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躍芳
摘 要:生涯教育校本課程在中國的中小學已經全面展開,學科教師身上被賦予了更多角色。生涯教育向學科教育滲透是一種必然也是可行的有效教學的方式。基于對文本的不同角度解讀和教學各環節的精心設計,生涯教育能有效滲透于英語學科的教學中。
關鍵詞:英語學科素養;生涯教育;學科滲透
一、核心素養對在教學中進行生涯教育滲透的要求
生涯教育的學科滲透既符合國家對人才培養的整體規劃,同時也符合學科教學的專業要求。以英語學科為例,在教學中進行學科滲透是新課程標準中已經明確的要求。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為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在課程內容中規定了“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三大主題語境。新課程標準(2017)要求教師認真分析單元教學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拓展主題意義。所以在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中,了解職業、認知自我、未來規劃等生涯教育相關內容已經是學科教學的主題。
二、在學科教學中進行生涯教育實踐
教材是學科教學最為重要的載體,也是生涯教育滲透于學科的主要出發點。英語學科是一門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學科。教材本身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有天文地理、國家介紹、旅行日志、文學欣賞、名人傳記、西方藝術史、藝術家及其作品等,依托這些教材內容,能幫助學生豐富職業知識,結合不同的教學設計不斷增強自我認知,也能幫助學生理解生涯決策的形成并且影響學生個人的生涯規劃。
以人教版第一冊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為例。本單元主題人物為非洲的領袖人物曼德拉(Nelson Mandela)。文章主要通過一個名叫Elias的小人物視角,講述了他幫助曼德拉反抗政府,Elias因此而被關進了監獄,出獄近20年依靠乞討為生。最后在南非獲獨立,曼德拉政府上臺后,Elias得到了工作能養活自己和他人。按照以往的教學設計,本單元的三維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會突出曼德拉關照底層人民,為謀求南非的獨立犧牲自己的自由。而從生涯教育角度出發,一方面曼德拉的偉大品格對學生來說具有正向的價值觀和榜樣引領;另一方面,Elias這個小人物的命運和他所做出的選擇,更是生涯決策的極佳展現。
人的生涯決策會受自我認知、職業知識、社會因素、家庭、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響。那么Why did Elias choose to help Nelson Mandela blow up the government building?這個問題的答案就不僅是文章最后一段里文本字面上的“because I knew it would help us achieve our dream of making black and white people equal.”所以筆者設計了在導入后讓學生通過完成Elias的人物簡歷表查找基本信息,了解了Elias的年齡、性別、個性、能力、家庭狀況、教育水平等,有了初步的關于Elias人物的認知——這是一個生活在底層的黑人,僅接受過兩年的小學教育,就因為貧困而失學。接著通過回答問題Why was Elias worried?How did Mandela help him?What kind of situation were the black people in at that time?來讓學生了解Elias的處境。Elias因為沒有有色人種護照而面臨失業,是曼德拉通過自己的法律專業知識幫助了他。從社會環境和政治角度來說,身處社會底層的人們被迫從自己的家園驅離,他們所面臨的選擇很有限(要么選擇忍受極度的不公正,要么選擇反抗)。同時在法律上黑人基本毫無權利。這時候問學生 What changes happened to Elias?And what made the changes happen?學生就能理解Both Elias life and mind changed. 他由開始的“worried” 到“hopeful”,然后是“willing to join the ANC”;從“ I do not like violence”到“answer violence with violence”。這是Elias有了明確的自我認知,樹立了志向(幫助黑人獲得和白人平等的權利)后所做出的生涯決策。而促成這一轉變的有曼德拉生命中“重要他人”的正面影響,還有Elias對自身所處環境的認識。另外,關于到底誰是英雄這個問題,一般答案是Mandela,因為他幫助他人,領導革命,改變社會;然而通過解讀Elias的抉擇,學生會理解像Elias這樣的nobody(無名之輩)也是英雄,因為正是他們的行動、犧牲使理想成為現實。事實上,生涯教育的核心就在于——知己、知彼、抉擇、目標、行動。
三、反思
生涯教育是需要進行有目的的設計和滲透的。作為學科教師,首先需要自覺學習生涯教育方面的理論知識與操作。其次,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發展特點,對出現在不同級別課本中的生涯教育材料應當進行預先梳理,有梯度、有側重地進行教學實踐。再次,現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職業行業產生和消亡,社會環境和人們的價值觀也不斷產生變化,但是學科教材的更新迭代卻較為緩慢,所以學科教師還是應當利用自身的優勢,多關注國內外相關職業信息以及新興領域發展。最后,基于學科滲透的案例和反思積累可供參考的范本較少,甚至缺乏科學的、系統性的設計。對教師來說這些是挑戰,但更是機遇。生涯教育在學科教學中不是無心插的柳,而是有心栽的花,最終將結出豐碩的教育之果。
參考文獻:
羅伯特·里爾登,珍妮特·倫茲,加里·彼得森,等.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