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嬌 林翠娟
摘? 要:面對競爭越發激烈的市場環境,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必須要加大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探索,而合理運用新技術就是當前林業工作人員關注的焦點。文章以現階段林業發展情況為基礎,結合近年來有害生物產生的原因,明確新時代發展對林業提出的要求,分析當前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運用的新技術,以此為保障林業健康態奠定基礎。
關鍵詞:林業;生物防治;雷達技術;數字化技術
中圖分類號:S763?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36-0170-02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more and mor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 must increase the exploration of forestry pest control, and the rational use of new technology is the focus of forestry staff.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the causes of pest control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defines the requirements for forestry put forwar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ra, and analyzes the new technologies currently used in forestry pest control.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ensuring the health state of forestry.
Keywords: forestry; biological control; radar technology; digital technology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不管是基層群眾還是政府機關都逐漸認識到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現階段,雖然我國森林資源正在持續擴展,但因中幼林比重大,森林健康情況欠妥,抵抗有害生物的能力不高,導致實踐防治工作落實越發嚴峻。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社會各界、人民群眾對優美自然環境、清潔空氣的期盼越來越迫切,林業資源的保護工作顯得更加突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森林資源保護的技術不斷升級,森林資源保護需要科學的理念來指導。在大量新型技術滲透林業保護工作中,要求防治人員在掌握新技術推行方式的同時,構建完善的林業抗病格局,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林業生物防治工作水平。本文以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快大茂鎮林業工作站為例,著重研究新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的運用。
1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義
我國作為全球范圍內林業有害生物危害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必須要加大對當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探索。整合以往工作案例分析可知,林業出現嚴重生物危害的主要原因在于技術水平不達標,且實踐防治工作沒有完善處理越發嚴重的生態環境。同時,受全球氣候變暖、工業農業污染嚴重等因素的制約,導致林業對外抵抗水平越來越低,極容易受有害生物的威脅。東北一帶是我國原始森林保護最好的地區第一,大興安嶺、小興安嶺保持著最為完整的綠色生態,巍峨聳立的長白山、郁郁蔥蔥的白樺林更是另外一份風貌。但是隨著經濟發展的加速,這些原始森林的可持續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當地交通運輸業和旅游業發展步伐越來越快,雖然這在一定意義上提升了當地經濟水平,但也提升了有害生物的擴散力度[1]。此時,在進行林業防治工作時,必須要整合研究客觀因素,并提出適宜的解決對策。另外,還要全面了解從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團隊及員工,多組織他們參與新理論和新技術的培訓活動,確保他們在掌握現場工作需求的基礎上,優先選擇符合要求的基礎設施、藥劑藥械等,這些工作都可以提高防治工作的生產力,并滿足日益革新的林業防治發展需求。森林植被的修復、恢復、沙漠荒漠重新變為綠水青山,有可供借鑒的現實經驗,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河北承德的塞罕壩,經過幾代人的嘔心瀝血、默默耕耘,把曾經黃沙遍野的不毛之地改變為一望無垠的綠洲,塞罕壩也成為第二個南泥灣。塞罕壩的成功,不單單是幾代林業人員的付出,更離不開無數科技工作者、林業技術人員經過長時期的科學規劃,這些科學的方法、先進的林業修復與種植技術值得借鑒。
2 林業有害生物的產生原因
以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為例,整合以往生物防治工作情況分析可知,出現有害生物的原因有:其一,繁殖性強。林業中的有害生物擁有極強的繁殖力,不僅可以主動傳播,而且能依據自然條件實施傳播。就算人為清除部分有害生物,隨之減少的也有其天敵數量,其他沒有天敵亦或是天敵數量較少的有害生物依舊會繼續傳播,最終必然會產生新的威脅。這是生物學界的自然繁殖規律,有害生物的繁殖能力與存活能力極強,它們能忍耐低端氣候,而且具有幾何級的繁殖能力,就算工作人員殺死一批,也會迅速出現新的一批,這就加大了防治難度。其二,遺傳性。部分有害生物可以結合外界環境整改自身遺傳特點,這樣有助于更快適應環境變化,但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而言勢必會增加實踐工作的難度。有害生物的遺傳規律十分復雜,它們的遺傳基因不會通過帶傳中下降,而是變得更強,故此生物專家就應加大對有害生物遺傳基因的研究力度,從源頭上找到對付它們的科學辦法。其三,傳播新生物。在林業發展中,隨著當地經濟交易范圍的擴展,各類林木、種苗等隨之互換,此時若難以保障檢疫技術的先進性,必然會為林業帶來新的有害生物[2]。這一問題影響通常是具有毀滅性的,且會帶來無法預計的經濟損耗;其四,人工造林過于單一,且面積非常大。由于近年來造林樹種過于單一,存在非常多的人工造林,導致林木抵抗病蟲的能力越來越低,此時若受內外因素的影響出現嚴重的病蟲害,必然會影響阻礙防治工作落實。相之于原始森林,人造森林的生命力稍差一些,對有害生物的抵抗力與免疫力也較弱,這就需要林業工作人員付出加倍的努力,從幼苗就呵護,不停地澆水、施肥、除草、防蟲,直到這些人造森林長成參天大樹。
3 新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的運用
3.1 雷達技術
這一技術是以昆蟲的信號感應為核心提出的,當前在市場中的應用范圍越發廣泛,且在高新領域中得到了有效利用。通過整合電腦系統獲取實踐工作所需的信息數據,林業防治人員能由此為依據監察草地等多個區域的有害病蟲,并了解它們的活動范圍,而后按照不同階段下昆蟲的生活跡象來研究病害的嚴重性。在雷達技術引導下的林業監測工作非常方便,不僅能全面掌控各個地理條件下的病蟲害,而且可以構建完善的監測系統,并將收集的信息數據傳遞到系統中,以此為提出有效的防護對策提供依據。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當前我國地理信息和林業信息依舊存在缺失,所以在實踐工作中必須要持續優化雷達遙感技術,只有這樣才能為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奠定基礎。這種技術的應用,需要花費一定的資金,也需要專業技術人員來操控,設備的使用、維護與保養,也需要一定的資金來作為保障,但是,我國林業部門一直存在資金短缺的壓力,由于財政資金供給與下撥的影響,這種技術的普及使用還需要經過實踐來檢驗。
3.2 飛機飛行技術
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而言,防治人員會結合飛機的飛行技術進行藥物噴灑。這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成本相對低廉、防治效果最佳的技術。尤其是在管理規模較大的林業中,通過合理利用飛機噴灑藥物,不但可以提高防治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減少時間和資源的消耗。工作人員只要按照要求科學搭配藥品后,飛行員選擇合適的天氣起飛后,通過高空飛行的方式來實施大面積噴藥作業,擴大防治面積。而且,飛行員還可以根據地面調度人員所發出的信號,有針對性的實施飛行作業,比如這一片的有害生物眾多,就可以作為飛行重點,多撒幾遍藥;這一片蟲害較輕,就可以少噴灑一些藥,來提升防治效率,也可以節約成本。具體工作內容有:其一,具體方法。在應用飛機噴灑藥物前,必須要做好準備工作。一方面要明確有害生物所在位置,對周邊環境進行實時標注,另一方面要結合現實情況科學調節作業地點和順序,并根據實踐要求購買所需產品。同時,還要選擇一個寬闊的區域作為飛機起降點;其二,選擇機型。整合當地林業發展特點可知,在噴灑農藥時,可以選擇輕型飛機進行工作,原因在于其對跑道要求低且機身小,操作起來非常靈活,尤其是在天氣因素不穩定的條件下,這一優勢更為顯著;其三,注意點。在選擇飛機進行操作時,必須要注意選擇危害小且藥效強的產品進行噴灑。由于藥物在噴灑中擴散的范圍較大,所以在條件支持的情況下可以添加適量的食鹽,以此提升藥物下降速度,并減少對周邊居民和動物的影響[3]。
3.3 數字化技術
數字化技術是當前最為先進的技術,是基于互聯網、計算機信息技術而發展起來的多維度、立體化病蟲害防治技術。由于當前林業面積越來越大,且包含多個環節的監測任務,此時若繼續沿用傳統意義上的人工方式監測和管理林業信息,不僅難以保障信息數據的完善性,而且會增加員工工作壓力。現階段,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促使數字化技術成為各行領域革新和優化的重要依據。通過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應用數字化技術,不僅能進行有效且規范的預測工作,而且可以保障實踐工作能夠有效結合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等,并由此構建完善的防治系統。尤其是在信息化進程全面推廣下,數字化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應用越來越多,在轉變傳統林業管理方式的同時,為了更好落實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要求防治人員要根據現場工作情況構建完善的防治數字化系統。這就需要基層林業部門加大計算機類專業人員的引進力度,提升他們的待遇,通過他們的努力來推廣應用這種技術。
3.4 轉基因技術
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生物技術研究力度的提升,促使其為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供了新選擇。通過整合研究林業防治與轉基因技術工作情況可知,合理運用轉基因技術,不僅能根據技術優化樹木的遺傳性,而且可以由此培育出優質樹苗,這對當地林業發展而言具有積極作用。由于基因工程發展及研究具有持續性,所以在未來發展中林業轉基因樹木培養工作具有非常廣闊前景。現階段,轉基因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運用是指依據植物中的抗蟲基因培養優質轉基因樹木。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我國針對轉基因技術的運用探索起步較晚,但隨著科技水平的革新,實踐發展速度非常迅猛,并且從中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雖然當前新型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取得了優異成績,但因各地社會經濟水平上升速度越來越快,促使林業發展對防治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此時要想達到預期發展目標,必須要繼續探究先進技術,并將其全面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同時,有關部門要給予重視,并從多個角度研究應用新技術的實踐經驗,以此為提升林業建設水平提供有效依據。這樣不僅能從基礎上優化城市居民生活的環境條件,而且可以滿足新時代構建和諧社會環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陳智勇,王旅清.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新技術應用[J].現代農業研究,2017(11):46.
[2]王靜波.中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的新進展[J].民營科技,2017(7):184.
[3]王長洪.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7(1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