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度學習是一種基于高階思維能力發展的學習,具有批判思維、反思能力、信息整合能力、遷移應用能力和真實復雜問題解決能力等特征。深度學習不僅需要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還需要教師確立高階思維發展目標、引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創設促進深度學習的真實情境、選擇過程性教學評價方式。
【關鍵詞】深度學習;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王星星,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城中等專業學校。
【基金項目】本文為昆山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立項課題“基于促進中職學生英語深度學習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深度學習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它區別于孤立記憶和非批判性地接受知識的淺層學習,強調對知識本質的理解和真實問題的解決。隨著現代職業教育質量的提升,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也應走向深度化。 因此,教師需要從傳統角色向深度教學的組織者、實踐者、評價者轉變,注重學生語言應用的能力,采用深度學習的方式促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和職業場景中英語應用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基于深度學習理論,提出促進中職學生深度學習的英語教學策略。對此,筆者提出如下幾點思考。
一、確立高階思維發展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深度理解
深度學習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即在淺層學習的基礎上,學生還能夠具備分析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如主動參與創作類、思想類、探究類和操作類知識的探究。因此,教師在制定“三維目標”與設計教學活動時,需要深刻領會課程標準,挖掘教材,有意識地將“分析、評價和創造”高階思維能力作為暗線貫穿始終,讓學生參與到一系列創造性活動中。
二、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體系,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在英語學習中,主動構建知識體系更多地體現在語言的理解上,然而,在許多中職英語課堂上,老師按部就班,將教材上的內容孤立地呈現給學生,學生記住的只是零散的、片段化的知識,再加上中職學生學習習慣較差,英語基礎薄弱,運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可想而知。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構建英語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首先,教師應該全面分析教材,在力求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靈活整合教材,連接新舊知識,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知識構建。例如,定語從句是高中階段重點語法之一,而學生在初中就已接觸過此知識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回憶,如教師可以通過例句讓學生歸納什么是定語從句:
1.A doctor is a person who/that looks after peoples death. 2.This is the factory that produces cars. 3.She got a computer (that/which) her parents bought for her. 4. The man (who/whom)you were just talking to is my English teacher.
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總結出:對主句某一名詞/代詞起修飾或限定作用的句子叫作定語從句,接著引出新概念:先行詞、關系詞;其次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定語從句的關系詞不同?學生觀察比較后發現:先行詞不同,關系詞也就不同,先行詞是人時,關系代詞為who,whom,that,先行詞是人時,關系代詞為that,which;學生同時也發現3、4兩句中的關系詞可以省略,教師解釋:關系詞在從句中作賓語時可省略,作主語時不可省。通過喚醒舊知識引起對新知識的理解,通過學生自己分析、比較、歸納,總結,鍛煉了邏輯思維能力,建構了屬于自己的新的認知結構,學生也能在自我探索過程中收獲成就感,感到學習的樂趣,從而避免了“填鴨式”的低成效。
三、創設語言訓練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積極體驗
英語學習是語言的學習,只有將語言置于真實的語境中,才能實現語言交際的價值,而且情境認知理論認為,學習是在特定情境下發生的,通過積極參與具體情境中的實踐來獲取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目的地引入和創設與學生學習相關的情境,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發揮學習的自主性。教師可充分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以英語為母語的環境,也可以利用實物布置教室,簡筆畫、課堂表演、游戲、故事等都是創設英語課堂情境的方法。
四、采用過程性教學評價方式,引導學生深度反思
過程性教學評價不僅重視學習成果,同時也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方式,利用過程性教學評價可以使學生主動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是實現深度學習的有效途徑。過程性評價可采用學生自評、生生互評的方法,例如,在英語學習中,教師可使每個學生對自己的課前預習狀況、上課注意力集中狀況、對待課后作業態度進行記錄,讓他們清楚自己平時是如何學習英語這門課程的,再對比測試成績,看看自己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對自己的學習有何影響,然后提出修正措施;生生互評可讓同桌記錄并評價自己的改進情況;教師關注學習進展狀況并及時反饋,最后進行綜合點評。通過學生反思、教師反饋,學生逐步把我正確的學習方式,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調整學習策略,形成內在的學習動機,將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到深層次的方向上,同時,過程性教學評價方式可以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英語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深度學習是當代科學提出的新概念,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提供了新的支點,為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提供了科學依據,因此,筆者認為,要在把握深度學習內涵的基礎上,讓深度學習走向課堂教學,教師必須改變教學策略,引領學生深度學習。
參考文獻:
[1]安德森.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