中,文化的有形和無形,均是設計的表現方式,設計中選用的文化元素,體現出設計作品的內涵和靈魂。我國的歷史發展,根據社會生產方式的不同,在我國的歷史文化中大致分為統治階級和基層勞動人民。在統治階級的文化中,由于受教育文化程度普遍較高,統治階級和士大夫階級所產生的文化大多數為無形的抽象的高精尖文化。如王羲之通過曲水流觴的方式帶領眾人吟詩作樂,留下了《蘭亭集序》這樣優秀的篇章和書法。與這種高精尖文化相對的是,由基層勞動人民所創造的民俗文化。如我國的傳統節日以及它們的來源,無一不體現出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氣息。如,中秋節的嫦娥奔月、七夕節的牛郎織女等。在我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民俗文化廣為流傳。從文化的傳播性、辨識度和場地歸屬感等方面來說,設計者應用民俗文化能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有利于文化傳播。
國外的文化中,也同樣能體現出不同文化層次所帶來的差異。日本的枯山水景觀是日本禪意文化的典型代表,類似的還有日本的料理文化等,也表達出空靈的意境,對應高精尖文化。而歐洲的教堂從某種方面來說,則是枯山水的完全相反面,是典型的民俗文化的代表。這是由文化的本源所造成的差異。佛教文化中“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與基督教所宣揚的“神愛世人”等對比,就可以感受到這其中的差異。民俗文化在某種方面更便于文化的傳播與影響,關于這一點,看基督教的信徒數量及基督教對國家的影響,相比較佛教的禪意文化在日本人民群眾中發揚和影響的程度就可以了解。
三、環境設計中體現的建筑文化
在設計中應用文化的元素,其目的在于弘揚民族文化和營造場地歸屬感。
如巴黎圣母院是基督教有形、具體的文化體現,教堂建造的意義主要是為了基督教的宣傳。因此在教堂的建筑設計中,充分將基督教文化融入了建筑。走近巴黎圣母院,可見雕有基督教經典之作——《圣經》的三個桃狀大門圣母門、審判入口大門和圣安娜們依次排列,雕刻栩栩如生。從平面布局中,巴黎圣母院平面呈橫翼較短的希臘十字形,坐東朝西,正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莊嚴,十字形平面的設計則體現出基督教的符號形象十字架。在教堂外立面的雕塑中,鱗次櫛比的雕像生動形象,就如同在講述基督教相關的故事,起到宣傳基督教文化的作用。中央的拱門描述的是耶穌在天庭的“最后審判”。教堂中間豎起的雕塑則是教堂的中心文化,將基督教中耶穌的形象和基督教的標志性符號十字架展示出來,則是將神的意義賦予在了雕塑的上面,通過這樣的雕塑設計,達到文化宣傳與展示的目的。
中國的傳統建筑中也有很多這樣例子,體現了文化與設計的緊密結合。在北京四合院的整體設計中,整個院落坐北朝南,沿中軸線呈左右對稱布局,重要的建筑都放在中軸線上,呈水平線狀布局,穩定平衡,兩邊是輔助的建筑,正規氣派,是封建社會里規矩和禮法的體現。平面布局的規劃體現了傳統儒家文化,例如,空間功能的劃分上體現出長幼有序、禮儀尊卑的思想;垂花門的設計,體現出《禮記·內則》的規定,曰:“禮,始于謹夫婦。為宮室,辯內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內,深閭固門,閽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有著嚴格的性別回避制度。
北京故宮的建筑群體現出了中國傳統道家思想觀念。建筑群分為九進九出,復合的群組里形成庭院、天井等天地相通的室外空間以及封閉的室內空間。三座建筑組成的倍數空間體現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道家思想。建筑群組的主體建筑居中設置,“古之王者,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而立宮,擇宮之中而立廟”,是“四方定而中心成”思想的具體體現,使得復雜的建筑群組既有一定的秩序性,在空間分配上又有“禮”有據。
四、結語
設計師通過應用有形文化和無形文化,結合當代社會發展的主題性設計趨勢進行設計;不應局限于已有、常見的文化元素,應對文化現象及內涵進行提煉與總結,不斷地追求具有更高審美品質的設計,避免庸俗化,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作品。
(成都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