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存軍
【關鍵詞】 小學語文;多媒體;應用;得與失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134—01
多媒體引入教育教學活動后極大地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升,使學生能夠更加快速、準確和全面地學到課堂知識。多媒體具備集文字、圖像、視覺、動畫、電影、錄像、聲音等多種感官特性,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可以充分發揮其作用。多媒體技術的采用,讓語文教學擁有了更加豐富多樣的形式、更加優化的教學過程和更加高效的教學質量,為語言文字教學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創造力。
一、多媒體教學的優點
1.利用多媒體可以極大增強學生的自學熱情
如,在授課《火燒云》時,教師可使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從顏色、形狀等方面體驗火燒云變化的美感。教師首先演示火燒云的圖像,并輔以課文字幕和配樂朗讀,圖片也隨著課文內容的進展而變化。學生看圖、聽課文,想象自己仿佛置身于書中的美景之中。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可以很快梳理出文章的結構,深刻領會文章主旨。因此,在這堂課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圖片、音頻、動畫等特性來帶動學生的目光,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運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難點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時會出現一些小學生不好理解的文章。這些課文,即使學生能夠閱讀、背誦,但不代表真正理解了段落和句子,這就成了教學的難點。此時利用多媒體課件,激活學生對事物的視覺功能,就能鼓勵學生解決認知障礙,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如,《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讓學生們依靠自己生活中的經歷描述青蛙的成長過程,但是由于現在的學生普遍是獨生子女,幾乎很少有野外玩耍的經歷,即使去玩了,由于受到家庭環境和年齡的影響,也很難描述清楚青蛙的生長過程。筆者就抓到這個學生想說卻說不清、越說不清越想表述的良機,播放了一段描述青蛙生長過程的視頻:在美麗的池塘中,一群灰色的小蝌蚪搖著長尾巴,快活地游著,漸漸地長出兩條后腳,然后長出兩條前腳,接著尾部變小,最后尾巴消失了,變成了小青蛙。視頻還配有《小蝌蚪》的配樂,畫面也精致,音樂也動聽,很能引起學生們的特別注意,它不僅喚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使他們一目了然地了解了青蛙的成長過程。通過多媒體課件,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完成了對課文的理解。
3.借助多媒體,化抽象概念為具體內容
在課堂上,如果教師僅依靠語言文字來講解,學生可能會對課文內容理解困難。此時,教師應當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單調無聊的文字變成生動有趣的畫面,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具體而直觀的畫面中學習新知識。
二、多媒體教學的不足
多媒體教學優點多多,那么它能否用于所有的語言文字教學活動當中呢?不一定。下面,我們就探究一下多媒體教學的一些不足之處。
1.課件支配教學課,教師無法施教,全體師生無法溝通感情
多媒體課件都是提前準備的,很難在課堂上臨時更改,課件占據了課堂教學的統治地位。全體師生彼此之間個性化的交流被冰冷的智能溝通所代替,這嚴重妨礙了全體師生之間的感情溝通。
2.“為用而用”和“拿來主義”
有的教師往往抱著“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將多媒體技術生硬地拖進課堂。一個好的課件,要求教師細致研討教材內容、仔細探究學情,在此基礎上再結合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要素進行安排,它凝結著教師的教學特性、教學思路、教學作風,及教師對教材內容的認識、對學生認知水平的把握等。因此,應用多媒體時,教師應該做到: (1)多媒體其實是一種工具、一種方法、一種手段。因而,不能盲目利用多媒體教學。
(2)多媒體是技術,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所以,設計課件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考慮教學方法,還要考慮教學目標。同時需要留意多媒體和課本的關系:課件的依據是課文內容,教師緊扣教學大綱,以課文內容為主。
(3)教師要弄清電腦與人腦的關系:人腦為主,電腦為輔。人腦決定電腦,電腦多媒體的使用,要掌握得適時、適量、適度,力求科學、合理、生動、有效。
(4)教師不可盲目依賴多媒體,合理正確運用多媒體技術,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
編輯:張慧敏