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金祥
今年8月下旬,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甘肅時強調指出:“西北地區因自然條件限制,發展相對落后。區域之間發展條件有差異,但在機會公平上不能有差別。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要發展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教育工作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飽含著總書記對甘肅人民的深厚感情,尤其為甘肅立足省情教情、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指明了努力方向。
近年來,天水職業教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突出擴規模、調結構、抓隊伍、促改革、提質量、建體系,全市職業教育實現了快速發展。從2015年起,市級財政每年安排職業教育專項資金1000萬元,經過多年持續整合,中職學校由2006年的32所調整到現在的12所,在校生23220人,校均在校生規模由463人增加到近2000人,職業教育辦學綜合實力和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全市中職學校總占地面積為77萬平方米,校舍建筑總面積33.1萬平方米,全市中職學校生均校舍面積14.25平方米,教學、實習儀器設備總值達1.28億元,生均5512元。共開設十個大類48個專業,基本覆蓋第一、二、三產業;“雙師型”教師比例比“十二五”末提高16個百分點。突出貫通培養,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對口升學考試本科升學率連續多年蟬聯全省第一,高職以上錄取率達80%。
但無論從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要求看,還是周邊市州職業教育的發展勢頭看,天水職業教育還比較薄弱,存在許多短板。一是實力不強,辦學水平較低。雖然經過資源整合,中職學校的規模效應和辦學效益都得到了明顯提升,但多數縣區中職學校的生源素質較普通高中有較大差距,以升學拉動學校發展的現象比較突出,職業教育的資源和專業都不具備高質量發展的優勢。二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尚不健全,就業質量不高。企業參與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接收學生實習實訓的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學校熱企業冷的現狀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校企合作辦學的良性互動與優化融合局面尚未形成。三是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目前專任教師1502人,生師比為15.4:1。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占比僅為7.3%,高素質專業課教師短缺,“雙師型”教師比例僅為26.5%,距離2020年達到50%的目標尚有很大差距。四是職業學校辦學條件仍然薄弱。縣區中等職業學校基礎建設滯后,生均校舍面積僅為14.25平方米,較國家生均20平方米的標準還有差距。隨著中職學生逐年增加,多數學校校舍不足,實訓設備短缺老化,更新率低,無法適應現代化企業的崗位需求等,這些問題成為制約天水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
為了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精神,我們天水教育系統必須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任務,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全面打造西部地區職業教育新高地,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為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貢獻力量。
發揮區位優勢,做優職業教育“蛋糕”
職業教育既是就業教育,也是民生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山丹培黎學校時指出,要解決區域之間發展差異的問題,關鍵是發展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要培養大量專業技術人才,大批大國工匠,職業教育大有可為。
天水市地處蘭州、西安兩大城市中點,是古絲綢之路重鎮、西北咽喉要道和隴東南的交通樞紐,是關中平原城市群、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對天水這樣一個人口大市來說,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既是全市經濟轉型升級的當務之急,也是富民強市的迫切需要,發展職業教育必須在發揮區位優勢上做“功課”。
首先,要落實政府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主體責任。目前,天水正處在農業現代化起步、工業化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提質、信息化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職業教育必須進一步優化布局結構,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市、縣(區)兩級政府要立足市情,認真做好職業教育發展的頂層設計,加大政策和經費投入,堅持強基礎、樹品牌、求突破、促發展,著力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能力,構建具有天水地方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其次,要不斷擴大發展職業教育的視野。目前,天水已和德國愛科特教育集團簽訂合作辦學協議,和天津、陜西、四川、重慶等省市建立了協作幫扶關系。今后,天水教育系統要緊緊抓住這一機遇,充分發揮“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的橋頭堡作用,擴大和沿線友好城市的緊密型聯系,加強和省內外優質職業院校的對接,選派中職學校校長、專業教師到德國等國內職業教育發展水平高的地區輪流培訓和掛職學習,努力實現資源共享,全面提升天水職業教育的辦學品質。
再次,要加強職業院校辦學模式的引進。要尋找天水支柱產業和沿線城市人才需求的結合點,不斷引進國內外和省內外的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優化專業結構,打開職業院校貫通的通道,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能力和水平。
對接支柱產業優勢,培養創新型技術人才
天水是中國西北重要的工業城市,也是國家老工業基地。在機械制造、電工電器、電子信息、醫藥食品等領域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實力,技術創新能力強、產業聚集度高、配套條件好。裝備制造業具有總體實力比較雄厚、技術裝備比較精良、名牌效應突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強等四大特點。天水也是國家優秀旅游城市,旅游資源富集,生態環境良好,特色農業發達,制造業基礎雄厚,是中國西部最具發展潛力與活力的城市之一。
天水已先后成立了天水裝備制造、天水旅游、天水農業、天水衛生4個職教集團,參團院校15所,企業60多家。今后,要適應天水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綠色生態產業的發展趨勢,重點建設先進制造、電子電工電器、文化旅游、生物醫藥、裝配建筑、特色農產品加工和電子商務等專業群,建設一批產業特色明顯、輻射帶動作用強的重點專業,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第一,四個職教集團要持續發力,著力組建專家團隊,挖掘自身潛力,積極參與集團內企業的技術改造,自覺承擔服務社會責任,形成生源鏈、產業鏈、師資鏈、信息鏈、就業鏈,增強地方支柱產業和中職教育的軟實力。
第二,要緊緊圍繞支柱產業發展升級的需求,打好骨干專業牌。天水的機械制造業和旅游業是兩大支柱產業,電子技術、現代農業也發展較快,因而要堅持緊貼市場辦專業的原則,積極發展壯大骨干專業,改造傳統優勢專業,開拓新興特色專業,淘汰落后專業,不斷實現專業的更新換代。各中職學校也要根據當地產業的剛性需求,確定自己的特色專業。甘肅省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要重點培育地質和旅游專業,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和天水農校要重點培育涉農專業,甘肅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要重點培育機電和機械制造專業,天水市職業技術學校要重點培育旅游和學前教育,天水衛校要重點培育醫療、護理專業,建立“入學即入職”,形成“一校一品”的專業特色發展格局,不斷拓展學生終生發展成長空間,把學校的專業品牌有效轉化為服務天水支柱產業的能力。
第三,推動校企深度融合。職教集團要統籌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合作,協調成員學校與市內部分企業聯合制訂人才培養,簽訂人才培養協議,舉辦企業冠名班,為市內骨干企業定向培養畢業生,集教學、培訓、就業為一體,促進職教集團各成員單位的共同提高。通過以產業拉動、科技推動、企業帶動和培訓驅動“四輪聯動”的形式,促進天水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奔小康。
發揮資源集聚優勢,打造天水職教品牌
當前,天水市正處于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特別是來自本地的技術性、實用性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對職業教育的辦學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優化天水市城區教育資源布局,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促進資源和產業集聚,帶動秦州新城加快發展,天水市委、市政府投資26億元,在秦州區藉口鎮白草灘村征地1267畝建設天水市職教園區,總建筑面積56.8萬平方米,設計在校學生規模1.5萬人。建設天水職教園區是在天水市職業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必將引起全市職業教育的格局重塑,帶來布局結構、內涵發展等一系列深刻變化。今后要在以下四個方面著力:一要做好園區建設的定位。以創建“新職教園區,新專業集群,新辦學理念,新城市名片”為引領,秉承“智慧化、人文化、園林化、時尚化”理念,推行“中職高職一體、教育產業融合、招生就業貫通、中外雙元協作”的辦學模式,著力打造校園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先進、教育教學一流的現代化智慧型學習中心和國內領先、甘肅一流、輻射隴東南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高地,重點培育小學和學前教育、農村醫療衛生、鄉村電商、鄉村規劃建設、鄉村治理專業骨干人才隊伍;并與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產品更新換代、高效生態農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發展有機結合,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有機結合,以職業教育引領產業發展,以人才培養帶動產業升級。二要以建設職教園區為突破口,全局謀劃推進全市職業教育發展。隨著天水職教園區建設的深入推進,市級發展職業教育堅持中職為主、高職為輔、中高職貫通,要處理好市屬與縣屬、中職與高職、高職與高職之間的關系,促進全市各級各類職業院校在學科建設上堅持錯位發展,走差異化競爭之路;在實訓基地建設上,擴大資源共享空間,避免重復建設;在合作辦學上,發揮職教集團作用,引領職業院校良性競爭、協同發展,實現天水職業教育集團化、規模化、特色化。三要激發縣區發展中職教育的生機活力。按照區域產業需求,優化專業設置,建好重點專業、特色專業和精品課程,形成“一校一特色、一縣一品牌”的專業格局。四要擴大城鄉居民職業技能培訓,特別是強化鄉村干部培訓,培養一批懂法律、懂規劃、懂建設、會管理、精通產業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現代鄉村干部,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支持。
集聚人才優勢 提升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
天水經濟要實現轉型跨越發展仍然要靠實體經濟作支撐,這就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才,需要大批大國工匠。職業院校是為實體經濟發展輸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主陣地。職業院校學校教師自然承擔著培養未來祖國發展中堅力量的重任,由于職業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專業教師既要有精深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有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因此,要把提升中職學校教師學歷層次打造“雙師型”教師作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抓手,著手建立高技能型教師隊伍信息庫,利用公開招考引進專業教師,打開企業為職業院校補充緊缺高技能教師;利用校企合作企業接納教師實踐鍛煉,以及職業院校特聘企業人才到校內任教的通道,實現 “雙師型”教師、企業高技能人才、實習實訓指導教師共管、共享、共用。要采取內培外引、師徒幫帶、企業實踐等措施,選送專業骨干教師到企業鍛煉,從行業企業聘請兼職教師,為學校跨越式發展輸入新鮮“血液”。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