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張來
群眾文藝創作是大眾文藝事業發展的根基所在,為了繁榮群眾文藝創作的道路,必須先要了解我國群眾文藝創作的發展現狀,緊扣群眾內心所需,調整方法與路線,真正做到調動群眾文藝創作的激情,推動群眾文藝的健康有序發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的思想意識逐步提高,文化體制也相應地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為了認真貫徹落實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改善并提高人民群眾的價值觀念,加強文化建設,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群眾文藝創作已經成為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在目前狀態下,如何繁榮和發展群眾文藝創作,是群眾文藝創作的焦點所在。本文根據現狀,分析群眾文藝創作的問題所在,找尋突破口,以期繁榮與發展群眾文藝創作。
一、群眾文藝創作的現狀及特征
目前,我國的群眾文藝創作處于停產或少產的狀態,作品極少且質量一般,幾乎沒有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出現。其中,群眾文藝創作的特點是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重要因素,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找出合理的解決方法。
(一)創作主體的業余性
群眾文藝創作的主體是非專業人士,他們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知識構架并不完整,也沒有深厚的理論基礎作為支撐,創作的靈感主要來源于工作和生活。雖說藝術來源于生活,但并非所有的生活都能轉變為藝術。業余的群眾文藝創作者對藝術的熱愛值得肯定,對創作所付出的艱辛值得贊揚,但大部分作品缺少靈魂,難以完美地呈現藝術性。
(二)主體職業的分散性
職業分散性是群眾文藝創作者的一大特點,業余創作者來自社會的各個領域,從事著不同的崗位,有著不同的身份和地位,肩負不同的責任,對生活和人生的感悟也具有較大的差異。不同行業出現的文藝創作者呈現出極為不均的態勢,且眾口難調,其作品難以滿足大眾的需求,無法與群眾產生強烈的共鳴。
(三)表現形式的多樣性
群眾創作隊伍中的每一個成員喜好和性格都存在較大差異,這種不同或多或少都會呈現在作品當中。每個人的創作風格,想要表達的思想不同,自然會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群眾文藝創作不僅受個人創作方式的影響,也會受群眾文藝創作自身多樣性的影響,繼而便出現了雜而不同的現象。
(四)創作水平的差異性
對于業余創作者而言,他們所接受的教育不同,生活背景、生活條件、思想意識、人生閱歷等都有差別,因此創作水平也會參差不齊。每個人對藝術的理解不同,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在大眾可以接受的范圍內、緊跟時代腳步、具有積極意義、滿足大眾所需,就是發展群眾文藝創作事業所認可和追求的。
(五)創作人才的匱乏
從目前群眾文藝創作的現狀來看,創作的人才極為匱乏。雖說科班出身的藝術創作工作者具有較強的創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各大刊物也不乏作品出現。但面對群眾文藝作品而言,與真正的純文藝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作品難以發表,創作道路艱辛,導致群眾文藝創作者也寥寥可數。
二、繁榮群眾文藝創作的方法
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更好地繁榮群眾文藝創作是發展群眾文藝事業的首要任務。繁榮群眾文藝創作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是創作者自身能力的培養與塑造,提升其作品質量;另一方面是政府及組織單位的積極協調與配合。兩個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繁榮和發展群眾文藝創作。
(一)提升群眾文藝作品水平
1.時代性
群眾文藝作品是社會生活的映射和展現,鐫刻著時代的痕跡。隨著社會的發展,群眾對文藝作品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不僅涵蓋一定的社會信息,還要具有一定的表現技巧,以適應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因此創作者一定要緊跟時代的腳步,了解日新月異的變化。事物并非靜止不動的,人們的觀念意識與社會發展是同步的,創作者的作品所傳遞的信息要與群眾產生強烈的共鳴,賦予作品時代的意義,這樣的作品才會得到大眾的認可。
2.創新性
創新是事物發展的靈魂,也是事物發展的途徑,群眾文藝創作也需要時刻保持創新的態勢,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以滿足不同階層、不同年齡層的需求。群眾文藝創作人員要時刻保持對新鮮事物的敏感度,具有較強的接受能力和判斷能力,了解最新資訊,準確把握大眾所需,針對需求創作出能夠滿足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的作品。創新要堅持的原則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扎根于現實生活,從人民群眾中吸取營養,反映群眾心聲,運用創新的思路選取素材,在增強作品原創力的同時也要保持作品鮮活的生命力。
3.市場化
現如今群眾文藝創作并非單純地以創作為目的,還要能走向市場,將社會需求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尋求最佳的契合點,并考慮文藝創作作品在市場上的占有率、人們群眾的接受能力等因素,不斷增強創作者的市場意識。為了讓更多高質量的文藝作品占領市場,在加強單項藝術作品創作的同時,創作者還應有序推出具有群眾性和綜合性的大型作品,讓更多的人接觸到群眾文藝創作,真正使創作走入人民群眾的生活中去,從而帶動群眾文藝創作者走向更高的層次,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另外,群眾文藝創作者自身能力的提高是群眾文藝作品水平提高的內在因素,除了創作者自身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藝術修養外,還需要有刻苦鉆研的精神和敏銳的洞察力。
(二)基層組織單位的積極配合
抓好群眾文藝創作是體現基層文藝部門功能與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有政府和組織單位的支持和配合,繁榮群眾文藝創作才有了堅強的后盾,有利于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實施。
1.加強對文藝創作的重視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基層文藝部門可以定期舉辦文藝培訓活動,力求把群眾文藝創作的知識有效地傳播開來。對于培訓考核,可以建立完善的獎勵機制,每一輪的考核評比過后,對表現優秀的個人和團體要有一定的獎勵。無論是獎金、獎品還是證書,都要按時按地發放,從而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是對其參與考核作品的認可和鼓勵,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積極組織創作人員參加團體活動,拓展視野,積累素材。從事群眾文藝創作的工作人員需要不斷吸收新鮮事物,相互學習,了解其他地區的風土民情和地域特色作為創作靈感。同時,對有真才實學的群眾文藝創作者要重點培養,提供其施展才能的舞臺,為其營造良好的創作環境。
2.增強對創作隊伍的鞏固
群眾文藝創作是一門深奧的學科,具有豐富的內涵。大量事實證明,群眾文藝創作要想不斷繁榮發展就要具備完善的機制。文藝部門要在關心與尊重創作者的同時,能夠為其創作一個良好的、具有濃厚藝術氣息的工作環境,使其彼此交流、有效溝通,以文會友,從而建立一支具有專業素質的文藝骨干隊伍。只有創作隊伍強大了,才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同時人才結構的合理化也能滿足更多群眾的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工作者,要在不斷提高自己業務水平的前提下,積極開展群眾文藝創作工作。
3.加大對創作團隊的支持
群眾文藝創作活動具有特殊性,它需要多方面的理解與支持。它首先需要文藝活動的創作者創作出好的作品;其次需要組織者的支持,包括活動的運作經費、活動空間和相應的設備等。良好的創作環境和氛圍不僅能夠給予群眾文藝創作者更多的自由,還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平臺、創造條件讓他們的才華得以施展。基層組織單位在積極開展群眾文藝創作的同時,還要兼顧群眾文藝創作的輔導工作,力求在普及文藝創作的基礎上提高整體的群眾文藝創作水平。
三、結語
群眾文藝創作的繁榮與發展不僅可以滿足大眾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還可以豐富大眾的內心世界。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人們對精神生活的期待與追求越來越高,群眾文藝創作的繁榮與經濟水平的提高同步進行,大眾的幸福指數才會越來越高,和諧社會才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基層群眾文藝創作是我國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繁榮群眾文化創作已經成為整體群眾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積極組織開展群眾性的文化創作,同時在創作上要出人才、出精品、出亮點,這不僅是時代對基層文藝部門的要求,也符合大眾對群眾文化創作的期待。
(蘇州市吳江區公共文化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