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秀
【摘要】古詩詞是傳統優秀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經了數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憑借優美的韻律、豐富的想象、凝練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得以傳承,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與文學價值。在初中語文課堂開展古詩詞個性化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更好地積累語言。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個性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開展個性化教學,能發展學生的個性,增強學生的欣賞能力、審美意識和語文素養,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如何針對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進行有效的個性化古詩教學?
一、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分析
現階段,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缺乏個性化解讀。初中生對古詩詞進行學習和鑒賞時,應該立足于自己的生活閱歷和豐富的想象力,科學品鑒與認識古詩詞,增強學習效率;然而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個性化解讀古詩詞,無法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和想象,加上學生缺乏豐富的人生經歷,致使古詩詞教學效果不佳。二是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對于初中語文古詩詞而言,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有些教師忽視了實際教學中的古詩詞意境營造,導致課堂沉悶單調,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同時部分初中生不能正確認識古詩詞學習的目的,認為其主要是應付考試,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學習,不能準確掌握古詩詞傳達的內涵,降低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三是難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些初中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將自身作為課堂的主體,作業布置形式單一,致使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處于消極的學習狀態。此外,古詩詞教學的方式基本為翻譯及背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感受古詩詞的意境和情感,繼而缺乏學習的興趣,不愿意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影響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二、初中語文古詩詞個性化教學策略
(一)通過多媒體教學,感悟詩詞意境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技術和電子白板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被廣泛應用在各個學科教學活動中。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通過播放音頻和視頻,能將古詩詞表達的情景進行很好的還原,減少因生活水平、時代背景等因素造成理解上的困難,使學生在主動學習和觀察生活的過程中豐富知識面、開闊學習視野。
以《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為例,由于很多初中生未接觸過祖國的邊塞地區,對詩詞中所描寫的邊塞壯麗的雪景無法理解,難以想象其是一幅怎樣鮮明的畫面或情景,不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千百年來,無數人稱道“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要想讓學生準確理解該句詩的內涵,教師必須要讓學生深刻認識邊疆雪景,而這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邊疆壯麗雪景的視頻,鼓勵學生想象自己正處于廣袤無垠、銀裝素裹的天地間,聯想將士們互相送別的情景,深刻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又如學習《天凈沙·秋思》時,該詞通過簡短的語言呈現出一幅深秋的晚景圖,表露出詩人獨自漂泊、遠在他鄉的孤獨之情。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只借助文字的簡單堆砌尚不能調動學生的想象力,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利用網絡技術收集相關的視頻和圖片,并將其展示給學生。具體而言,以該詞所描繪的意境層次為依據來展示不同的圖片,如先展示帶有枯藤、老樹、昏鴉等元素的圖片,并配上悲涼的音樂;然后展示帶有小橋、流水、人家等意境的圖片,配上愉悅輕松的音樂;最后播放古道西風瘦馬場景的視頻,即孤獨的游子在蕭瑟的秋風中獨自騎著瘦馬前行。通過不同圖片和場景的對比,能調動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詞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二)通過情景劇教學,升華詩詞意境
當前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喜歡以教材內容為依據進行改編,使其成為情景劇來讓學生進行表演,這也是一種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初中階段的學生熱衷于觀看古裝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可以古裝劇為切入點,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編自演詩人所描述的故事情景,通過情景劇來領悟詩詞的意境和內涵。
以《石壕吏》為例,該詩屬于敘事詩,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感受該詩的情感基調(沉郁、悲壯),引導學生對當時百姓的同情。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從制作場景、討論劇情到上網搜索當時百姓的衣食住行,在此基礎上借助適當的情景劇進行表演,深刻理解詩詞語言的內涵和作品蘊含的思想感情,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可以說,情景劇教學的實施不僅能將枯燥呆板的古詩詞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升華古詩詞意境,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參與度,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意識,促進學生個人品質的發展。
(三)通過情境式教學,體會詩詞意境
由于初中語文教材中古詩詞的年代相對久遠,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易對其產生距離感,缺乏學習的興趣,只能采用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學習停留于文字表面和教師引導,不能真正體會古詩詞描繪的意境和詩人表達的情感。為此,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應采用情境式的教學方式,通過情境的創設拉近學生與古詩詞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對詩人創作時的心境及特定背景有所感悟,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以《望岳》為例,教師可以采用問題情境的教學方式,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曾經登過山嗎?登上過什么山?登山后依次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象?這些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貼近,能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同時根據學生的回答和感受來對比杜甫爬的泰山,并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大聲朗讀古詩,以小組為單位提出問題和探究學習,如提出以下問題:杜甫登山時的條件和環境怎么樣?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點?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來?這首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通過前面的情境導入和教師的課堂講解,學生能在討論中準確回答這些問題,并感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感受詩人高瞻遠矚的氣魄和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此外,在語文古詩詞情境教學中,教師可以古詩詞中的重要意象或關鍵語句為依托創設問題情境,通過關鍵處設疑的方式引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讓學生在問題解答過程中體會詩詞蘊含的內涵。以《天凈沙·秋思》為例,教師可鼓勵學生分組完成“秋郊夕照圖”的繪制,并設置疑問:該圖的核心意象是什么?關鍵在哪里?圖中是否要出現小橋流水人家或斷腸人的畫面?這些問題的設置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深入文本,通過意象的感知和畫面的呈現來感受詩詞的意境及情感,體會游子漂泊在外、有家難回的惆悵和寂寞。如深秋薄暮、夕陽西下時本應是牛羊回圈、鳥禽歸巢、人們回家的時刻,而此刻的游子卻漂泊無依,小橋流水人家的安寧及恬淡是可望不可即的美夢。
綜上所述,古詩詞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與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和心理特點相符,對學生個性的形成與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教師在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學策略時,應該立足實際,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情景劇教學、情境式教學等策略,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感悟和體會古詩詞的意境,對詩詞蘊含的思想情感加以把握,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燕.詩情畫意——談初中語文古詩詞個性化教學[J].語文天地(初中版),2019(6).
[2]王萌.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在初中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鄭州:河南師范大學,2016.
[3]常娜.讓初中語文教學插上個性的翅膀[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11).
[4]徐海興.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分析[J].速讀(上旬),2019(3).
[5]趙東.淺談初中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J].絲路視野,2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