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雪潔
十八大召開以來,我國脫貧任務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農村累計減貧6853萬人,減貧幅度接近70%,年均減貧人數達1370萬,我國貧困發生率也從2013年的8.5%降低至3.1%,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377元,人均消費支出大7998元,貧困地區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貧困地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強。伴隨著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成果,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與此同時,如何提高扶貧效率,利用既定的財政資金達到扶貧效果最大化成為我國脫貧攻堅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十九大召開后,精準扶貧成為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所謂精準扶貧,關鍵在于“精”“準”二字,“精”要求能夠精確的識別出貧困人口,了解貧困原因,考慮脫貧需求,“準”要求能夠對不同貧困給予不同的扶貧政策,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對癥下藥”,真正做到“誰貧扶誰”,提高扶貧資金利用效率,避免粗放扶貧造成的國家資源浪費。以國家審計的特點功能角度來看,國家審計部門對政府各個部門進行審計,可以充分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各相關單位的基本情況,在審計工作中可以根據業務需求上下聯動,對審計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我國于2018年3月組建中央審計委員會并在其第一次會議上,提出要重點關注民生資金審計,而精準扶貧正是我國最大的民生任務之一,因此對精準扶貧領域的審計是我國審計部門的重要工作內容。
一、著重精準扶貧政策落實跟蹤審計
1.精準扶貧審計首先應當關注扶貧人口是否是精確的。精確識別貧困人口是習總書記以及黨中央對精準扶貧任務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精準扶貧政策得以落實的前提。在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存在由于貧困地區交通不便,扶貧人力資源短缺等原因,把精確識別貧困人口的任務委托給鎮級或鄉級、村級單位,或把貧困戶、貧困人口建檔系統置于村級單位,由村級單位領導錄入貧困人口信息,由此而導致因村級領導干部徇私使得扶貧對象不精確的問題出現。因此,在審計工作過程中要重點關注扶貧建檔系統的運用是否合理合規。
2.要關注精準扶貧項目的開展是否精確。精準扶貧項目是黨中央、國務院、各級地方政府及扶貧辦為帶動貧困地區經濟建設和基礎建設,投入國家資源開張的項目。精準扶貧項目能夠取得成果的先決條件是項目符合貧困地區群眾的發展意愿,切合貧困地區的地域特點,能夠得到貧困地區群眾的支持,項目可行性高且具有相應的經濟效益。但在實際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精準扶貧項目不符合貧困地區特點,可行性及效益性低下的問題。因此,在審計工作過程中要重點關注精準扶貧項目的開展是否可行、是否合規。
3.要關注精準扶貧資金運用的精確與否。精準扶貧資金,顧名思義就是在精確識別扶貧對象的前提下,將資金運用情況與貧困人口建檔信息系統結合,與精準扶貧工作成果結合,保證精準扶貧資金能真正運用到幫助貧困人口脫貧上。但目前對精準扶貧資金的管理和使用仍然有不足之處,由于審批和審查機制不完善,精準扶貧資金虛報、挪用、滯留等現象時有發生,這將會導致精準扶貧工作投入量巨大而無顯著成效,對我國精準扶貧目標如期達成產生影響。因此,在精準扶貧審計工作過程中要重點關注精準扶貧資金使用問題。
4.要關注精準扶貧資金管理是否公開透明。精準扶貧資金管理公開透明,是指承擔精準扶貧工作和使用精準扶貧資金的單位及部門主動向社會公眾公開精準扶貧資金的流通動向及使用情況,讓社會公眾參與到精準扶貧資金的監督中來,避免部分領導干部利用信息不對稱性貪污挪用精準扶貧資金,向中介機構或承包商輸送利益。因此,在精準扶貧審計工作過程中要重點關注精準扶貧資金管理的公開透明程度。
二、關注精準扶貧產業項目效益審計
1.要關注精準扶貧產業項目是否存在形式主義的問題。能否結合貧困地區區域特點合理規劃精準扶貧產業項目是精準扶貧產業項目能否取得效益的前提。現有的地方精準扶貧產業項目還存在規劃不合理、項目效益不高、扶貧干部為追求政績盲目開展項目等問題。因此,在審計工作過程中要重點關注精準扶貧產業項目的規劃合理性及效益性。
2.要關注精準扶貧產業項目中的資金投入集中問題。高效率運用國家扶貧資金使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精準扶貧工作的根本目的。但在精準扶貧資金的實際使用過程中,存在為將精準扶貧產業項目打造成地區特色,實現政績目標,將扶貧資金集中投資于個別產業龍頭企業、專業化合作社、致富能手等的問題,以及產業龍頭偽造解決貧困人口就業的證據用以騙取扶貧資金,享受國家精準扶貧資金支持,使得精準扶貧資金用于“致富”而非“扶貧”。因此,在審計工作過程中要重點關注精準扶貧產業項目的規劃合理性及效益性。
3.要關注精準扶貧產業項目資金使用情況。對精準扶貧產業項目資金流轉情況進行觀察,分析項目資金管理制度是否完善,項目預算是否合理,項目資金申報與審批程序是否合規,項目資金使用效率是否最優,以及項目資金使用情況和項目工作進度是否一致,精準扶貧產業項目資金是否高效運用,直接關乎精準扶貧工作是否能取得成效,是否能實現預期目標。因此,在審計工作過程中要重點關注精準扶貧產業項目的資金使用效率。
4.要審查精準扶貧產業項目的建設質量以及完工后維護運營情況。現有精準扶貧產業項目還存在建設質量低下的問題,由于項目部門監管不到位,項目驗收工作“走過場”,施工方“鉆空子”,拖延工期、偷工減料的情況時有發生,而質量低下的項目勢必會導致后期維護運營難度增大,項目建設被閑置、廢棄的風險增大,造成嚴重的國家資源浪費。因此,在審計工作過程中要重點關注精準扶貧產業項目的建設質量以及完工后維護運營情況。
三、強調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實施效果審計
1.要調查搬遷貧困人口對于扶貧搬遷是否滿意。其中包括對貧困人口識別的精確與否、貧困人口在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開展過程得到保障與否,貧困人口及社會公眾關注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管理信息公開與否,其中對貧困人口的精確識別是最關鍵的環節,這體現出了我國政策落實過程中是否保持了公平公正的態度,會對國家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產生重要影響。
2.要實地探查對易地扶貧搬遷項目中貧困人口的安置情況。包括安置區的基礎設施是否完備,例如電路、自來水、網絡、天然氣等設施;安置區是否可以提高公共服務,例如教育、衛生、醫療等服務;安置區能否為貧困人口提供解決就業或創收的途徑,例如農業耕地、畜牧養殖、企業工廠等。
3.要審查在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工作開展過程中是否節約國土資源。包括貧困人口搬遷后原貧困地區的老舊房屋是否及時拆遷,土地是否及時流轉利用,以及搬遷人口安置區土地使用規劃是否合理,基礎設施建設是否符合國家規定,修建安居房數量、面積是否符合規定。
4.要關注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包括資金是否集中管理,資金流轉過程是否有相應的申報及審批程序,工程招標及投標是否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工程完工驗收時對工程質量是否嚴格把控。
四、發揮審計功能防范精準扶貧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
1.要了解為貧困人口及貧困家庭提供財產保險的情況。部分地區為貧困人口及貧困家庭提供補充醫療保險與財產保險,但在實行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承保財產保險的保險公司對貧困家庭的賠付率不達標;投保合同中條款向承保公司傾斜,保險期限被人為更改、縮短,損害了貧困家庭的權益;扶貧工作領導干預對貧困人口及家庭的保險業務,產生利益輸送鏈條;缺乏關于保險的普及和宣傳,貧困人口及貧困家庭完全不了解投保情況及保險范圍,處于利益弱勢地位。
2.要了解扶貧單位與中介機構的合作情況。由于部分地區承擔精準扶貧工作的單位及部門存在缺乏充足的人力資源和專業勝任能力的問題,這些單位部門選擇與中介機構合作或聘用中介機構,給予中介機構一定的勞務報酬幫助其完成精準扶貧項目的規劃、招標、管理、驗收等工作,但這個過程只可能存在某些領導干部與中介機構相互串通,收回扣的問題,以及中介機構與建設施工方互相勾結導致項目質量不達標的情況。
3.要了解精準扶貧審計實施后的整改情況。部分被審單位在接到審計部門的審計整改建議后,雖然及時回復了整改意見回函,但并未在實際工作中對問題進行整改,審計建議未得到落實,更有甚者為應付審后整改監督,偽造虛假的整改現象,這不僅侵犯了貧困人口的權益,損害了精準扶貧工作的成效,更對國家和政府的形象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審計應發揮功能,將精準扶貧工作中產生的新問題進行預防。
(作者單位:新疆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